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经典作品教学应多一点思辨
2018-05-23陆沾煦
陆沾煦
[摘要]文言文教学重在文言语感培养和文言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需要通过思辨性阅读、批判性鉴赏来实现,因而文言文教学应多一点思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以对话为抓手,通过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文化对话、与自我对话等形式,突出课堂教学的思辨环节,实现学生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思辨;对话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7001002
《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重在文言语感培养和文言阅读能力的提高,要注意“批判性地鉴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对文言作品做出价值评价”。于是,“思辨性阅读”“批判思维”便成为语文教学的热词,尤其是文言作品教学,思辨性阅读、批判性鉴赏更是成为文言作品阅读教学的抓手,因为缺少思辨,就是缺少必要的、有质量的思维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笔者也赞同文言经典作品的教学应多一点思辨。
文言作品教学的思辨和批判,始于对文本原意的尊重,只有尊重文本的原意,维护经典的客观价值,才能使阅读成为一个汲取古典智慧的过程。也就是说,文言文教学的思辨,首先要建立在对文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而文本理解,说到底,就是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文化对话,与自我对话。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也要求高中生通过与经典文本的对话,“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学会理性学习、探究学习。“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基于这个教学要求,笔者试图通过对话,探讨文言经典作品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王好战,请以战喻》是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中的经典文言作品,孟子用假托的故事宣扬他的“王道”思想,推行他的“仁政”学说。教学此文,会有教师习惯文言文教学常用的思路,沿着“朗读—翻译—字词句—课文分析—探究质疑—迁移拓展—背诵”这样的程序推进。这样的教学安排目标明确,重难点的把握不容置疑,但是,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背离了选修课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缺乏有效合理的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于程序化、系统化的教学使其与必修课教学无异,打击了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教学收效不大。
教学这篇文章时,笔者在过程中突出了思辨的环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与作者对话
《王好战,请以战喻》是《〈孟子〉选读》的第一篇经典作品,教好它,可以说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走近孟子,与作者对话,是理解文章、学习好孟子作品的关键,所以笔者课前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前查阅资料,自主探究:
(1)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跟孔子的思想有什么异同?
(2)孟子曾游说各国诸侯,以推行自己的主张,他的主张能被各国君主接纳吗?为什么?他为什么到各国都能受到“部长级”的待遇?
(3)孟子的“仁政”思想对现代有何意义?
课堂上,笔者以“印象孟子”为主题,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学生对孟子思想有深入的了解,这有利于学生对孟子作品思想的理解。虽然这个活动会花很多时间,但是这样安排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技能,训练了学生思维,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收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二、与文本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活动中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是所有对话的基础。不管哪种对话,它的中心都是每一个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交流,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的内涵。
1.对话文本语言:读一读 ,译一译
文言文教学,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主要方式是读和译。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译一译的方式去感知文本语言,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文言基础知识训练,从而加强对文本语言的感知。笔者主要以下面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话文本语言:
(1)读一读:列出你认为值得同学们重点掌握的字词句。
(2)译一译:如果你是出题老师,你准备出哪些句子考我们同学?为什么?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要解答不容易,需要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反复对话和推敲课文语言,反复筛选比较,认真思辨才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答案。
2.对话文本情感:理一理,想一想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言基础知识训练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但这并不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唯一目标。课堂上,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理一理、想一想的方法,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充分感悟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情感。这样,学生就能够在不断的思辨和批判中提高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学《王好战,请以战喻》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理一理:文章哪些句子体现了孟子的哪些情感态度?
(2)想一想:文章中表现了孟子的哪些思想与主张?
《王好战,请以战喻》表现孟子的“仁政”和“民本”思想。孟子反对诸侯间无休止的征战,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重视教化,提出“谨庠序”的主张,批判上层贵族奢靡浪费。因此,引导学生对情感和主题的思辨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与文化对话
语文学习实际上就是与文化对话的活动。文言文阅读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深入文本,与作品内在的文化意蕴进行交流与沟通。而这种内在的文化意蕴就是课文所负载的思想与情感、心灵与生命、精神与灵魂,这种对话就是一个文化接受、传承和创新的过程。
教学《王好战,请以战喻》一课,笔者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与文化对话:
(1) 梁惠王为什么对“人不加多”忧心忡忡?
(2) 孟子提出的“民加多”措施体现了他的哪些思想?他是怎样批评当时的统治者的?
(3)人逢乱世,生命如枯苗草芥,“一将功成万骨枯”。孟子批语诸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离娄上》)阅读课文,我们应如何理解孟子“不嗜杀者能一之”的观点?请简要说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批判和思辨,深刻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与灵魂,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才能更好地接受它、承传它。
四、与自我对话
与自我对话,是个体与自己发生的出声或不出声的谈话,是自我总结和反思,它不仅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更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思辨过程,对巩固知识,掌握语文技能,提高语文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与自我对话,不能忽略的是文本的特征。《王好战,请以战喻》这篇文章文本特征很明显,就是用寓言故事来说理,用对比、比喻手法来论证。针对这一特征,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自我对话:
(1)比一比:跟《论语》选读对比,《王好战,请以战喻》这篇文章有什么亮点?
(2)說一说:我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技巧?
(3)评一评:你觉得课文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4)写一写:我可以用本文的哪些内容来作写作素材?
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文言经典作品的教学更应该以对话为抓手,通过对话,让课堂多一点思辨,让学生多一点批判性思维,或许我们的教学活动更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