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年级组分层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2018-05-15郭海棠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分层管理年级组学生工作

摘 要:教育环境日新月异,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方法必须不断变革创新才能与时俱进。高职院校扩招带来了丰富的生源,但有些高校学生工作模式依然沿袭传统的四级管理模式。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也成为高职院校日益关注的课题。年级组分层管理递进模式作为一种高效的模式,将其应用于学生工作中,可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实现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职 学生工作 年级组 分层管理 构建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012-0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方法必须不断变革创新才能与日新月异的教育环境相适应。高职院校扩招带来了丰富的生源,但学生工作模式依然沿袭传统的“学生工作处——系部——辅导员——班级”四级管理模式,管理层次多,战线拉得长,不仅增加了信息传递的时间,且无形中提高了信息错漏的概率,进而提高了管理和决策工作难度,降低了办事效率。如何强化各年级学生工作,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也成为高职院校日益关注的课题。年级组分层管理递进模式作为一种高效的模式,将其应用于学生工作中,可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实现良性发展。

1 构建和实施学生工作年级组分层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1.1 有利于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习近平总书记于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则明确表示在高校辅导员建设工作中,应创立激励保障制度,完善相关办法准则,将专职辅导员“双线”晋升政策落实到位,进而推动整体建设进展。

作为高校教职工和党政干部的一员,辅导员于高校学生年级组管理工作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设置年级辅导员有助于整合人力资源,优化教育和管理环境;且可加强同年级辅导员的沟通,促进良性竞争;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学生工作管理水平。

1.2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发展

基于高校扩招背景下,传统班级理念已趋于淡化,且加上學分制广泛应用,同一班级不同学生具体课程和上课时间也有所差别,致使以班级、年级为工作载体的传统管理模式不在适用于当前教育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要应时而变,以优化新环境下学生管理工作。相较普通高校而言,高职院校学生于心理状况、思想倾向和专业兴趣等方面表现更为集中和明显,针对此,于管理工作中,可把年级建设提上重点。

2 学生工作年级组分层管理的体系构建

2.1 年级组

年级组管理是一种任务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管理任务的开展落实。年级组有清晰明确的组织目标:提高当前年级的学生工作实效性。采纳一切有利于提高年级组管理实效的行动。在年级组管理模式下,对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规范与统一、学院对辅导员教育管理行为的引导与监督更具针对性。

2.2 年级辅导员

设立年级辅导员岗位并制定一系列制度,使繁重忙乱的学生管理工作能够分层细化,优化学生管理队伍层次结构,凝聚本年级各辅导员的智慧和力量,组织和研究本年级的常见问题和顽固问题,做到因材施教,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效果的目标;同时也给优秀的辅导员提供锻炼、晋升和发展的机会。

3 学生工作年级组分层管理的实施机制

年级辅导员应平衡好各年级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在实践中,要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既要基于本年级学生发展特点,符合时代特色,又要充分兼容各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在管理工作中,应本着学生中心的工作理念,于“以人为本”工作原则指导下,与时俱进,提高管理工作创新性。与此同时,定期开展班级辅导员交流大会,认真学习优秀辅导员管理经验,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百花齐放。

3.1 年级辅导员岗位职责

①以学院与系计划相关要求为工作标准,从年级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完善年级各学期、各学年工作计划,以此为基础,明确各班级辅导员学期、学年工作。同时,定期审查各班辅导员工作完成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总结,以确保学期、学年工作顺利开展。②每月举行年级辅导员工作会议,组织学习上级领导的相关精神,讨论工作安排,并做好年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工作,分析讨论管理工作中的共性问题、常见问题,由此总结本年级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性,以此为基础展开教育活动。③进一步强化班级辅导员督查工作,引导班级辅导员以实事求是为其工作指导思想,同时注重工作创新。④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树立起自身良好的形象。在管理好学生的同时,要团结各辅导员的工作,协调好各班辅导员关系。⑤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深化自身知识水准,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专业知识积累,提高自身素质修养,高标准、严要求、紧细节,带动各辅导员扎实工作,杜绝敷衍工作和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

3.2 年级辅导员选聘条件

①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熟悉学院、系部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工作态度认真,工作方法得当。②具备较强的统筹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能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年级学生管理布置,确保实践始终围绕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由此,确保学生教育管理的思想统一、步调一致。③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工作中能以身作则,热心指导本年级辅导员开展工作。④勇于开拓,大胆创新。能够根据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新措施,辅导员应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提高,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3 年级辅导员岗位设置

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每个年级配备一名年级辅导员,任期为一学年。

3.4 年级辅导员的评价机制

每学期对年级辅导员进行一次严谨的考核评价。评价主体应包括四类:上级主管领导、同事、学生和本人。评价项目应包括职业素养、学生事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年级专项工作四类大指标即其他若干小项。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将辅导员从高到低评价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级。

参考文献:

[1] 杨大方,彭宇,王伟红.结合大学生年级特点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J].中国培训,2015,(12):147.

[2] 李品玉,钟定胜.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4,(3):98-103.

[3] 李佳.浅谈高校辅导员在各年级的工作重点[J].教育时空,2010,(18):136.

[4] 陈国清,孟金红.论高校年级辅导员的设置与作用发挥[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6-38.

作者简介:郭海棠(1982-),女,壮族,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广西南宁人,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分层管理年级组学生工作
梅州市中小学生2015—2018年体质健康的动态分析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高中班主任分层管理模式及应用实践探究
年级组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效能研究——制度建设与方法创新维度
中职学校“分层管理、培优辅困”教学研究
探析中学年级组管理现状及措施
年级组长负责制与教师专业化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