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释意析法赏“炼字”

2018-05-03朱利红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14期
关键词:炼字板桥虚词

朱利红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在鉴赏古代诗歌时,炼字尤其重要。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从炼字的角度,应该特别关注下列几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数量词、虚词等。

1.动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特点,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如,2014·大纲全国卷的《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中的“过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过”字着意表达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而“随”字写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出,令人有曲径探幽的想象。

2.形容词,也就是诗句中的修饰语。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四字准确地描绘出春末绿叶渐多、花卉渐少的景况,曲折地表达了惜花、惜春的感情,“肥”“瘦”用语形象、清新而独到,化平常为神奇。李清照的另一首词《醉花阴》中也用到“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瘦”字是词眼,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因为有刻骨铭心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人比黄花瘦”五字,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了感情。

3.名词,注意意象名词的罗列。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的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4.数量词,从数量词角度来看《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为“一字师”。“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诗意。

5.虚词,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达到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如,《秋暮吟望 》中的“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了诗人的心绪与情感。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赏析词语要“四看”:一看字词是否传神,二看字词是否表情,三看字词是否造境,四看字词是否显性。释意析法赏“炼字”,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理解诗歌语言的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

猜你喜欢

炼字板桥虚词
陆海之纵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虚词于构句达意之作用”
板桥善诵
板桥河
忧国忧民沉雄博大
真实、大众化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一字一词总关情
虚词使用五种错误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