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师“真”课:“虽万千人吾往矣”

2018-01-25◇叶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监生诗仙银装素裹

◇叶 刚

当下,各种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很多,这自然是老师们的福音。然而,一些听课老师往往只沉醉于名师的所谓“高超的教学技巧”中,这其实远远不够。事实上,在高超的教学技巧之外,名师课堂中的求真与务实更值得我们咀嚼。

一 框定“边界”,让教学更显精准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非常善于表扬、激励学生,也善于对症下药地指出学生的错误与不足。他在执教《走近李白》一课时,有以下片段:

师:下面谁来说说,这首诗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

生:我认为“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写得好。李白运用了夸张这一修辞手法,“飞流”写出了瀑布来势汹涌,“直下”写出了山峰特别险峻。

师:你真了不起!你还知道夸张。那么,李白的夸张是怎样的夸张呢?

生:(笑)我觉得是疯狂的夸张!

师:疯狂的夸张?用“疯狂”来形容诗仙,恐怕不合适。谁再来说说?

生:我想,这应该属于不要命的夸张。

师:不要命的夸张?有没有更好的?

生:我认为,这里应该是极度的夸张。

师:哦,能不能再说一遍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请仔细听。

生:极度的夸张。

师:极度的夸张。说得好!你是什么脑袋?给我看看。(生笑)这个脑袋怎么这么聪明?(抚摸学生的小脑袋)是什么元素造成的?(生笑)请坐!写下来!(板书:极度)这不是一般的夸张,而是极度的夸张,这就是诗仙所用的艺术手法。谁来把这首诗诵一诵?让我们都沉浸到这样的曼妙仙境之中。

(生诵读)

李白被称为“诗仙”,其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夸张。但是,当学生说出“疯狂的夸张”“不要命的夸张”时,语文课堂变得喧闹与嘈杂,也偏离了语文学习的正常轨道。面对此种情况,孙老师进行了切实矫正与必要引领。终于,在“疯狂的夸张”和“不要命的夸张”之后,“极度的夸张”适时“出炉”。

孙老师的课堂素来民主开放,因此学生比较放得开。但是,课堂本有“边界”,教学不能“逾矩”。我们看到,孙老师对学生的发言始终有一种“把脉”意识,真切而务实地引领学生向着正确轨道迈进。由此我们想到,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准确地加以矫正,让课堂更精准。

二 杜绝“排练”, 让教学更加真实

著名小学语文专家支玉恒老师当年在四川成都执教的《第一场雪》堪称时代经典。当时,学生在课前可能有些“过度准备”。支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师:下面,我想请你们来说说这段课文中哪一句是概括地写雪景的。

生:(读)“万里江山, 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这句话概括地写雪景。

师:嗯,是的。那么,谁能够再来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句呢?

生:这是一个比喻句。

师:比喻句,说得很好!那么,它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呢?

生:它是把万里江山比作被雪打扮成的粉妆玉砌的世界。

师:哦,我想问你,你知道什么叫粉妆玉砌吗?可以想一想再说。

生:就是用白粉装扮,用玉石砌成,通常用来描述雪景。

师: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粉妆玉砌的世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生:雪后初晴,万里江山被皑皑白雪打扮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白雪在阳光下,显出晶莹透明的光。

师:你好像在背什么,我们不需要这样的背,最好用自己的话来说。

生:阳光普照,照在雪地里。眺望远方,到处一片白茫茫。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大地变成了闪光发亮的白雪世界。

师:也像在背。你们是不是看了一些描写雪的课外书?

生:是。

师:如果能用自己的话讲就更好了。大家想一想,概括地说,这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生:粉妆玉砌的世界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师:说对了。大家再想,雪花被太阳一照,这个世界就是什么样子的?

生:这个世界就成了一个晶莹透明的世界。

师:啊,晶莹透明。(板书:晶莹世界)在这个晶莹透明的世界中,人怎么样啊?

生:人们肯定都非常欢乐,非常高兴。

师:嗯,欢歌笑语。

支老师问学生 “什么叫粉妆玉砌”,从学生的发言来看,他们确实如支老师所判断的那样——“好像在背什么”,他们所说的并不是自己真实的感悟,很可能只是课前突击准备的某些“精彩片段集锦”罢了。这样的“复制粘贴”即使再“精彩”也没多大意义和价值,因为它没有多少真实可言。

支老师果断停止了这项活动,转而问学生:“这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这样一来,客观上降低了一些回答难度。于是,学生懂得了 “粉妆玉砌的世界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也是“晶莹透明的世界”。虽然这样的感悟未必有多少高度或深度,但至少是真实可信的,也是最为可贵的。

三 绽放“性情”, 让教学更接地气

浙江青年名师罗才军老师当年在浙江省优质课赛场上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时,有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朗读指导片段:

师:听大家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跟大家合作一次。我来读这三个人的猜测。请同学读描写严监生的句子,看看能不能读得让老师也如见其人。

师:(读)“二叔, 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生:(生边读边明显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师:此时的严监生已经是到了什么时候了?

生:此时的严监生已经到了奄奄一息的时候了。

师:说得不错!奄奄一息的人,头还能摇得这么利索吗?再读读!

(生再读并轻微摇头,切合了严监生的病情)

师:(读)“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生:(读)“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师:你读是读得不错,可是我觉得你还没有读到严监生的心里去。你想啊,大侄子猜不着,二侄子又猜不着,在这种情况下,你说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我想,他心里肯定是非常着急的。

师:着急,可是你读起来一点儿也不急。(全场笑声)再读,读的时候想想严监生怎么睁眼、怎么摇头的。

(生再读,终于读出了“着急”的味道)

师:读得真好!看来你终于走进严监生心里去了。着急啊!来,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出他看见灯草是两茎时的那种着急来。

(生齐读,非常到位)

……

严监生虽家财万贯却吝啬至极,在他心中,点两茎灯草已属于不必要的浪费。罗老师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点,设置了朗读指导的平台,引导学生以“读”攻“读”,在朗读中揣摩咀嚼、比较提升。在“同桌组团”式的朗读过后,他又安排了“师生配对”式的朗读演练,这既是一种检测反馈,又是一种师生共进。

罗老师评价学生朗读时尽显率真甚至率直,尤其是最后那句“着急,可是你读起来一点儿也不急”更是不折不扣地绽放了自己的真性情。应该说,融洽的师生关系并不意味着永远都一团和气。罗老师的评价语看似不够“亲和”与“温柔”,但完全是在现场自然而真切地生成的。这样的教学才更接地气!

唯真名师有真风范、真课堂。教学本无止境,良师自有追求。在“真”的课堂里,一切都是“豪华落尽见真淳”。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师引领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又岂能“假、大、空”呢?我们要上出好课,但好课更在于一个“真”字,这样才有意义。在“求真”路上,或许“道阻且长”,但我们有决心,我们有毅力,“虽万千人吾往矣”!

猜你喜欢

监生诗仙银装素裹
打雪仗
雪后泉城银装素裹美如画
和李杜合影
入川行吟(通韵)
穿越去唐朝,挥毫做诗仙
冤案:严监生不是超级吝啬鬼
不识“斋戒”闹笑话
诗仙李白的归宿
银装素裹九仙山
紧扣“吝啬”定格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