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和浩特市儿童和青少年饮料消费情况调查

2018-04-04鄂晶晶牛沁雅李若男晋玉潇邵美娜王博垚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年3期
关键词:配料表本题饮料

鄂晶晶,刘 瑶,牛沁雅,李若男,晋玉潇,郭 帅,邵美娜,王博垚,郭 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呼和浩特 010018)

近年来,儿童和青少年的主要消费群体,成为饮料企业竞相争取的对象[1]。呼和浩特市是内蒙首府,在我国属中等城市,除了乳品外无品牌饮料企业,各种饮料自由拓展市场,因此呼和浩特市及其近郊市场足可反应我国饮料消费之大观。为响应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儿童食品分会倡议的暑期大学生“我国儿童饮料消费现状调研”活动,也为了解家长和监护人对儿童营养安全的认知程度,向广大消费者宣传平衡膳食理念,促进儿童健康,笔者进行了呼市地区儿童和青少年饮料消费情况调查。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问卷

(1)消费基本情况:饮料选择倾向、每周消费量和购买场所。(2)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饮料购买方式选择和饮料关注点。(3)饮料营养安全问题:是否能够代替白开水和是否了解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等。(4)城乡差异:饮料品种、档次和价格差异。

1.2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有4~12岁儿童的家长、照顾儿童的老人、保姆;部分问卷为12岁以上青少年及成人对儿童饮料消费情况的回忆信息。本次调查收入划分为5 000以下的低收入家庭、5 000~10 000的中等收入家庭和20 000万以上的高收入家庭。调查对象文化层次划分为初中以下、高中、大学、硕士和博士等四类人群。排除了3岁以内的调查对象。

1.3 调查地区

本次调查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区及其近郊旗县开展,以比较和平衡城乡差异。

1.4 调查方式

直接采访、面对面式采访占本次调查问卷总数的60.0%。以“我国儿童饮料消费现状调研”活动公布问卷作为基础,对问题进行整合修改并制作适合本地区的调查问卷。主要由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在市区、大学校园、商场、广场、公园、游乐园直接进行问卷分发调查,部分调查问卷分发到大学教员、公司职员处;社交平台网络调查占本次调查问卷总数的40.0%,主要在微信、QQ、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问卷调查;销售情况调查深入城乡饮料销售地点,对城乡饮料品种、档次及价格调查比较[2]。

1.5 统计方法

所统计项目百分比=项目票数/该题总票数100.0%[3]。

2 结果与分析

2.1 饮料消费基本情况

2.1.1饮料选择倾向本题有效问卷数为1 503份,由图1、表1可知,七类饮料中,乳及乳饮料是大众首选,占41.7%,这与呼市地区实际情况相符。饮用水占22.3%、果汁饮料占14.7%,这两种饮料也是消费者经常选择的。碳酸饮料占8.3%、植物蛋白饮料占6.1%、茶饮料占4.4%,三类饮料均不足10.0%。说明我市市民饮料消费进入常态化。乳饮料选择率在月收入5 000~10 0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中占比最高,为43.5%。月收入在1 000~20 000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选择比例有所降低,分别为37.8%、36.5%,收入越高的家庭选择的种类更具多样化。无论何种收入,对乳饮料的选择都在36.5%以上,说明我市居民树立了“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的意识。

图1 饮料种类消费情况

2.1.2每周消费量本题的有效问卷数为1 503份(图2)。饮用量以每星期饮用市场零售常见最小包装单位计。饮用1~3瓶最多,占42.6%,其次为4~6瓶,占5.9%,消费小于1瓶(即表示不饮用)占15.6%,大于7瓶占16.0%。85.0%的家庭会主动为孩子购买饮料也会有意识地控制每天饮用不超过1瓶。

表1 4种月收入家庭饮料消费种类对比

图2 4种收入家庭饮料消费量对比

随着月收入的增加,饮用量为小于1瓶以及大于7瓶都有增长(15%~20%左右)。饮用量为1~3瓶和4~6瓶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月收入20 000元以上的家庭中饮用4~6瓶(29.9%)比1~3瓶(29.0%)略高1.0%。家庭月收入越高,饮料的消费量增长显著。各文化人群中对饮料安全性的看法差异不明显。

2.1.3购买渠道本题有效问卷数为1 503份。饮料消费渠道最普遍的为超市(63.9%),其次为肯德基或麦当劳(14.4%)和小卖部(14%),消费最少的场所为街道上的饮料店(9.8%)(图3、图4)。

