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中药炮制技术对中医药教育发展的影响

2018-01-17叶喜德祝婧彭巧珍乐丽霞何苇何晓晖钟凌云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30期
关键词:传承

叶喜德 祝婧 彭巧珍 乐丽霞 何苇 何晓晖 钟凌云

[摘要]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传承中药炮制技术在中医药教育中的基本情况。在对比不同院校取得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并阐述了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在中医药教育中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总结现有传承中药炮制技术对中医药教育的影响内容,指出了其在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完善管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等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本文目的是探讨传承中药炮制技术对中医药教育的影响,以便更好地传承中药炮制技术,进而促进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传承;中药炮制技术;中医药教育

[中图分类号] R2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10(c)-0123-04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inheritanc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basis of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by comparing with the achievements of differ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oth the shortcoming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heritanc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t home and abroad in Chinese medical education are clearly analyzed. Meanwhile. This study also indicates that some of problems related to educational ways, contents, qualities and management are pointed out in summing up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medical education on inheritanc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me of problem-solving measures including creative educational model, rich educational contents, improving educational quality and sound management system are accordingly suggeste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med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on inheritanc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its progress, in order to better inherit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the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Inheritanc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al education

傳承中药炮制技术,大力发展中医药教育,是中医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些院校对此缺乏足够认识,基础教育设施简单、资金短缺和师资队伍匮乏等,严重影响中医药炮制技术传承教学[1]。甚至有些院校受西医教学模式的影响,片面地调整为中西医结合的教育模式,忽略传承中医药教育模式的重要性作用,常使传承中药炮制技术置于被遗忘的角落。因此,分析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在中医药教育中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对中医药教育发展的影响,是当前关注的焦点。

1 传承中药炮制技术在中医药教育中的基本情况

1.1 国内

就我国中医药教育现状来看,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在各院校重视程度差异明显。对于老牌中医药院校,其教育模式相对较为完善。如南京中医药大学,无论从中医药古籍修复,还是中医药传统文化等方面甚为重视,尤其是在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方面[2]。中医文化既是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一支重要力量。广州中医药大学以“医教协同育人,传承岭南医学育人”特色教育为理念[3],倡导岭南文化,形成以岭南帮为传统炮制技术的中医药教育方法,构建了独具岭南特色的中医药现代化优质学术刊物,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4]。北京中医药大学对中医药教育,提出“坚持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采用医教协同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中医药特色教育[5]。成都中医药大学除招收研究生、本、专科学生外,还要求进修生和中医各专业学生,学习中药炮制学实验任务[6],并围绕“川帮”中药炮制技术开展教育,形成特色。此外,江西“樟、建”两帮中药炮制,在国内外也享有较高的声誉[7]。对于起步较晚、地处边缘地区的中医药院校,有些只设有一些简单的中药炮制加工室;甚至把它分散到中药学的其他方向上,缺乏独立的中药炮制学科,存在师资队伍严重匮乏,资金投入少等问题[8]。

可见,传承中医药文化,在我国中医药已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不同院校的教育模式,主要基于地方传统特色来开展中医药传承教育,虽然取得成效,但地区差异性明显。

1.2 国外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日益发达,中医药文化传统早已走出国门,据统计,目前已有183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受了中医药教育,涉及机构超过700多个,有近一半开展的中医药教育成绩显著[9]。尽管在300多年前,中医药就已经传入到欧洲,但真正通过官方接受并使用中医药教育的时间,却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教育发展模式,逐步由小作坊到正规学历教育,最终形成规模化教育发展规划,教学水平及设施显著提升。2013年欧洲中医药院校就达40余所,每年有近万名学员接受中医药教育,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教育在欧洲的发展[10]。而在美国、加拿大和韩国等地区,已有100多所中医高等教育机构,并开设了中医正规课程[11]。其开展的教学模式均具有共同特点,如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教学法[12]、三明治教学法、案例式教学等。但这些中医教育往往只是把中医药看作一个整体,具体分科也是建立在中医和中药两大学科方面,基于传统中药炮制技术而开展中医药教育方式,仍属探索阶段,并未付诸实施。

