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怎样提高农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8-05-03李燕花
李燕花
语文其实不难学,学生想要把语文成绩提高上去其实是件较容易的事情;可事实却不如所愿,相当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校的语文成绩老提高不了,后进生的面也较广,优秀学生的人数也远没有其他科目那么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进行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才发现,这一切归根究底都是“兴趣”惹的祸,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一、兴趣对学生学好语文的作用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向往和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推动学生求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带有明显的情绪性,动力性和指导性。兴趣并不完全是由先天决定的,而且多数是后天形成的。其产生与发展都源于个体自身的需要和认识活动,外界的刺激只起影响作用。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发生与发展也是这样的,只有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内在需要和愿望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感知事物,这时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就变得比较敏锐,逻辑记忆增强,想象力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增强。兴趣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比较顺利地进行,富有成效。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好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前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和老师构成的双边活动,而农村学生受到地域、观念等条件的限制,到了初中,学生的兴趣和志向正处在一个最佳的培养方面,而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情感易受他人感染。而所谓的后进生,其实除了一小部分是智力问题外,大多数是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造成的。因此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不仅会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还为其他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一)语文教师要端正自己的角色,做一个与时俱进、学生敬佩的老师。
学生对语文感不感兴趣,很大程度是由语文教师决定的。试想,一个语文教师只顾自己照本宣科,丝毫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完全把学生放一边,课后就通过题海战术强压学生。这样,即使学生之前对语文较感兴趣,也会因此而磨灭,又何谈让原来对语文不怎么感兴趣的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呢?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要端正自己的角色,与时俱进。
(二)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易学、乐学。
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
(三)在农村中学大力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多次强调的。在构成语文素养的诸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核心因素。说到底,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通过他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来,而且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语文能力,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语文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只有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等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没有兴趣,就没有内驱力,学习就没有效果,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现自己的学识与人格魅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去满足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渴求和欲望,讓他们不断地感受和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