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心理效应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018-04-17安小燕刘大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心理效应班级管理高中

安小燕 刘大德

〔摘要〕在高中班级管理实践中,针对班集体发展不同阶段,以高中阶段学生心理、行为发展特点为依据,借鉴团体动力发展规律,灵活应用管理心理效应优化班级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心理效应;班级管理;高中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0-0067-03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在身体外貌形态上已经脱离了童年的稚气,然而心理上却依然缺乏成年人的成熟。较之初中时期动荡不安的情绪状态,此时的他们能够克服情感上的波动,却依然可能为同龄社交烦恼,他们或许已经懂得了读书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却不一定能很好地坚持目标、管理自己,这些特点影响并制约着高中班级管理的各项举措。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班集体从初建到成熟有独特的发展过程,我们称之为班集体的成长历程。班集体的成长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和时期,而每一个发展阶段、每一个成长时期,班级内部的团体动力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设想,高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如果能以学生的实际心理、行为特点为抓手,巧妙利用心理效应,以班级形成过程中的团体动力发展规律为依据,必将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

一、 班级成立初期

团体动力学认为,团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那便意味着,许多个体同时存在于同一空间,我们并不能将其称为团体。换句话说,如果个体之间未发生相应的关联,未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那么再多的个体集中在一起都不能算作团体。参照团体动力的理论观点,每个班级在成立初期,其实并不能算作一个真正有效的管理单位,因为班级内部成员之间的心理联系并不牢固甚至未能建立。

(一)班级成立初期的团体动力特点

高中阶段班级的形成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每个班级在成立初期的成员选择和组成上,既是随机的,同时又具有相应的规律性,但可以肯定的是,班级成员在高中之前的熟识度并不高。在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和班级中的许多同学没有共同学习、相处的经历,可以说新班级对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陌生、好奇而又充满向往的。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不一样,性格特点不一样,沟通方式不一样,对班级的期望目标也不尽相同。这种情形和团体成立初期的特点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团体成立初期,团体成员之间的人际关联比较薄弱,人际互信水平较低,成员之间的交往肤浅而谨慎。对于刚刚组建的新班级,不论是作为管理者的教师还是作为团体成员的学生,都面临着全新的环境对象和任务挑战,不同的是,对班级成员来说,适应环境、熟悉人际的任务似乎更为迫切。

(二)班级初期管理可利用的心理效应举例

班级成立初期的主要特点是可塑性和冲突性。新班级的管理规范尚未定型,团体成员中的角色分配也未能稳定,成员内部之间防御、戒备心理明显,对新班级的认识与期望水平各不相同,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班级成立初期,不管是同学之间还是师生之间都需要一个碰撞、磨合的过程。在这一时期,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可利用的心理效应有很多,以下为简要举例说明。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简言之即第一印象。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在接触新班级的初始阶段就为学生留下深刻明晰且富有特点的第一印象,这将为未来的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进程的顺利推进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可以将第一印象做更深入的理解与拓展,第一印象不仅包括个人形象、着装搭配方面的精心设计,更包括教师的谈吐气质、专业素养甚至是鲜为人知的兴趣特长等方面的扎实准备,鼓励教师在学生跟前勇于亮相,敢于露一手,使他们赢得学生喜欢与支持的同时可以获取更多的心理资源。

2.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花很大的力气一圈圈反复推才可能转动飞轮,每一圈都很费力,达到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这时,无须费力飞轮也会快速转动。班级管理的初始工作也许是困难重重,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但是当教师制定并坚定地执行班级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理顺班级内部中的人际冲突与需要,后期的管理工作必定轻松高效很多。

3.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关于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的一种认识。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我们要求学生主动维护良好、有序的班级环境与氛围;另一方面,当学生出现违规、违纪行为时,要及时制止并予以相应的矫正、补救措施,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事态恶化。

二、班级运行期

当班级内部成员之间互相熟悉,对班级规范和环境逐步适应,对班级管理者逐渐认同、接纳、敬畏,班集体中特定的舆论氛围即班风、学风逐步形成,便意味着班集体已经由初始期步入运行期。