中药炮制技术,以往人们认为是一种简单的操作技能,无须过多的知识就能掌握,使得这种传统的技能易被忽视。然而,近年来在当前新医学教育背景下,中医药传统教育,尤其是中药炮制技术这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老一辈中医药学者的执着追求下,使其得以重新活跃起来,这对于促进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響。

2 传承中药炮制技术对中医药教育的内容影响

2.1 教育方式

在民间,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常以师承方式为主。老师常被尊称为“师傅”,似乎与学校的教学环境中的师生关系有些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师承方式中的教师接受的学生人员数量相对较少,有的只有1~2名学徒,但关系密切。学员对中药炮制技术的掌握、实践应用性比较强,尤其是有些独特的炮制工艺,掌握较牢固。而中医院校中的教育方式,采用的是课堂教学。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师生之间联系并不紧密,师生之间接触机会不多。

可见,师承方式的优越性在于,学员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名老中医药炮制技能经验和实践应用的传统工艺。而课堂教学则是以理论和实验为主,有时也会带领一些学生前往药厂参观中药炮制加工等实践活动,但由于时间短、学员数量多和教学成本高等因素,使得有针对性开展一对一的实践指导的教学模式,难于付诸实施。尽管存在有些学校举行了中医药师承仪式,多数院校只是象征性的师承方式,并没有真正付诸行动,有些只是为了应付某种课题验收的一种手段[13]。有些是由学校一些资历老的教授或者领导承担,未能有充沛的时间指导学生。平时训练的时候,也只是在实验室采用类似于课堂教学方法的模式开展实践教学。但对于地方特色炮制技术,由于存在一些保守思想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因素,却很难达到传承中药炮制技术的效果。

因此,各地域中的院校所开展的传承中药炮制技术教学方式的不同,或对所开展的教学方式重视的程度存在差异,必然会影响到其教学效果,从而影响到中医药教育的发展。

2.2 教学内容

目前开展的《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主要是参照《药典》,对于地方特色炮制丛书,仍旧作为辅导教材,基于现代研究的内容却很少融入到教学里面[14]。不同地方之间的传统特殊炮制技术,虽然有时会出现,但多数是在知识链接中提供学者参考,以便对传统炮制技术有所了解。有些稀少而风格特异的炮制技术,很难在现有课程教学中找到,这极大地束缚了不同地域间的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和创新,进而影响到整体中医药教育。

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中医药教育事业,有些散在于民间的传统特色炮制技术,在国家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借助于委托单位研究平台,开展了现代炮制机理研究。这些研究能反映出有些炮制技术需要值得深入探讨的领域,能让学生把所掌握的传统经验与现代研究相互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传承创新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中医药教育教学内容,而且也促进了中医药的整体发展。然而,有些传统中药炮制技术方面的现代研究内容,在修订教学大纲方面,仍旧不能形成共识。

可见,从教学内容层面来看,由于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及其现代研究内容存在地域性的差异,使得地方中药炮制技术的优越性难以凸显出来。显然,过于忽视地方传统特色的中医药教育,不利于中医药教育整体发展。这表明,如何把传承中药炮制技术融入到中医药教学内容,是影响中医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2.3 教学质量

开展传承中药炮制技术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是评价中医药教育是否发展的重要因素。现有的《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方式,虽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炮制技术水平,拓宽了他们视野,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这些学习内容是否体现传统中药特色炮制技术,还需以教学质量为导向,对其进行合理评价。

中医院校的中药专业毕业学生,由于步入社会后所面临诸如就业压力、经济负担和价值追求等问题,学生对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往往会因与现实中的社会生活不相匹配而持消极态度。尤其是中药炮制学专业方向的学生,就业面窄、专业知识似乎不够深入,加上对专业就业前景担忧等因素,常使部分学生在工作中放弃所学专业[15]。这种消极的心理,势必会对那些原本从心理上就瞧不起学习地方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的学员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中医药教育质量。

