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1-20谢兰芬
谢兰芬
慢性牙周炎是临床常见的细菌感染性慢性口腔科疾病,牙菌斑中的微生物及其产物是引发该病的始动因子, 如果牙周致病菌不断滋生, 可向深部组织不断蔓延, 造成牙周组织的破坏, 牙齿缺失, 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彻底清除菌斑及牙石、使牙龈炎症消除、牙周袋变浅是该病的主要治疗目标。以往常采用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机械清除菌斑及牙石, 但多存在炎性刺激物清除不彻底的弊端[1]。因此辅以必要的抗生素药物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口服抗生素药物作用于牙周局部的实际药物浓度有限, 很难保证临床疗效, 且易产生耐药菌株, 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近年来, 牙周局部用药(在牙周袋内局部放置抗菌药物)被逐渐应用于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本院分别采用碘甘油和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用药的方法治疗慢性牙周炎, 以对比两种药物对于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16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既往6个月未进行过牙周治疗, 3个月内未服用过抗生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均无严重系统性疾病;排除对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84例。对照组中男44例, 女40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45.25±6.75)岁;病程5个月~6年, 平均病程(3.52±1.48)年。观察组中男42例, 女42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46.43±7.24)岁;病程4个月~6年, 平均病程(3.77±1.9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首先采用牙周基础治疗方法, 并给予患者常规口腔卫生指导, 实施全口龈上洁治术7 d后, 实施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在以上基础治疗前提下, 对照组患者采用碘甘油治疗方案治疗, 即首先将牙龈和牙周袋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然后借助探针将0.05 ml碘甘油注入患者牙周袋内, 患者局部药物治疗后1 h内禁止刷牙、漱口、进食,1次/周, 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前提下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方案治疗, 即首先将牙龈和牙周袋用过氧化氢液、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隔湿, 局部擦干后, 将0.05 ml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借助专用注射器注入患者牙周袋内, 操作方法为先将注射器针尖缓慢注入牙周袋底部后再实施注入。局部用药后1 h内禁止刷牙、漱口、进食, 1次/周, 连续治疗4周。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 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牙龈指数下降>50%, 牙周袋深度减少>2 mm;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 牙龈指数下降>30%, 牙周袋深度减少>1 mm;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有加重迹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患者中, 显效25例,有效45例, 无效14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70/84);观察组患者中, 显效47例, 有效32例, 无效5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4.05%(79/8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治疗前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的菌斑指数分别为(1.72±0.11)、(1.69±0.12), 治疗后分别为 (1.24±0.13)、(0.78±0.14);治疗前的牙龈指数分别为(2.78±0.34)、(2.69±0.32), 治疗后分别为(1.78±0.53)、(0.95±0.28);治疗前的牙周袋深度分别为(5.45±0.36)mm、(5.36±0.41)mm, 治疗后分别为(2.98±0.64)mm、(2.12±0.33)mm。两组治疗前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均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是成人牙齿缺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关研究发现, 患者牙周袋的菌斑存在70%~90%的厌氧菌, 这些细菌对牙周组织有显著的破坏作用。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 关键在于及时抑制和杀灭龈下厌氧菌[2]。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属半合成四环素类抗菌药物, 其主要成分盐酸二甲胺四环素可对胶原酶的活性水平起到显著抑制作用, 较好的抑制引起牙周病的相关细菌, 保护牙体组织避免进一步被破坏。能明显抑制与破坏牙周组织和形成牙周袋有关的胶原酶的活性水平。这种药物与水接触后会变硬, 并形成一层带有网孔的被膜, 可使药物在牙周袋内的释放速度放缓, 维持局部药物浓度, 从而更好的发挥其药效[3]。同时, 二甲胺四环素可对牙槽骨的吸收发挥阻碍作用, 从而对牙根面的脱钙起到促进作用, 刺激结缔组织细胞在牙根面的迁移, 最终使牙周组织重新附着。另外, 这种药物脂溶性高、渗透力强, 浓度低时可发挥抑菌作用, 浓度高时可发挥灭菌作用。而复方碘甘油是一种消毒防腐药物, 主要由碘、碘化钾和甘油等几种物质配制而成, 有一定的控制细菌和消炎作用, 但因其为液体, 停留在牙周袋内的时间较短, 限制了其药效的发挥[4-9]。本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给予碘甘油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的菌斑指数分别为(1.72±0.11)、(1.69±0.12), 治疗后分别为 (1.24±0.13)、(0.78±0.14);治疗前的牙龈指数分别为(2.78±0.34)、(2.69±0.32), 治疗后分别为(1.78±0.53)、(0.95±0.28);治疗前的牙周袋深度分别为(5.45±0.36)mm、(5.36±0.41)mm, 治疗后分别为(2.98±0.64)mm、(2.12±0.33)mm。两组治疗前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局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方案临床疗效要显著优于局部碘甘油治疗方案, 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 对于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 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的治疗方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