APP下载

针刺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建立立位平衡的临床观察

2018-06-1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立位头针肌张力

罗 琼

(赣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江西 赣州 341000)

针刺运动疗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针刺运动疗法是指在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或在起针后紧接着运动患部。广义的针刺运动疗法,除了治疗时针刺与运动的配合外,在整个针刺治疗期间,患儿每天坚持运动疗法。本研究属于狭义的针刺运动疗法,即针刺双侧顶颞前斜线及顶颞后斜线的上1/5同时进行运动疗法。头针疗法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进行针刺治疗的一种方法。根据经络循行分布,头为手足三阳经交汇之处,手少阴心经和足厥阴肝经也直接上达头面部,其余阴经也通过经别合入相表里的阳经上达头面部,所以头部与整个人体有着密切的联系。运动疗法是康复医学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徒手或借助器械,利用物理学的力学原理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发现,针刺运动疗法即头针疗法配合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建立立位平衡有良好效果。为观察并证实此效果,特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82例未建立立位平衡的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痉挛型脑瘫分类参照1956年美国脑性瘫痪学会(AACP)修订的分类方法,以伸张反射亢进作为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特征。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2例,均满足下列条件:符合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讨论通过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1];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年龄18月~30月;生命体征稳定;家长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38例,2组病例临床资料见表1。

表1 临床病例资料

1.2 治疗方法 2组患儿均给予运动疗法,观察组给予运动疗法的同时配合头针疗法,针刺部位:顶颞前斜线(前神聪穴与悬厘穴的连线)及顶颞后斜线(百会穴与曲鬓穴的连线)的上1/5。针刺方法用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头部平刺进针1寸左右,得气后留针30 min,间隔10 min捻针1次,平补平泻。阴阳偏盛者,随证施用补泻手法。每日1次。连续治疗6个月。

1.3 康复疗效评定 在入组时和治疗6个月时采用如下方法对患儿进行评定。

1.3.1 粗大运动功能评定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88[2](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 Scale,GMFM-88)评定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以总百分比计算,即5个功能区原始分占各自总分百分比之和再除以5。

1.3.2 肌张力评定 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法进行评定[3]。

1.3.3 立位平衡评定 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方法及评分标准[4]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

2 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及立位平衡缓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位平衡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见表2。

表2 2组康复疗效比较 (x±s)

3 讨论

脑性瘫痪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儿童致残性疾患之一。据报道,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8‰~4‰,占小儿神经与遗传咨询门诊人数的首位[5]。脑性瘫痪严重影响患儿的各项功能,降低其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痉挛型脑瘫在脑瘫各种类型中发病率最高,占全部患者的60%~70%[6]。因此研究和探索一种简便且实用有效的能够建立患儿立位平衡的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痉挛型脑瘫患儿常伴有很多异常姿势,如头背屈,角弓反张,剪刀步态,尖足,W坐等。因此,要建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立位平衡,增强足底感觉、建立平衡感显得尤为重要。头针疗法又称“头穴透刺疗法”,是以针刺头部发盖区内一些特定经穴,用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专门针刺疗法,属微刺系统疗法范畴。头皮位于头部有发部分,头部有发部分是气血汇聚的部位,素有“头为精明之府”之称,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故针刺头皮特定的部位,能起到运行气血、调和阴阳和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随着头皮针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不同风格的流派,如焦氏头针、方氏头皮针、汤氏头针、张氏头穴治疗、朱氏头皮针等,最后中国针灸协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地区的建议和要求制定了《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7]。我科研究的头针疗法是综合焦氏头针及靳三针[8]等多种针法,结合我科患儿病情特点,灵活运用,取其精华,形成适合我科实际情况的一套头针疗法。运动疗法是以运动作为治疗手段的物理治疗。也就是说运动疗法是利用运动的方法,对身体的功能障碍和能力低下,能够起到预防、改善和恢复作用的一种特殊治疗。运动疗法的主要目的包括:①运动时抑制不必要的收缩,使之充分迟缓;②降低肌张力,扩大关节活动度;③增强肌力和耐力;④保持适当的肢位和体位;⑤保持各肌群相互间的协调性。我院通过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徒手或借助器械共同降低肌张力,提高四肢肌力,抑制异常姿势,促进患儿立位平衡的建立。观察组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每日同时加用头针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运动疗法只是被动活动患儿四肢及单一的模式训练,可以较持续地刺激头皮反射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脑瘫患儿在进行运动疗法的过程中常因模式单一、被动训练而延长了治疗时间,本研究是通过对比观察2组GMFM-88、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及立位平衡评分情况,结果提示,观察组肌张力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粗大运动评分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建立立位平衡的病例数明显较对照组多。通过观察,观察组患儿完成其他动作的协调性也较对照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头针疗法操作方法简单,无毒副作用,在治疗师的监控下基本不存在危险性,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因此,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给予针刺运动疗法能有效降低肌张力,提高双下肢肌力和各肌群的协调性,建立立位平衡。

猜你喜欢

立位头针肌张力
移位机立位康复对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影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血浆醛固酮/肾素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的应用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两种立位体前屈所测腰部柔韧性相关指标的分析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