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下的精彩,浅谈手工银器
2016-11-03杨焕龙黄飞云
杨焕龙+黄飞云
摘 要:錾刻作为银饰锻造手工中一种传统手工艺,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文化地位中地位不断的提升,手工艺越来越被重视,本文以大银工坊为例,对银器錾刻手工艺的传承现状进行了初步探索。银饰錾刻工艺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行走了几千年,愈加受到重视。
关键词:手工银器;錾刻工艺;大银工坊,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0-0018-02
传统手工艺在历史上曾经创造出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光辉灿烂地行走了几千年,一直走到今天,但由于大机器生产的时代来临,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到了现代,传统手工艺步履日趋艰难。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手工艺传承和发展也遇见了新的契机,所以本文以大银工坊为例,探索的银器錾刻手工艺的传承现状。
一、锤子下的精彩
(一)手工银器传承人
银作为一种贵金属,散发着月光一样温润迷人的光泽,有着令人满意的延展度,打造出来银器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器皿,而唯有少数卓越的手艺者才能亲手打造出这些精品。杨焕龙先生在经过14余年的手工锻造学习实践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创作内容涉及宗教建筑饰物用品、生活用品、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等几大类。
如图1是杨焕龙先生亲手打造的桂花龙形双耳香炉,精湛的工艺,传统元素的运用收放自如,整个作品无声地传播着一种精致与细腻。
图2是杨焕龙先生手工錾刻的枯木逢春壶,简洁流畅又有力的线条,来自于大自然的灵感的启发,带给人丰富的意象和联想。不仅仅是桂花龙形双耳香炉和枯木逢春壶,杨焕龙先生还亲自设计并制作的的桂林山水摆件”、“桂壶”、“鸡血石纯银吊坠”、“象鼻山吊坠”、“象鼻山摆件”、“桂花系列手镯”、“桂花系列吊坠”、“月桂梳”等,以独到的设计、新颖的造型、精湛的工艺、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二)非物质文化传播基地
作为桂林市园博园的非物质文化传播基地,大银工坊已经着力于民族手工设计与制作已二十余年。目前以开发旅游文化、发展地方民族传统手工艺为重点方向,以银制产品为专业,在北京、上海、内蒙、云南、湖南等地均有合作项目,并在国内外等建立了广泛的友好发展合作关系,在业内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手工錾刻银器的价值
银器錾刻工艺历经数千年,传统的錾刻都是纯手工,錾刻技艺至少需要学习十到二十年,而所錾刻的作品工艺与个人的艺术水平和修养直接相关。手工作品是根据匠师的灵感即兴创作,倾注着作者的体温、情感与艺术修养,因此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不再是冰冷的器物,而是注入了灵魂的生命体。而錾刻工艺这一种特殊的金属工艺,手工艺者根据预先设计好的纹饰,使用锤子击打不同形状的錾刀,从而在金属的表面形成深浅不一的线条和图案纹饰,极具艺术感染力。
在目前高度机械化的时代,金属工艺师以手工操作工具打造银器,但是繁复的精品银器只有手工才能做出来。錾刻是以锤、凿、推、挑、攒、扭等多种手工技法制作的,时间长、速度慢,对一些极为微细的部位都能雕刻,手工錾刻的的特点是唯一性、独特性,因而决定了其稀缺性、艺术性与收藏价值。一件精品约需花费手工艺者好几个月才能完成,如此高超的工艺不仅表现在精致的外表,同时也赋予内在的价值。
二、手工錾刻银器的制作
(一)手工银器的制作流程
手工银器的制作流程包括选材,熔解,敲片,下料,拉丝,制模,括形,画样,錾刻,焊接,组装,打磨,清洗,抛光等十多个步骤。每一件精品银器和银饰都是在手艺者严格按照步骤,一锤一敲下纯手工打造出来的。大银工坊手工艺品一直沿袭着纯手工方式,錾刻的工具是各种形式的錾子和手锤,錾子的样式有几十种之多,手工錾刻的过程是其它科技手段不可以代替的,用制模翻模和电子雕刻技术完成的工艺品已经丧失了人文艺术特征,所以大银工坊的手工艺始终保持着手工錾刻的原始性,维护着手工艺与史俱来的个性特征。
(二)手工银器中的錾刻工艺
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银器的技艺,“錾刻”属银饰锻制手工中基本而又主要的表现艺术形式。錾刻主要是运用“錾、刻、镂”等技艺,利用锤子在银器上创作出各式各样奇特造型以及精美生动的图案,使银饰在艺术形态方面更加多元、饱满和立体,从而升华了银器的形态气质。
