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数学综合题的思考之路
2018-06-08
(江苏省淮阴中学开明校区)
近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淮阴中学教育集团进行了一场九年级阶段性测试,作为数学阅卷负责人,笔者对试卷的最后一道压轴题思考颇多,现将思考过程与各位同仁交流如下.
一、题目再现
题目如图1,在△ABC中,AB=5,AC=9,动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B方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在线段AC上由C向A运动,当点Q运动到点A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EF(点P,Q,E,F按逆时针排序),以CQ为边在AC上方作正方形QCGH,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
(1)求tanA的值;
(2)当△APQ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
(3)当t为何值时,正方形PQEF的顶点F落在正方形QCGH的边上,直接写出t的值.
图1
题目提供的参考答案非常简洁,第(1)(2)小题自然无需研究,关键是第(3)小题,答案是怎么得到的?
二、解决问题
凭借几何画板软件的演示效果,以及空间想象,我们确定点F落在正方形QCGH的边上只有两种情况.
情况1:如图2,当点F落在边HG上时,
图2
作PM⊥AC于点M,交GH的延长线于点N.
因为AP=CQ=5t,
所以PM=3t,AM=4t.
则MQ=9-9t.
由△PMQ≌△FNP,
得PN=9-9t.
因为MN=HQ=QC,
所以9-9t+3t=5t.
解得
情况2:如图3,当点F落在边GC上时,
作PM⊥AC于点M,过点P作TN⊥GC于点N.
因为AP=CQ=5t,
所以PM=3t,AM=4t.
则QM=9t-9.
由△QTP≌△PNF,
得PN=PM=3t.
因为TN=QC,
所以9t-9+3t=5t.
解得
因为
所以
上述问题似乎得到圆满解决,可是仔细想想,问题很多.
图3
三、思考之路
1.如何分类
因为正方形QCGH有4条边,所以点F落在正方形QCGH的边上应该分为四类:点F落在边QH上;点F落在边HG上;点F落在边GC上;点F落在边CQ上.另外两类为什么不考虑?学生在考试中不能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空间想象力又达不到,该怎么办?当然,计算是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情况3:如图4,当点F落在边QH上时,作PM⊥AC于点M.
图4
因为AP=CQ=5t,
所以PM=3t,AM=4t.
则QM=9-9t.
由△PM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
PM=MQ.
所以9-9t=3t.
解得
情况4:如图5,当点F落在边AC上时,作PM⊥AC于点M.
图5
因为AP=CQ=5t,
所以PM=3t,AM=4t.
则QM=9t-9.
由△PM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得PM=MQ.
所以9t-9=3t.
2.如何画图
事实上,上述图形比较难画,这也是学生解题时遇到的最大困难.若先在∠A的两边上取AP=CQ,确定点P,Q的位置,再画出正方形PQEF,此时的点F很难恰巧就在正方形QHGC的边上,要么将就,要么就通过不断调整点P,Q的位置来达到要求.可是即便如此,点F落在边QH上和边CQ上还是画不好,因为根本不可能.
怎样才能既快又好地画出体现题意的图形呢?分析发现:此题画图的关键是画出两个正方形的相对位置,而AP与CQ虽然相等,但是不画相等不影响解题.于是可以采用逆向画图的方法:(1)先画出正方形QHGC;(2)在正方形的一条边上取一点F;(3)以FQ为对角线画正方形QPFE;(4)最后画∠CAP.
下面以图4为例分步画图,如图6所示.
图6
这样的图形基本上准确地表达了题意(除了AP,CQ不相等外),更方便了计算.
3.如何取舍
研究不存在的两解如何舍去,也就自然涉及到另外两解为什么合理.
图2中,当时,所以NH<NF<NG,即点F在边HG上.
图4中,当时,FQ=6t,HQ=5t.因为6t>5t,所以FQ>HQ,即点F不在边HQ上.
图5中,当时,FQ=6t,QC=5t.因为6t>5t,所以QF>QC,即点F不在边QC上.
