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有随读学生的教育思考

2018-02-19芮红梅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随班班级儿童

● 芮红梅

从事普小教育多年,一直认为,特殊儿童只有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才能接受专业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康复与成长。从未想过,有一天,我的班级里也会有特殊孩子随班就读。这是一个有着智力、肢体、听力、言语等多重障碍的特殊孩子,作为数学教师,刚开始我真有点束手无策。

通过研读理论书籍,我了解到特殊儿童主要依赖机械记忆学习,思维障碍则是他们异于常人的典型特征之一。由于生活范围狭小、生活经验有限,他们难以理解抽象的事物,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对学习有明显的畏难情绪,数学明显学不进去。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个案,我注意扬长避短,针对该学生有基本的自我约束意识,愿意追随班级整体节奏,但也无法时时自律、无法主动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学中,我采取个别化教学的策略,为他制定个性化作业,分时间段、分难度等级将普通学生作业划分成若干块,让他逐次逐项完成,化难为易。

每节课上,我有意识穿插对他作业中的难题进行解析指导,提前帮助他解决作业中有可能遇到的障碍困难,并重点巡查他作业即时完成情况。

这个方法还挺管用,他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了,不仅调动了他学习的积极性,也提振了他学习的信心。

在班上,我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名品学兼优、热情耐心的同桌,担任“小老师”角色,一对一搭档,课前带领他预习要学习的新内容,课中与他一起完成课上的练习作业,在他遇到学习困难时负责答疑解惑,课余则和他玩在一起,密切互动。在同桌的影响下,全班同学都乐意接纳他、帮助他,伙伴融合的环境促进了他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他与“小老师”一同进步

此外,我还寻求了家长的有力支持,与其家长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形成了共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全面发展的共识。每天我将学生的表现及时反馈给他的家长,并让家长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包括完成作业情况及时告诉我,有时电话、文字描述不够鲜活、准确,便通过微信这一跨平台通讯工具传输图片、视频等,使我更能具体直观地了解孩子全面情况。

一段时间下来,他喜欢上了班级学习生活,能自觉、主动完成作业,在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向同伴、老师或家长请求支持,不再那么木讷了。

每个孩子都有懈怠性,只是表现出的周期长短、程度深浅各异而已。我想到,一个切实有效的奖惩机制有利于孩子渐次建立自我监督意识,逐步形成自觉规范的行为。

教师的特别辅导

于是,我和他约定:每天按时完成一项作业或有一次好的表现,可获得我手工亲制的“笑脸”一枚,可以多得;缺一项作业,当天补做同等作业一份,同时抵消笑脸一枚;笑脸数累计达10枚(每天坚持不懈,少则3天,多则5天即可达成)换“点赞”(大拇指印章)一次;点赞数累计达3次可以获赠老师精心准备的小礼物一份(内附名言名句书签一张)。

小小奖励大大激发了他的进取心,让他有了成长的获得感。

一段时期的随班就读工作让我认识到,特殊儿童可以随班就读,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儿童具备在普通学校学习的基本能力素质。有时我们普校教师忽略了这一点,有意无意间弱化了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随读成了“随便读”,失去了随读的意义。

普通学校教师必须明确的是,随班就读学生享有与其他孩子同等的学习机会与权利。教师应做到“平等相待”,不要因为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障碍随意剥夺其参与学习、交往、活动的机会,盲目降低对其学业上、身心发展上、社会交往上的要求,因为这样也会无意间为他们贴上标签。久而久之,“标签效应”就会被扩大化。平等相待,不仅能让随班就读学生更自信,产生“大家能完成的我也可以”的良好心态,普通学生也会更自律,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

花团锦簇王汉成(江苏省南京市聋人学校)指导老师:李毅敏

当然,对于特殊学生,需要扬长避短。机械记忆力强的特殊学生,其计算正确率非常高,教师可以多给予计算展示机会;有语言障碍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展示书面表达;肢残、书写速度慢的孩子可以口述,教师则配合板书;就数学学习来说,可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数学、图形、声音有机结合,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形象,吸引学生多感官参与……这样,随班就读学生就能自然、愉快地融入班级集体。

让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同学习共成长,既有助于提高特殊儿童适应主流生活的能力,促进他们做自强、自立的社会人,也让普通儿童得到关爱弱者、珍惜生命的生动教育。融合,使得课堂、校园更有温度和力量!

猜你喜欢

随班班级儿童
班级“四小怪”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班级英雄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保障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班级被扣分后
采取更多措施,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