图3 饮料消费渠道比例

图4 4种月收入家庭饮料消费渠道对比

4种收入家庭超市消费均在60.0%~85.0%之间,家庭月收入为10 000元以上占比最高(85.0%)。在肯德基或麦当劳消费最高的为月收入20 000元以上家庭(19.6%)、最低为月收入5 000元以下家庭(7.0%)。肯德基、麦当劳饮料普遍比超市价格高,低收入家庭难以负担。小卖部消费情况随收入增加呈下降趋势,小卖部购买方便但饮料种类不全,质量无法完全保证。

2.2 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

2.2.1饮料购买方式本题有效问卷数为1 248份。由表2可知,正价购买所占比例最多(68.4%);其次为降价购买(10.3%)、临期促销(8.5%)、多买送礼品(8.7%)、赠饮(4.0%)。各收入家庭正价购买占绝对优势。但降价产品的购买率随收入水平提高有明显的下降,在5 000元以下11.8%~6.2%,但在20 000元以上收入家庭降价产品购买率跃升回9.0%,这可能与该收入家庭多为中年家庭有关。选择多买赠送小礼品的人群可能与消费心理有关(5 000元以下最高,占10.4%),对于临期促销(20 000元以上最低,占6.7%)消费者更多的是不相信饮料本身的质量安全,造成这两种购买方式占比最少。

2.2.2选择饮料关注点本题有效回答次数为5 094。不同收入家庭对卫生和营养关注度均较高。卫生情况关注程度随月收入的增加而增长(17.5%升至18.6%),到20 000元以上呈下降趋势(下降至16.5%),高收入群体购买渠道多为大型超市,一般不将卫生问题作为主要关注点。营养价值和包装配料表方面各收入家庭关注度基本持平,都有较好的营养意识(表3)。

表2 饮料购买方式统计

注:*各类推销为降价、临期促销、送小礼品和赠饮

表3 4种月收入家庭饮料关注点统计

2.3 饮料营养安全问题

由表3可知,表示关心饮料卫生的人占17.8%,有19.9%的人表示关心产品的生产日期,生产日期实际也是卫生安全相关问题,因此两者相加则达37.7%,说明消费者对饮料安全的关注度较高。营养价值也是主要关注点,营养价值(20.8%)和配料表(8.8%)合计占29.6%,而品牌、口感、价格的关注度依次为13.4%、10.6%和7.5%。本部分主要从饮料能否代替白开水、消费者是否关注包装配料表、是否了解饮料对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对饮料的看法和饮料是否应有自己的标准五方面来探讨人们对儿童饮料的安全意识。

本次调研中消费者对营养和安全的关注度在不同文化层次人群中差异不显著。标识对饮料益处和害处非常熟悉的人,尽在硕士和博士人群中较高。总之,呼和浩特地区各文化层次人群对饮料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

图5 消费者对于饮料是否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看法

2.3.1饮料是否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由图5可知,随文化程度增高,消费者完全不了解饮料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比例下降,这是本次调查中唯一出现文化层次规律的问题。总体来看,大多数人相关营养知识并不扎实,因此不确定的回答“知道一些”在各文化层次人群的占比都很高。

2.3.2消费者对饮料代替白开水的看法本题有效问卷数为1 503份。由图6可知,有57.8%的消费者认为饮料不能代替白开水,31.8%消费者认为饮料可以偶尔代替白开水,10.4%的消费者认为饮料能够代替白开水。白开水在中国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4]。西方人则与此不同,几乎每餐以牛奶、果汁和葡萄酒为主要饮品,北美和英国多数选择含糖饮料。显然喝不喝开水,更多是与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关系更大。

图6 消费者对饮料代替白开水的看法

2.3.3消费者对儿童饮料食品包装上配料表看法本部分有效问卷数为829份。由图7可知,有77.0%的被调查者表示对配料表经常看,但有超半数的人表示不熟悉配料表的内容和意义,只有少数人表示非常熟悉配料表内容;23.0%表示不看配料表。

图7 消费者对儿童饮料食品包装上配料表看法

2.3.4消费者对饮料安全性看法本题的有效问卷数为1 503份。消费者对饮料的看法不太一致,41.5%的人认为饮料不健康或没营养,36.2%的消费者认为饮料有好有坏,18.8%的消费者认为饮料不安全(图8)。前文,表示对饮料卫生关注的人占17.8%,与本次结果基本一致。另外,前文中表示关注生产日期的占19.6%,但生产日期是饮料安全弱相关的问题。