錾刻用的工具一般包括一把锤子和一套钢制錾子。錾子的种类有很多,一般大概分为四大类:平錾,压錾,细花錾,冲錾,而每一类都有很多种款式。手工艺者分别根据不同的器型的作品要求来使用不同的錾子。制作银器的时候,手工艺人者一手执錾,一手握锤,选用合适的錾子,将图案纹样錾刻在银器的表面。传统的錾刻工艺主要有阳錾、阴錾、平錾、镂空等方法。手工錾刻凸显了匠师“以一种与艺术家相类似的方法创造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鲁道夫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这种有意味的形式突出银饰设计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快,在静谧的器物中传递银饰华丽的内容,使银器以无声的方式交流与传递一种细腻和精湛。
三、手工银器的传承
杨焕龙先生所在公司大银工坊,是致力于传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企业,杨焕龙先生在公司担任首席设计师,主要研发和打造以传统工艺为载体的高级手工银饰工艺品和旅游产品。并且在工作期间,杨焕龙先生先后带出二十余名徒弟来传承这一项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传统手工艺。
(一)师徒制
对于手工艺的传承,过去有一种说法:“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而今天传承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追求的提高,在一定意义上为手工业的发展体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交往距离的拉近,相对保守的传统意识有所减弱,开始直系亲属以外的亲戚朋友之间招收学徒,现在杨焕龙先生已经打破了“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界限,教出的徒弟有男有女,徒弟有直系亲戚也有其他手艺爱好者。
目前大部分徒弟都是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学习手工艺,因此大部分学徒都处于青春期。心理学研究表明,是在心理、生理上向成人期过渡的阶段的青春期,此阶段的青少年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心智也逐渐成熟。处于学习阶段的学徒脱离学校走向手工作坊,所以师傅在教授学徒技艺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手工艺师傅,还承担起着徒弟们人生导师的角色 ,师傅在传授技艺方面的知识、经验和见解时,也讲授做人处世的艺德,相辅相成的这两方面对学徒技艺和思想的都有着共同提升的作用。
(二)授课制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文化地位中地位不断的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持久关注和重视,一部分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国内的一些高校也开始聘用优秀匠人讲授、传承自己的传统手工艺绝活,于是一种新的手工艺传承方式诞生了——授课制。2014年大银工坊成为了广西艺术学院的教学实践基地,这里便成为了广西艺术学院产品系老师和学生课外观摩学传统银器制作工艺的调研基地,而杨焕龙先生先后被广西艺术学院、桂林理工大学等高校聘为教师,学校开设讲座和课程,请杨焕龙先生讲解和亲自传授手工打造银器的专业知识。于是,手工银器的制作工艺就要在高校里传承给了新的一代。
四、结语
现代社会的发展,机器生产的拓张,,手工银器也在演进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文化地位中地位不断的提升,手工艺越来越被重视,银饰錾刻工艺这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行走了几千年,虽然面临危机但也慢慢被传承下去。本文以大银工坊为例,对银器錾刻手工艺的传承现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发现手工艺传承人的代代相传和非物质文化基地的传播和发扬,传统工艺没有被遗忘,正在新的一代中传播开来,这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刘玉平.银器[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2]刘玉平,陈志高.银器鉴赏宝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潘嘉来,李飞.中国传统银器[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梁永华.白族银器手艺传承研究——云南大理鹤庆新华村的个案[D].云南师范大学,2014.
[6]温淼,赵晓穆,马佳.小锤敲过几千年——云南鹤庆新华村民间首饰调研[J].中国黄金珠宝 , Jewelry & Gold,2008(04).
[7]潘妙.云南白族银器及银饰[J].装饰,2005(10).
[8]周建立.中国民间银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