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分析

2018-01-26吕娇黄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期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综合护理生活质量

吕娇+黄静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 100例介入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 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所有患者均在采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 行使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包括心理疏导护理、手术前准备、术中陪护以及康复期护理。手术成功后4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社会活动以及自理能力4个生活质量指标进行评分对比, 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为8%, 低于对照组的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9, 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单一的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更有利于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康复, 值得推广。

【关键词】 综合护理;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生活质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2.118

脑动脉瘤在脑血管疾病中已經不再是罕见的疾病, 而该种疾病的治疗方案中,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当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1], 且比传统的开颅手术更具治疗优势, 只是并发症的情况还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 因此对患者采取恰当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较大的帮助, 而且还可以较好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增加手术成功概率[2]。本文针对综合护理干预下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择期做介入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通过医务人员结合临床诊治经验与专门的检查设备的检查结果, 最终患者被确诊为颅内动脉瘤;②实施介入手术前患者家人及患者均详细了解了患病情况以及手术风险情况, 并签署了手术同意书;③在实施手术前均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不具有较为显著的手术治疗禁忌;④没有严

重的内脏器官以及造血系统疾病;⑤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⑥患者中均没有精神疾病患病史。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男21例、女29例, 年龄43~75岁, 平均年龄(59.36±9.42)岁, 文化程度均为小学以上, 采用Hunt-Hess分级:0级2例, Ⅰ级20例, Ⅱ级15例, Ⅲ级13例。观察组男23例、女27例, 年龄41~73岁, 平均年龄(59.31±9.54)岁, 文化程度均为小学以上, 采用Hunt-Hess分级:0级1例, Ⅰ级22例, Ⅱ级14例, Ⅲ级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采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 行使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3]。

1. 2. 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 具体护理方式如下: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电情况、瞳孔变化、意识情况、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状况等生命体征;维持患者的呼吸顺畅, 持续给予较低流量的吸氧;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的血压变化情况, 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维持患者血压在80~90/120~130mm Hg, 持续给予脑组织适量的灌注, 防止脑组织缺氧缺血性损伤。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①心理疏导护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家属积极地沟通, 多为其介绍介入手术的各项优点, 手术步骤以及配合要求等。 ②手术前准备。护理人员通过与医务人员、患者家属、患者之间的沟通, 了解患者的病情特征, 为患者做好各项必须的生命体征的检测, 并做好详细记录。③术中陪护。手术进行过程中, 严密监视患者的意识状态与生命体征, 每15分钟记录1次患者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4];由于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可能导致患者体内的儿茶酚胺出现短暂性的升高情况, 因此需要关注血压变化, 避免患者因血压过低而导致患者出现脑梗死等情况。④康复期护理。手术完成以后, 护理人员同样需要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待稳定后护送患者至病房养护。手术后3 h开始测量患者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情况。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手术成功后4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社会活动以及自理能力4个生活质量指标进行评分, 满分100分,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越好;详细了解与记录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的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社会活动以及自理能力4个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1例再出血, 1例脑梗死, 2例脑血管痉挛, 并发症发生率为8%, 对照组3例再出血, 4例脑梗死, 5例脑血管痉挛, 并发症发生率为24%;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4.7619, P<0.05)。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在临床上的病死几率以及病残的几率均十分高, 极易导致动脉瘤破裂, 以致患者蛛网膜下腔有出血情况发生。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5], 一种是传统的开颅动脉瘤切除术, 另一种是经股动脉插管栓塞术, 后者的治疗比前者的风险系数要小, 创伤也较小, 治疗效果较显著, 手术后康复较迅速且并发症会相对于传统的要少, 所以介入治疗在现代临床上被大力推广。endprint

良好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手术过程、术后康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护理人员要多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 提高患者对手术过程的以及结果的心理承受能力, 帮助医务人员顺利进行手术[6];护理人员通过手术前仔细研究患者的病情以及该种疾病的特征, 提前准备好护理方法以供术中及时应变紧急情况;血压充分的稳定是行使介入术治疗的基本保证, 因此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全程陪护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情绪紧张带来的血压变化, 术中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 增加手術安全性, 尽最大可能减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7-9]。

综上所述, 颅内动脉瘤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手术效果与术后康复均十分关心, 因此优异的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及家人的担忧, 并可较好地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单一的常规护理, 因此作者认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康复具有很大的帮助,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侯纪莲.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0):17-19.

[2] 金琦. 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术后患者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21):6-8.

[3] 郝秀珍. 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8(22):16-18.

[4] 张梅美, 王辉, 邹红. 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42例护理干预. 齐鲁护理杂志, 2017, 23(2):75-76.

[5] 王艳兰, 慕海芹, 冯照新, 等. 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2例护理体会.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 20(1):138-139.

[6] 张学君, 于春利.介入栓塞治疗术在颅内微小动脉瘤中的应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7):80-82.

[7] 周雪松, 贾磊, 刘英丽, 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动脉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6(9):1132-1135.

[8] 储培培. 综合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研究. 当代护士(学术版旬刊), 2017(11):20-22.

[9] 潘福璎. 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22):211-213.

[收稿日期:2017-11-14]endprint

猜你喜欢

颅内动脉瘤综合护理生活质量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护理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