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猫文化趣谈

2018-05-15涂文莉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异同

摘 要:猫作为深受喜爱的宠物,在各国都形成了不同的猫文化。本文旨在研究中日两国之间猫文化的异同,主要对猫的历史、猫在传说中的形象,以及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体现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国猫文化存在异同的原因。

关键词:猫文化 中日两国 异同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7006-02

1 猫的历史

诗经记载的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其中有一篇西周时期的诗歌《韩奕》写到:“有熊有罴,有猫有虎”,罴是熊的一种,这里的猫竟然与虎、熊并列,可见是一种猛兽,可能是未驯化前的猫,也有可能是某种猫科动物。这段文字应该是中国最早出现“猫”的记载了。

西汉《礼记·郊特牲》中写有“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猫”为古八蜡之一。于腊月农事完毕后,迎猫神而祭之,以祈消灭田鼠,保护庄稼。这时的猫捕食田鼠,已经比较接近现代意义上的猫。

北魏年间,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造神曲并酒》中写到:“其屋,预前数日著猫,塞鼠窟,泥壁,令净扫地”,说明当时猫在民间已经广泛豢养。

唐代张沁《妆楼记》中写到:“猫,名狸奴。”唐朝宫廷,为防鼠患开始饲养家猫,名之为“狸奴”、“衔蝉”。

日本原本没有猫,据《广辞苑》记载,奈良时代为了防治鼠患而由遣唐使从中国引入了猫。由于数量极少,所以只有皇室才有饲养猫的权利。到了德川幕府时期,由于鼠患严重,德川幕府要求将猫放养,从此日本的猫开始走入了平常百姓家。而从江户时代起,养猫就越来越平民化了。

由此可见,猫的地位由神坛、贵族走向民间百姓,这一点在中日两国是共同的现象。不同之处在于,猫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要比日本早得多,日本的猫最初只有皇室才能饲养,是权势的象征。而在中国,虽然远古时期猫曾经是祭祀的对象,但那也是因为其出色的捕鼠能力而受到崇拜,和权势没有太大关系,之后也在民间广泛饲养,并不是皇室的专利。

2 猫的形象

古时由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中日两国的民间传说中都有猫妖的故事,而关于猫的民间故事日本远远多于中国。日本的民间传说中,猫的形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猫又”,另一类是“化猫”。《徒然草》中就曾云:“深山中有一种称之为‘猫又的东西,令人畏惧,且会吃人”,猫又的特征是尾巴末端分为两股,是一种令人恐惧的野生的妖怪。而“化猫”则是由活得太久而成精的家猫变成的妖怪,化猫中既有邪恶的也有善良的猫妖,善良的猫妖通常变成少女的样子,喜欢亲近人类。而在中国关于猫妖的故事记载在一些古籍中,如南宋洪迈所著《夷坚支丁》、明朝陆粲所著《说听》、清朝袁枚所著《子不语》等,但在民间广为流传关于猫妖的故事却几乎没有,中国妖怪故事的主角往往是狐狸。

之后随着文明的进步,粮食的保存变得不再那么依赖猫的捕鼠能力,人类对猫的了解也越来越多,猫开始逐渐成为人类的宠物,一度成为宫廷中的宠儿。日本《源氏物语》等文学作品中描绘了猫在宫廷中的崇高地位,中国由明朝嘉靖帝到宋代陆游等历代爱猫人士也留下了大量的关于猫的诗词。

而在当今社会,中日两国人民对猫的感情是不大相同的。在中国,由于猫的前爪各有五指,后脚各有四指,因此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猫是能够连接阴阳的奇异生物,可以感知阴气,同时报复心极重,所以普遍对猫有一种敬畏忌讳的感情。而在日本,由于猫在历史上的贵族象征,使得民间普遍对猫有一种崇拜喜爱之情,体现在文化层面十分明显。

3 猫的文化

在日常用语或谚语中猫通常都是好吃懒做、忘恩负义这类負面的形象,这一点中日两国是互通的。比如汉语中有“猫腻”“猫哭老鼠假慈悲”“三脚猫”“馋猫”“懒猫”等词语,日语中有“猫かぶり”(比喻隐藏本性伪装和善或佯装不知)、“猫は虎の心を知らず”(比喻小人物无法理解大人物的心理)、“猫に小判”(比喻将有价值的东西给不懂其价值的人)等词语,猫的形象都不怎么美好。

在文学作品中猫的形象则大为迥异,中国的文学作品几乎找不到以猫为主角的作品,广为人知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中,猫也并不是主角。而在日本的文学作品里,则有以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为代表的许多以猫为题材的的小说。

在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中,日本动画片创造了许多丰富可爱的猫的形象,比如《Hello Kitty》中风靡全球的Kitty猫,《哆啦A梦》里的机器猫,《龙猫》和《猫的报恩》中感人的猫的形象等等,这些猫的形象随着日本动画片走向了世界。而在中国,虽然也有一些以猫为主角的动画片,但没有影响力很大的作品。而猫作为主角出现得最多的,可能是历代画家笔下的猫蝶图,因其谐音“耄耋”而有着吉祥的喻意。

在日常生活中,日本的招财猫随处可见,猫形状的装饰品、生活用品非常畅销,因为在日本人眼里,猫代表着温柔、招财的意思。而在中国则没有这种现象。

综上所述,可见日本的猫文化内容远比中国的猫文化更加丰富多彩,猫的形象深入到了日本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日本人民也喜欢通过猫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的猫文化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极大差异,这和两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日本,猫在古时是权势和贵族的象征,延续到现在它的主流形象是正面的,

人们对猫的感情是喜爱的。而在中国,猫虽然曾一度是宫廷的宠物,但并没有因此而拥有了高贵的形象,相反它的主流形象是负面的,人们对猫的感情是存在忌讳的。当然,现代人已经不太讲究这些,大家对宠物猫的感情都是一致的,未来中日两国的猫文化也会越来越相似吧。

参考文献: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M].北京:中华书局,2015:713-720.

[2] 夏目漱石. 我是猫[M].东京:学习研究社.

[3] 金田一春彦,林大,柴田武. 日本语百科大事典[M].东京:大修馆书店,1988.

[4] 刘振宇,刘剑.详解日语惯用语词典[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2008.

作者简介:涂文莉(1971-),女,暨南大学硕士毕业,翻译系列副高职称,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异同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中英颜色词涵义异同及其成因分析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让“异”更好地存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