在师资方面,有些院校常聘请一些民间药工给学生实践指导。在短时期里,学生会对民间作业的手工教学会产生好奇;但时间日久,会因有些学生从心底对老药工在中医药高等院校中从事教育而产生抵触心里,加上有些药工由于知识产权或者保守思想等原因,有可能会与这些学生产生更深的隔阂[16]。这就使得传承中药炮制技术效果大打折扣,教学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2.4 管理体系

中医药院校对中药炮制技术传承有着明确的管理措施。就师资队伍建设而言,多数院校常以校内教师为主,兼职人员为辅,所聘用的通常是民间药工或者企业人员。中药炮制技术由于实践操作性强,所以师承教学方式常被许多中医药院校所采纳。可是在试行过程中,由于管理上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使这种师承模式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有些只是为了迎合国家倡导的传承教育方针,并未真正把具体制度落实下去。比如师承模式中所选弟子,只是随机性选择一些,并未从授传弟子的长远利益给他们预先做好长期学习的思想准备工作。有些并未完全采用任人唯贤的原则,个别存在只挑选自己学生的现象,而不综合考虑学生自身因素。有些学生,其真实想法并非完全把中药炮制技术传承作为自己的事业对待。这种缺乏正确引导和管理上存在缺陷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渐而演变成了形式,或者有可能成为某些人利用职权提高声誉或谋取私利的工具[17]。不仅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使本已积极性较高的教师或药工逐渐变得消极起来。此外,中药炮制技术专业知识产权,与我国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法,存在现实的不适应性,对于传承中药炮制技术知识产权难以提供法律保障[18]。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从民间所聘请的老药工,往往不愿意把自己多年积累下的传统经验分享出去。当遇到有些具有高级职称的人用藐视的眼光对待他们时,他们更加感受到自身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可,这种冷漠与他们被聘请时的初衷,显然存在很大的落差。而管理上的缺陷,又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中药炮制技术传承的教学质量,进而对中医药教育的提高产生巨大影响。

3 在中医药教育中传承好中药炮制技术的建议措施

3.1 创新教育模式

针对目前开展中药炮制教学方式现状来看,传承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研究发现,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教育在中医药教育发展中的特殊性地位不容置疑[19]。虽然师承方式难以满足现有中药炮制技术人才需求,但对于有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炮制技术来说,由于其实践操作性强、且多见于民间,所以这种传承模式取得的教学效果更为明显。中医药院校的常规教育模式,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共性,这为学生掌握中医药专业基础知识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另一方面,中医药院校中常以班级为单位,且学生人员数量较多,他们来自不同地区,可提高推广中医药炮制技术的覆盖面,是高校中医药教育的独特优势。

可见,如果采用两者优势互补的形式,即在高等教育学校中,将师承方式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让学生掌握传统炮制技术实践技能。同时,为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实践实训的方式、慕课和仿真作坊等教学法。即除了常规课堂和实验教学外,应积极主动联系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炮制技术的地区,以便从整体上加强炮制技术传承工作。这种优势互补的教学方式,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利于中藥炮制技术传承教育。

3.2 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有关中药炮制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的是中药炮制规范操作技术,地方传统特色炮制内容很少有单列章节[20]。由于中药炮制现代研究内容可以为传统炮制变化机理提供科学研究基础。因此,开展中医药教育的传承中药炮制,应注重现代研究内容,及时了解学科前沿知识,不断传承创新教育发展理念。

在实践教学内容上,也相应地开展地方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如从手工作坊,到自动化机械操作,再到现代仪器分析等探讨炮制作用变化机理的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同时,依照教学内容,尤其是针对地方传统特色炮制技术,要不断加以整理和挖掘,注重实践考核环节,以便对现有中药炮制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尽管不同地域之间会出现不同炮制流派,记载有不同地方特色炮制技术,如果不断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并随之与地方传承教学相互结合,会使有些濒临失传的炮制技术得以重新活跃起来。在目前日益借助现代科学研究技术和手段的前提下,传统炮制技术不仅局限在工艺上,而且要用现代研究加以阐明,揭示某些关键的炮制变化机理,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推动中医药整体教育的发展。

3.3 完善管理制度和提高教学质量

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在中医药教育最终的教学效果,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评价指标。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制订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模式和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21]。

