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03-26洪秀玲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政治生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洪秀玲

[摘要]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强化政治认同,培育有信仰的公民;坚持理性精神,培育有思想的公民;增强法治意识,培育有尊严的公民;广泛公共参与,培育有担当的公民。

[关键词]政治生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4005102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这四个要素在公民培养的框架中共同担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共同承载着思想政治课程特有的育人价值。那么教师如何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呢?

一、强化政治认同,培育有信仰的公民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认同是根本,强化政治认同,并使之成为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对于高中生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中政治生活这门课程处处体现着国家意志,弘扬着国家的主流意识,以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引导为己任。因此,这门课程是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有效载体。这门课程中强化政治认同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强化政党认同、国家认同、制度认同、政策认同等等。但总的来说,这门课程理论性强、政策性强,学生难免感到枯燥、空洞,更有甚者觉得上政治课就是在听大道理。课堂上一直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学生是很难产生认同感。因此,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强化政治认同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通过收集反映我国政治制度和相关政策的最新图片或视频材料等生动素材,对政治生活课程进行必要而有益的补充,多角度、多方位地反映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从感性认识方面抓住学生、感动学生,帮助学生拓展教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观点并提高政治认同。例如在教学“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时,笔者播放了“2015年西藏举行庆祝自治区成立50周年”视频,让学生感受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相关情况,突出了加

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主旨,强化了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

实践证明,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借助饱含正能量、反映时代“主旋律”的热点信息,借助可知、可感、可信的感性材料,既能让教师理直气壮地弘扬“真善美”,旗帜鲜明地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激发学生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使学生“趋之、信之、仰之”。学生有信仰,民族就有希望。

二、坚持理性精神,培育有思想的公民

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坚持理性精神,培育有思想的公民,就是要堅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政治生活涉及的政治主体较多,有“公民”“人民”“政府”“人大”“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等,其活动都表现为一定的活动理念和政治目的。不同的活动理念,不同的政治目的,多元的价值观,无不干扰着好奇心强、辨别力不强的青少年,影响着青少年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高中政治生活教学应着眼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特点,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努力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引导学生做有思想的人,能正确运用学过的知识,深入剖析“个性事例”或“社会案例”,直面多元价值观,突出正确意识或主导思想,明确是非曲直,强化政治生活课程的“好德”和“导行”作用。

如在教学《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时,笔者选用了两个视频,一个是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报道的《永远的“樵夫”——廖俊波》,另一个是《永远在路上》介绍的落马高官。通过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从正面和反面教育学生,收到了良好效果。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党员干部应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廖俊波书记是真正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典范,而落马高官用人民给予的权力大搞腐败,必为党和人民所唾弃”。

为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运用的案例最好来源于主流媒体或官方渠道,要体现真实性、时代性、教育性,不能粗制滥造。运用案例时应引导学生辩证思维,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理性认识社会,理性看待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有思想的人。

三、增强法治意识,培育有尊严的公民

中国的法治实践验证着一个道理:只有将法治观念植根于民心,法治中国才会形神兼具,行稳致远。可见,增强法治意识,培育有尊严的公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中之重。对于高中生而言,法律素质是现代社会公民健康成长、参与社会、幸福生活的核心素质之一。法制教育的内容贯穿于政治生活教学的始终,分布在政治生活的各个单元。如第一单元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第二单元的“政府权力:依法行使”,第三单元有“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等内容,第四单元简要介绍了最能体现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联合国宪章》。高中政治教师应在教学中挖掘好、利用好、落实好政治生活,对高中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高中生的法治意识。

在教学中,增强法治意识,培育有尊严的公民就是要让每一位高中生懂法、尊法、信法、学法、守法、用法,激发其法治热情,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如在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公民政治权利与义务”的教育,使高中生进一步学习我国根本大法——《宪法》的相关规定,明确“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总之,政治生活教学与法治意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相契合,有助于培育高中生良好的现代公民意识和国家主人翁精神,有助于高中生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捍卫人格尊严,维护公平正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四、广泛公共参与,培育有担当的公民

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广泛的公共参与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公共参与素养,有益于他们了解民主管理的程序,体验民主决策的价值,感受民主监督的作用,增强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参与能力,进而激发全社会活力,提高整个国家的社会治理水平。

课堂上开展时政播报、时政评论,是很好的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方式。开展时政评论时,教师应重视一定的导向和取向,给学生一个评论方向。与此同时,坚持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由一人执笔写汇报稿或评论稿,并要求小组其他学生认真做好补充或点评,促使每个学生重视对教材理论的理解。教师要给予正确引导,适时肯定,同时委婉指出不足,帮助学生提高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便会重视和关心国家和社会大事,关注我国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活动,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民族精神、社会责任。

培育公共参考素养仅靠课堂这“一亩三分地”是不够的,必要时,可以向课外延伸,通过广泛的政治参与,通过增加学生体验的方式,通过让学生走出教室,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使学生成为有担当的公民。例如在教学“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时,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一项课外实践作业:收集以“我为厦门市政府点赞”为主题的照片;也可以在课后开展“走进政务中心”的活动,直观地了解政府的“一站式服务”,真切感知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形象,强化学生对政府的认同。

总之,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利用好政治生活课程,通过课程目标的准确设定、课程内容的合理整合、课程实施方式的变革创新等,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学生的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与道德修养 。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政治生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态优化路径研究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政治生活》中几个难点问题的破解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巧抓主语归类设问5招玩转《政治生活》主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