各文化人群中对饮料安全性的看法差异不明显,再次说明呼市地区各文化层次消费者对饮料缺乏正确和客观的认识,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普遍不足。

图8 消费者对饮料安全性看法

2.3.5消费者对儿童饮料标准的看法本题的有效问卷数为1 503份。由图9可知,有68.5%的消费者认为儿童饮料应当有自己的标准,20.8%的消费者认为儿童饮料的标准可有可无,10.8%的消费者认为儿童饮料不应当有自己的标准。消费者对儿童饮料标准的关注度很高,迫切希望其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标准,以加强对儿童饮料的有效管理。

图9 消费者对儿童饮料标准的看法

2.4 城乡饮料市场差异情况

笔者对城乡超市、小卖店销售的饮料在价格、种类和档次方面专门进行了比较,结果差异不明显。乡村商店、小卖店也销售品牌产品,未发现明显的“三无产品”,说明近几年随着呼市城乡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伪劣产品基本消失,政府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也逐步走上正轨,另外可能更大的原因是城乡市场的一体化、饮料散布零售均一化。

3 讨论

共回收有效问卷1 503份,问题最高回答数5 094次,最低回答数818次,因此本调查结果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次实践调查中,40.3%的消费者选择了乳饮料,这一结果符合呼和浩特市“乳都”的实际情况。内蒙古地区乳资源丰富,乳企业规模大,产品种类全,这促使居民在选择上更倾向于乳及乳饮料。调查发现,90后人群普遍有饮用纯牛奶、酸奶和含乳饮料的习惯,尤其高校校园中乳制品销售量较高。同类型调查中,烟台市与呼和浩特市情况类似,乳饮料消费量居山东省最高[5]。85.0%左右的儿童和青少年都有经常饮用饮料的习惯,饮料消费已步入常态化。购买方式中超市购买(63.9%)的比例最大。但是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为呼市及近郊旗县,旗县地区大型超市较少,实际情况应低于该比例。消费者最常购买正价饮料产品,占68.4%,表示买降价产品的占10.3%,促销等推送措施对饮料购买的影响似乎不大,仅占8.5%,再次说明大众消费饮料有常态化趋势。消费者对安全问题的总关注率为37.7%,对营养问题的总关注率为29.6%;认为饮料不安全的有18.8%,认为应该制定饮料相关标准的占68.5%。说明消费者对营养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较高。市区和近郊旗县饮料品种、档次与价格差距不明显。

本次调研中消费者对营养和安全的关注度在不同文化层次人群中差异不显著。对饮料益处和害处非常熟悉的人,仅在硕士和博士人群中较高。呼和浩特地区各文化层次人群对饮料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

4 结论

消费者对饮料的选择最多的是乳及乳饮料,占41.7%,有42.6%的消费者每周饮用量为1~3瓶/罐,消费和购买最多的地点是大型超市,占63.9%,消费者最常购买正价产品,占68.4%,促销等推送措施对饮料购买的影响似乎不大,仅占8.5%,说明大众消费饮料有常态化趋势。消费者对营养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较高,消费者对饮料卫生和生产日期的总关注率为37.7%,对营养价值和配料表的总关注率为29.6%;而对品牌、口感、价格的关注度依次为13.4%、10.6%和7.5%。认为饮料不安全的占18.8%,认为应该制定饮料相关标准的占68.5%。市区和近郊旗县饮料品种、档次与价格差距不明显。◇

[1]马文军,马冠生,胡小琪,等.我国4城市儿童少年饮料的消费现况[J]. 中国学校卫生,2001(2):102-104.

[2]王曙光,杜梅,杨洋,等.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市售预包装儿童食品现状调查[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11):89-93.

[3]黄亚东,李莎莎,木其尔,等.呼和浩特市区及近郊旗县婴幼儿配方乳粉消费情况调查[J]. 中国乳品工业,2015,43(4):53-58.

[4]管爽,田艳梅,董芙蓉,等.儿童青少年饮料摄入对体质指数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4):557-559.

[5]管爽.山东省儿童青少年饮料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D]. 山东大学,2013.

[6]郑梦琪,张建芬,何海蓉,等.对我国含糖饮料征税的SWOT分析[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7,23(5):38-40.

猜你喜欢

配料表本题饮料
“0卡0糖”饮料真的健康吗?
饮料换装
食品配料表,你怎么看?
如何区分乳制品和乳饮料
分发饮料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少喝饮料
食物的秘密都在配料表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