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设计探讨

2018-02-12李修超徐立志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

李修超+徐立志

内容摘要:开展专题教学首先要进行专题设计。专题设计必须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展开。只有紧紧围绕此目标设计专题,才能使各专题之间紧密衔接,相互补充、说明、印证,有效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目标 专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现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开展专题教学逐步成为共识。专题教学是指“在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打破传统按教材章、节目的顺序教学,提炼教学专题,并在此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并结合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授课的教学方式。”[1]开展专题教学首先要进行专题设计,专题设计必须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展开。

一.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不仅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还能够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责任。毛泽东同志当年在延安回答民主人士黄炎培关于摆脱历史周期律的提问时说:“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2]习近平曾经指出,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如果我们能把当今每一位大学生都培养成为这样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然会生机勃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包含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但是其政治性和思想性必然是贯穿于其中的主线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学者总结说:“无论是讲授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知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理论成果,还是形势与政策以及思想品德和和法律基础,都不能偏离这一主线,这既是课程教学规范管理的基本要求,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价值所在。”[3]那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更是责无旁贷。无论其教学方式、手段怎么改,其教学目标不能变,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将政治性放在首位。开展专题教学也不例外,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前高校共开设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从总体上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专题教学有利于把某一问题讲深、讲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教师搞科学研究,加强学科建设;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而导致专题设计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甚至一门课程内各章之间的专题设计也是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结果导致一些教师仅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专业强项设计专题,把某些专题设计的过偏,脱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甚至与教学目标相冲突相抵触。现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课程为例说明。

“毛概”课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核心是中国化,结果个别教师把专题设计为《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涉及到许多历史细节,讲的很生动,学生很喜欢听。可是,缺乏理论上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如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如何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几乎没有讲。这样怎么能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呢?这是属于避重就轻,跑偏。这一章专题设计应当重点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讲清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是如何相结合的讲清楚。

三.以“毛概”课为例试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题纲目

在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中,除《形势与政策》外,均使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编写的教材,现已使用的是2015年修订版。编写各门课程教材的都是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权威专家,高屋建瓴,准确把握和反应了我们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展示了我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现以“毛概”课为例,设计专题讲座。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题目:1.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系列理论成果;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二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专题目:1.新民主主义革命含义和性质;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三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专题目:1.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2.适合中国特點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四讲,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经历和经验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经历;2.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3.社会主义建设的沉痛教训。

第五讲,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专题目:1.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过程;2.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深刻内涵;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六讲,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专题目:1.马克思主义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过程;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含义;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时代。

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专题目:1.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2.党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两步走战略。endprint

第八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理论;专题目:1.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全面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3.改革和开放的关系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九讲,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专题目:1.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内涵和特征;2.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主要内容;3.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

第十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专题目: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目标和原则;2.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全面依法治国。

第十一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专题目: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第十二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专题目:1.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措施;4.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做到人与自然和谐。

第十三讲,“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专题目: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容;2.“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和客观依据;3.用“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第十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政策;专题目:1.中国对外关系的历史回顾;2.当今时代的主题和特征;3.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十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问题;专题目:1.民族问题的含义和特征;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问题表现及其根源;3.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4建设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十六讲,全面从严治党;专题目:1.全面从严治党的含义和提出背景;2.全面从严治党的方法和途径;3.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巨大成就和重要意义。

有学者认为教材就是剧本,教学过程则是演员们根据剧本在演戏。那么,专题讲座就是演员的台词,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成败得失。所以,在专题设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政治性,不仅不能削弱,反而必须加强,即紧紧围绕培养合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展开。

参考文献

[1]刘静.思想政治理論课专题教学研究述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0):68-72.)

[2]黄炎培.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1945年7月毛泽东与我的第一次谈话[J].同舟共进,2000,(7):19.

[3]赵中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16,(8):16-18.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