师承徒式的传承中药炮制技术教育模式,之所以在高等中医药教育中难于推广,除了地域之间差异和双师型师资短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相关法规并不完善。有些民间散在的老药工,由于他们把这些传统炮制技术作为谋生手段。如果把这些人祖传下来的炮制技术,添加到《中药炮制学》教科书中,没有完善的法规给予保护的话,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因为当他们的这些经验得不到同等价值补偿的话,就很难引入到课堂进行教学,这将严重影响到传承中药炮制技术的效果,进而影响到中医药教育质量。因此,除了加大资金投入外,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必须落到实处。同时,提高聘用双师型教师的工资待遇,让其自身感觉社会对他们所传承的经验技术得到认同,提高他们参与教学的热情。

4 结语

总之,基于传承中药炮制技术对中医药教育的影响研究发现,传统特色中药炮制技术不仅是当前中医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中医药学教育背景下的必然发展趋势。毫无疑问,如何正确认识传承中药炮制技术对中医药教育产生的影响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在中医药院校中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育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是当前中医药教育必须面对的一项紧迫任务。在解决传承教育问题的同时,还需完善相应的知识产权法,加大宣传和资金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将是传承好中药炮制技术的重要举措。这对于开展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在中医药教育方面的研究,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文辉,伍淳操,郭小红,等.重庆市传统中药炮制技术传承现状与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19):1883-1926.

[2] 赵英如.浅谈中医药古籍修复——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J].晋图学刊,2016,4(155):56-58.

[3] 许能贵.传承岭南特色深化国际合作、着力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J].中医教育,2016,35(5):1-3.

[4] 夏荃,鲍倩,高巍.从岭南医学特点探讨岭南炮制特色[J].中草药,2017,40(6):1318-1321.

[5] 谷晓红,闫永红,林燕,等.坚持传承创新促进医教协同——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6,35(3):7-11.

[6] 黄黄,江蓉星.中医药特色的泛在服务实践浅析——以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 3(52):53-54.

[7] 李红伟,田连起,李娴,等.不同地域中药炮制特色技术研究[J].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杂志,2017,15(2):42-43.

[8] 李红伟,孟祥乐.中药炮制学在中药传承班的教学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8):33-34.

[9] 刘润兰,宋强.美国的中医药教育发展现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1):998-1007.

[10] Han SY,Kim HY,Lim JH,et al. The past,present,and future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education in Korea [J]. Integrative Medicine Research,2016,5(2):73-82.

[11] Lee HJ,Chae H,Lim YK,et al. Attitudes of Korean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doctors on education of East Asian traditional medicine [J]. Integr Med Res,2016,13(5):63-68.

[12] 马莉,王满元,仇峰,等.MOOC对中药炮制学课堂教学的启示与借鉴[J].中医教育,2015,34(5):40-42.

[13] 桂红兵,张继美,宁静.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药润法虚拟实验系统设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43(3):283-290.

[14] 陆平,金镭,贾彩虹,等.江西建昌帮姜天麻与其他炮制品中天麻素的含量差异[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4):27-30.

[15] Park YL,Huang CW,Sasaki Y,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tradtional medicine in China,Jap-an,korea,and Taiwan [J]. Explore,2016,12(5):375-383.

[16] 王云峰,史菁菁.中医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0):68-69.

[17] 谭鹏,杜红,戴幸星,等.基于传承创新的《中药炮制学》教学策略研究[J].中医教育,2016,27(6):1516-1517.

[18] 怀永,王艳翚.惠益分享视角下的中药炮制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1):171-176.

[19] 徐育新.多模式教学法整合在中药炮制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33(4):35-36.

[20] 肖永庆,李丽,刘颖,等.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的发展与创新[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24-27.

[21] Xue P,Zhan T,Yang G,et al. Comparison of Chinese medicine higher education programs in China and five Western countries [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2015,2(4),227-234.

(收稿日期:2018-03-26 本文編辑:张瑜杰)

猜你喜欢

传承
锤子下的精彩,浅谈手工银器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弋阳腔教学与传承的探索
课堂实践与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