(一)班级运行期的团体动力特点

随着班级初期各项活动的开展和班级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班级的治理和运行逐步步入正轨,班级運行期的主要特点是稳定性和整合性。班级成员对班级的接纳性越强、归属感越坚定,班级内部越稳定。稳定性主要表现在班级秩序和班级内部角色的接纳与认同两个方面。班级秩序井然,是班级成员对班级管理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与班级内部管理成员工作的双重认同。而整合性则主要是班级文化与班级结构协调与融合。随着人际关系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班级成员之间必然会出现一些小团体。小团体亚文化与班级主流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是影响班级凝聚力的主要因素。小团体文化与班级主流文化相背离时,班级管理必然困难重重;小团体文化与班级主流文化协调一致时,班级文化建设则顺利进行,班级内部充满活力且富进取性。

(二)班级运行期管理可利用的心理效应举例

班级运行期可利用的心理效应更加广泛,如果我们能将管理心理学中的多种心理效应灵活运用于教学与班级管理实践中,班级管理中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都会大幅度下降。由于篇幅限制,仅以霍桑效应、自己人效应、匹配效应及割麦子实验为例做简要说明。

1. 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是管理心理学中广为人知的心理效应之一,它是指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努力或绩效上升的情况,就是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时,会刻意改变行为或是言语表达的倾向。仔细研究霍桑效应的产生背景,我们发现,霍桑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同样适用。既然额外关注会极大地激发人们行为上的努力倾向,促使绩效上升,那么我们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便可以以此为依据,对学生的行为管理做出相应的绩效调整和激励措施,给予学生生活、学习、兴趣培养、情绪变化、习惯养成等诸多方面更多关注,以更温暖、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做出行为与言行上的改变和调整。

2.自己人效应

自己人效应与人际关系中的相似吸引类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总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来自学生的某些对抗性情绪或行为。为了有效化解此类对抗性倾向,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我们需灵活借鉴自己人效应,敏锐发现教师与学生的相似或相同之处,例如和学生在地缘上的亲近、兴趣上的相似、教育背景或是成长经历相仿、观点或审美评判的一致等,以这类内容作为介入关联点,取得学生信任和理解,促进师生心理兼容,从而有效推进班级管理措施的顺利实施。

3. 匹配效应

匹配效应即狄德罗效应。故事源于18世纪法国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因为接受了朋友送的质地考究的睡袍而将自己家中旧东西全部更换以求与睡袍匹配的故事,以此隐喻人们获得新物品之后便会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现象。据此,在对后进生管理时可以与贴标签效应相结合,先给予其一项或者多项学生已经具备却不被人关注、发现的“新物品”,以此为契机,促进后进学生在学习态度、行为管理等诸多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4. 割麦子实验

割麦子实验是针对学生在自我目标实现处于倦怠期时常常可以利用的心理效应。在实验中,被试要完成面积相同的两片麦田的收割任务。一片麦田只有起点和终点标识,另外一片麦田,除了设置起点和终点外,还设置若干长度变化的标识,结果发现,在收割标识更多的麦田时,被试的工作效率始终更高。高中阶段的学习是艰苦甚至是艰难的,由割麦子实验我们设想,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设置合理的目标并及时分解目标,随时反馈学习进度与绩效变化,这个做法激励了更多学生坚持学习,鞭策了更多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中。

三、班级成熟期

经过前期的精心管理与调整,大多数班级能够稳步发展到成熟期,但也有不少班集体的发展稍显迟滞。在成熟期,班级内部成员团体意识明显,班级凝聚力强烈,人际关系和谐稳固,此时班级发展的主要特点是自组织性和自我调整性。班级内部事务的执行与完成,甚至成员之间一些人际矛盾,都可以在班级内部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灵活地利用更多的心理效应,例如期望效应、鸟笼效应、超限效应等来优化班级管理,最大限度促进学生身心和諧与成熟。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考验教师的教学技能,更考验教师的管理技能、领导技能。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如果能借鉴心理学的方式方法,不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和谐,真正做到为学生的人生幸福奠基。

注:本文为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为WW[2016]GH152。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一中,武威,733300)

编辑/赵 磊 终校/丁 尧

猜你喜欢

心理效应班级管理高中
让政治课紧扣“心”弦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