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存选择”背后的对话教学思考

2018-05-23刘海燕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对话教学道德与法治

刘海燕

[摘要]基于对话的教学代表着未来教育和人类学习的一种发展演进的新方向,既是中西方学术界积极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主体之间在交互影响中实现知识共建。针对对话教学的非线性特点,开展道德与法治对话教学过程中需要恰当处理好几对关系:教学目标与教育价值之间的关系、知识学习与精神培育的关系、独立思考与智慧引领的关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对话教学;生存选择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700490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大胆表达想法,展现独特见解,养成独立思维、批判精神和创新品质,这既是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教师对理想课堂的追求,意味着教学要从“独白”走向“对话”,强调师生的平等交流与知识共建。左藤学说:学习,可以比喻为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之旅,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对话,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身对话。这样的对话式课堂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非线性对话场,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为此,教师要充分把握对话的尺度,既要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又要坚守学科的思想性与导向性,引领对话的方向。

【课例描述】

进入初中后,学生悄悄地走进了青春期,他们的身体、心理、交往、思想、精神……每一天都在变化,都在成长。所以,人教版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开始与他们探讨青春的变化与困惑。第一课第二框“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引导学生认识思想上的变化,鼓励学生发展独立思维,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力。身体与内心的变化,学生容易观察与体会,但是思想的成熟却不容易体验和感悟。为此,我设计了“生存选择”情境来开展教学。

师:有一艘船在海上航行,遇到暴风雨即将倾覆。船上有13名乘客,却只有一个救生艇,最多能救5名乘客。这13名乘客分别是自己、小学教师、足球运动员、优秀的警察、外科医生、著名演员、可以让粮食增产的农业专家、怀孕的妇女、12岁的小孩、作家、年长的和尚、生病的老人、有钱的富翁。现在生存考验来了,到底选谁呢?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中进行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选择并陈述理由,5分钟后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本小组的观点。

5分钟后,我打断了他们意犹未尽的讨论,6个小组开始轮流发言。

第1小组代表:我们小组选的分别是自己、小学教师、外科医生、农业专家和12岁的小孩。

师:你们很坦诚地把自己选进来,请说说你们这样选择的理由吧。

第1小组代表:我们选自己和12岁的小孩,是因为我们代表着未来,有我们才有希望。选择小学老师是因为他能传授知识,选择医生是因为他能救死扶伤,选择农业专家是因为他能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

师:这是第1小组的选择和原因,请其他小组注意,如果你们有相同的选择且理由相似,那么就可以跳过理由陈述,着重表达不同的选择和观点。

第2小组代表:我们小组选择的是教师、医生、農业专家、怀孕的妇女和作家。选择作家是因为他们可以写出好的文章,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选择怀孕的妇女是因为可以多救一个人,这样一共是6个人。

师:你们的想法很机智,能多救一个人。不过,我很想知道,你们怎么有勇气放弃了自己?

第2小组代表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因为我们还不能对社会发挥什么作用,不如其他人的价值大。”

第3小组代表:我们选优秀的警察,因为他们可以维持社会良好的秩序,保护大家的安全。我们还选了生病的老人,虽然他们年纪大了,但是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过贡献,值得我们保护和尊重。

第4小组代表:我们选年长的和尚。

话音一落,教室里响起其他小组的笑声和质疑声。

师:我们要学会悦纳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大家应相互尊重。

第4小组代表:因为年长的和尚积累了很多的智慧,而且佛教是教人向善的。

教室里自发响起零落的掌声,应该是为第4小组的想法而鼓掌。

第5小组代表:我们觉得选择谁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存活率,所以,应该挑选体重相对轻的和体能相对好的人上船,这样才能在茫茫大海中生存下来。

听了他们的回答,我不禁鼓掌赞叹,暂且不论这些回答是否正确与科学,仅仅是他们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值得我给予肯定和赞扬。

第6小组代表:我们选自己,因为自己最重要,肯定要上船。

师:重视和爱护自己的生命,这无可厚非。

第6小组代表:然后,我们要带上医生,万一我生病了,他能给我看病;还要带上农业专家,等到了陆地,要让他种粮食,这样我才有吃的;还要带上作家,在漂流的时候他可以给我讲故事,让我不至于太无聊;最后带上有钱的富翁,让他付钱之后才能上船,这样我回到陆地就不会穷困潦倒。

第6小组代表每陈述一个理由,其他学生就哄笑一次,等他全说完,教室里早已七嘴八舌议论开了:“你们太自私了吧!”“想得美,人人都为着你转,你以为你是太阳啊?”“太有创意了!”……

第6组貌似“有理”的观点让我一时之间有些发懵:如果我反驳他,会不会沦为政治说教和道德代言人?会不会剥夺了他们的话语权?会不会跟我的教学目标——感受思维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相背离?左右为难之中,我放过了这个问题,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

师:看来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选择与想法,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你们是否存在争议?你们小组内部最终能否达成统一意见?如果能,是如何达成最后的统一的?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

……

【教学反思】

“生存选择”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对“独立思维、批判精神、创造潜力”的理性探究与思考有了感性体验的基础,加深了对独立思维、批判精神和创造潜力的理解与感悟。整个课堂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借助彼此分享和观念交换,不仅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灵光,也有利于学生养成互惠学习的思维习惯,课堂教学生机盎然。

但正因为对话教学是多向、开放、动态的,所以也充满了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反思教学过程,在对话教学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教学目标与教育价值之间的关系

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方面自我意识逐步增强,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另一方面身心发展不成熟,容易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辨别是非的能力并不强。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一生具有奠基作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课程性质和课程价值,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实现课程终极目标——立德树人。

面对第6小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我完成教学目标的思想凌驾于实现课程教育价值之上,本末倒置,错过了一个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教育契机。

二、知识学习与精神培育的关系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知识学习是基础,精神培育是灵魂。英国教育家怀海特说过:“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才是教育。”所谓“剩下的”,应是支撑人一生发展真正需要的素养,包括端正的态度、健康的人格、良好的习惯、坚强的意志以及守规则、勤学习、善交往、会处事等。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独特性需要教师坚持以核心素养为纲,以核心价值观为本,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端正的人生态度。

在“生存选择”情境中,学生的选择与理由除了体现其思维品质外,还蕴含其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而后者尤为重要。而我在当时,过于重视学生思维的多元性与课本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背后更重要的价值引导。如果能抓住学生的不恰当观念,通过对话,引导他们端正人生态度,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做出于己、于人、于社会、于国家都有益的选择,要比掌握那些具体的知识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三、独立思考与智慧引领的关系

课堂是师生智慧碰撞、交流分享、共同成长的地方,在课堂上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本就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但是在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让其享有思想自由的同时,也不能弱化甚至隐匿教师的智慧引领。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出,课堂上的整个关系叫“应对的关系”,這种“应对”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对话、合作,否则课堂就有问题了。

在“生存选择”情境中,学生并不缺乏独立思考,却缺少有效的引导。如第6小组的回答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他们确实认可“我很重要,其他人都要为我服务”的观点;二是由于前面已经分享了5个小组的观点,他们只有独辟蹊径、与众不同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如果是第一种原因,需要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如果是第二种原因,则需要辩证认识思维的独立性。不管是哪一种,教师都应该敏锐地抓住并以智慧的、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引领。从根本上来说,教学机智不只是课堂里的一个事件,而是执教者的一种素质、一种理念,需要教师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线索,关注教学细节中的价值意蕴。

柏拉图说:“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作为教师不仅要提高教学技能,更需要养成教育情怀,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这才是教育的根本。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对话教学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话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