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
2018-05-31冯锐
冯锐
【摘 要】 学习活动一般是由学习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是达到学习目标的动因和力量。动机总是和需要直接关联,学生在入学前已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因此,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师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提供诱因,使学生那些潜在的需要变为实实在在的需求,从而学好数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动机;创设情境
根据新课标理念,这种学习过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活动一般是由学习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是达到学习目标的动因和力量。动机总是和需要直接关联,学生在入学前已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因此,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师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提供诱因,使学生那些潜在的需要变为实实在在的需求,从而学好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意图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要使学生真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体验数学的魅力,就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当数学不再像天外来客般的陌生,而是与他们的生活接近,学生就会对它产生兴趣。
如:教学“2的倍数的特征”时,老师问:大家肯定有到电影院看电影的经历吧?大型的电影院一般都有两个入口,入口处标出座位号的不同范围,要根据提示选择不同的入口进,才能最快的找到座位。(贴出卡片:单号入口、双号入口)座位是多少的应该从双号入口进?大家手中都已经有了一张座位号,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和我一起当收票员。从单号入口进的同学把票交给他,从双号入口处进的同学把票交给我。(收票并在黑板上展示)从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意图。
二、创设问题情境,刺激学生学习的愿望
问题情境是指提出一种具有一定难度,而经过学生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究。诱发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处于呼之欲出、欲言又止的状态,促进学生主动追求问题的答案。
如: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教师出示圆,并提问:圆的周长和圆的哪部分有关?通过让学生用圆规画圆,剪圆等方法推测,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然后提问:怎样验证?让学生根据大家提出的方案分组验证。通过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刺激学生不断探究,最终使问题成功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推动人们去探究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创设悬念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如:教学“数字与编码”时,老师绘声绘色地讲:“一名不法分子制作了假身份证,但当他拿着假身份证到银行冒领别人的巨款时,却被一个普通营业员识破。这个身份证号有什么问题?由数字编码的身份证号里隐含着怎样的秘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数字与编码”。由于这个悬念唤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期待中很自然地主动进入了学习状态。
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预习时设置悬念,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只有讓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到的仅仅是点拨、引导作用,才能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和悬念,唤起学生学习的意图,刺激学生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庆森.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及其作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7(4).
[2] 曹鸿飞. “1+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 教学月刊(小学版 语文),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