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2018-02-24陈华星
陈华星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思维图,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形象的知识体系、优化学习方法、提升思维能力,同时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而有趣,既贴合初中生以感性思维为主的特点,又顺应新课改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思维导图;道德与法治;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4-0052-02
思维导图也叫心智导图,是对抽象思维的一种形象图文记载,它将思维中不同层级和隶属关系的各个主题,用关键词、图形和颜色等元素,简洁明了地表现出来,能让人脑储存的大量数据,得到层次清晰的系统管理,从而提高应用效率。思维导图在运用时有三个层次,即助记导图、分析导图和创造导图,前两个是辅助图,最后一个才是成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侧重探讨初中生道德价值、法治意识及其人格形成等的学科,既是探讨,便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环境等进行消化。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思维导图,非常适合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优化学习方法和提升思维能力,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目的。
一、构建知识体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习是一个“觀念—知识—内化—实践—提升”的过程,无论怎样的实践都是建立在理论的指导上的,所以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构建起相应的知识体系,只是这个过程不必像其他学科那么严谨和细致。所以我将思维导图用于教学中,最多的是运用在各个复习阶段,平时在新授课中主要用于对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的总结,有时也用于作业训练。犹如图画一般的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够成功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一课、一单元、一本书、六册书的全部知识。
如上完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网上交友新时空》新课后,为了及时梳理本课内容,做好复习,加深学生记忆,我特意留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结合合作交流的方式,画出有关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要求至少有四个层级。具体过程为学生先自主绘制,然后在小组中展示、交流和完善。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模仿我板书经常爱用的“大括号式”,显得比较严肃;有的运用了单元复习时的“树式”知识概括,黄树干绿树叶,显得比较有生机;还有的将我课件中的各种花式挪用过来,在大致相似的情况下做了符合自己思维的改变;等等。经过交流和修改后,他们绘制的思维导图有了一些个性:原来色彩单调的,对不同层级运用了不同的颜色;原来构图呆板的,通过框架的修改变得活泼了,如方框改成了梅花瓣……加色,是为了深化层级的界限;构图的改善,是为了让学生喜欢绘制思维导图。
七年级上学期时,学生还处在思维导图绘制的入门阶段,只要内容大致没错即可,我并不苛求他们提炼的关键词十分准确、精炼。先用形式的美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也给后边的段考、期考复习,留下修改的余地,以让学生再次回忆、思考、补充,加深印象。
二、优化学习方法
巧妙运用思维导图,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严格地说,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种优秀的学习方法,它把抽象的思维绘制出来,使之生动而明确,这一过程其实就是理解原作者的思路,吸收其文本内涵。当正确绘制出思维导图时,学生就已经完成了学习、接收、内化和表现的过程,也就是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掌握了教材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注重探究和实践方面的改革,这一特点使之更接地气,但也成为教师教学的难点,解决的办法之一,是优化常规的学习方法。
如教师上课时黑板上有板书,白板上有课件,分辨重点在于听教师的讲解,不必全记,只要提炼核心词、句即可;教师上课所讲的有趣事例考试并不考,既不能觉得不重要不听,也不能因有趣而只记住了它,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注意它说明的原理是什么;做课堂笔记的时候,最好对预习笔记进行补充和修改,如果预习时的理解不正确,教师的课堂讲解信息量又比较大,就要提取关键词,记住思路,可直接画助记导图,课后稍加整理再画创造导图;复习看思维导图时,要脑补出细节,或者直接在原图上凭记忆和理解,增加下一层级的关键词和图片。
从这些切合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改革的学习方法中可以看出,思维导图是可以在学习的各个时期发挥作用的,如预习、听课和复习等。一张张思维导图随时准备着,是大有裨益的。
三、提升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智慧核心,它包括记忆力、理解力、分析力、推理力、概括力和创新力等。学生在学习上的发展快慢以及实现完全自主学习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维能力的水平,而在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十分有效、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学习主张心到、眼到、手到,手到就是要做好勾画、笔记,目前学生经常使用的全文字的笔记比较乏味,容易让学生感到困倦,而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不仅可以用图形和色彩化解枯燥(我的很多学生平时就喜欢用加宽记号彩色笔,直接在课本上涂画重点句子,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这满足了学生喜欢新奇、追求个性的心理),还能够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和强化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创新能力……另外,思维导图还可以用在各个阶段的复习中,如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在理解抽象的教材内容时,等等。因此,长期以思维导图介入教学,是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
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为突出重点,我在进行活动三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第65页的“探究与分享”以及我补充的三则材料,思考并解决责任来源的问题,并进一步思考: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说明责任来源?责任还有哪些来源?在全班交流后,让学生根据所得结论画出思维导图。学生经过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再加上思维导图的梳理和明确,他们的记忆就会变得越发长久,这是强化记忆力的一种方式。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分别得出与每一则材料相对应的责任来源,又经过概括,才理解了材料下方的他人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四种来源。在这一较小的分析导图基础上继续向现实生活延伸,才可能增加其他的上级任命、公民身份、传统习俗和分配任务等来源,从而形成较完善的创造导图。当然,也有人会说,不用思维导图也能够完成这一系列的思维过程,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不将其明示出来,问题就会变得复杂很多,他们是比较难理解的。
经过较长时间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实操和反思,我认为,初中生尚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早期,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先从简单的思维导图的制作开始引导,一步步向较为复杂的图表过渡,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思考。同时也要注意,思维导图不只是一个表面光鲜的家伙,引导学生绘制时,要在不引起他们厌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强调内涵,否则,再漂亮的思维导图也是没有灵魂的。学习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积极寻找切合社会进步的元素,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中,这才是一条提升教学质量的阳光大道。
[ 参 考 文 献 ]
[1] 谢玉进.让教学体现思维规律:谈思维导图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教育(德育),2014 (2):54-55.
[2] 李巧琴.思维导图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7(3):77-78.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