综上可得,是不符合题意的.同时这一过程也让我们进一步发现,情况1和情况2必须通过计算、比较,才能判断点F一定在边HG,GC上.情况3和情况4无需计算t的值,只要通过比较,就可以判断点F不可能在边HQ,QC上.
4.还可以如何计算
考虑到此题4种情况画图难度大,且需要进行比较、取舍,联想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此题可以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解决问题.
以点A为原点,A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当点P,Q所在直线垂直于x轴时,因为AM+CQ=9,所以4t+5t=9.解得t=1.
① 当0<t≤1时,如图7,作PM⊥AC于点M,作FN⊥MP交MP的延长线于点N.
图7
因为AP=CQ=5t,
所以PM=3t,AM=4t.
则MQ=9-9t.
由△PMQ≌△FNP,
得NP=9-9t,NM=9-9t+3t=9-6t.
此时N(4t,9-6t),F(7t,9-6t).
若点F落在QH上,
则点F,H的横坐标相等,
所以7t=9-5t.
解得
此时,点F的纵坐标为点H的纵坐标为
因为
所以点F不在边QH上.
若点F落在HG上,
因为点F,H的纵坐标相等,
所以5t=9-6t.解得
此时,点F的横坐标为点H的横坐标为点G的横坐标为9.
因为
所以点F在边HG上.
②当时,如图8,作PM⊥AC于点M,作PN⊥PM交PM的平行线GC于点N.
图8
因为AP=CQ=5t,所以PM=3t,AM=4t.
则MQ=9t-9.
由△PMQ≌△PNF,
得PN=3t,NF=9t-9.
此时N(7t,3t),F(7t,9-6t).(这时发现点F的坐标表达式不变.)
若点F落在GC上,
因为点F,C的横坐标相等,
所以
此时,点F的纵坐标为点G的纵坐标为
因为
所以点F在边GC上.
若点F落在CQ上,因为点F,C的纵坐标相等,
所以
此时,点F的横坐标为点C的横坐标为9.
因为
所以点F不在边CQ上.
综上可得
四、解题感悟
1.分类是方向
关于分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常常需要通过分类讨论解决问题,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逐步体会为什么要分类,如何分类,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
此题是由点P,Q的运动而产生不同的情况,因此,必须考虑动点运动的全过程,即以点F落在正方形QCGH的哪一条边上作为分类标准,分成四类,这是解题的大方向.至于几何画板软件的演示,它虽然能够帮助我们直观地看到动点的运动过程(即符合条件的点只有两类),但是也只能在教师讲解时帮助学生理解,在实际解题中学生是无法想象出来的.
2.画图是关键
数与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数形结合思想包括以数解形、以形助数两个方面.此题如果没有图形,求点P运动的时间(数)将无法进行,快速画出能够恰当表达题意的图形是解题的关键.此题的四个图形中有两个符合题意,画起来较容易,而另外两种原本就不存在,如果按照图形的形成顺序画,就很难画出顶点F落在正方形QCGH相关边上的正方形,即使勉强画出也会因图形变形而使计算陷入困境.逆向画图的方法成功解决了这一困难,至于图中AP,CQ长度不等对解题几乎没有影响.
3.计算是核心
这里说的计算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根据法则和运算律的运算,而是结合图形,构造模型、思路可行的综合思维过程,准确的计算结果是数学综合能力的展现,也是题目的核心.此题图2、图3两种情况的计算过程中紧扣正方形的特征构造基本图形“一线三等角”,列方程解决问题,而图7、图8通过建系,不追求形的到位,通过不同位置的坐标特征来解决问题,这也正是数形结合的另一方面“以数解形”的具体体现.
4.取舍是点睛
准确的计算是核心,答案的取舍可谓点睛之笔,是完美解题的收官动作.此题答案的取舍,可以通过符合题意的画图进行,但心中难免忐忑.一般综合题的答案取舍往往由动点运动的时间范围来确定,但是此题例外,所有答案均在时间范围内.通过对计算过程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得出答案的过程都抓住了点运动的一个维度(横或竖),因此必须检验另一个维度是否满足,建系方法的灵感也就来源于这一检验要求,点睛之笔使结果更加完美,也使解题过程更加丰富.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