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2016-11-03郑治民
郑治民
【摘 要】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镇沅县麻洋村的造纸作坊,至今还沿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古法造纸工艺生产麻阳纸,是我国现有少量散落在民间的古法造纸术的代表之一。麻洋古法造纸术作为先人留下的重要遗产,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的积累,是麻洋村彝族文化的历史记忆。只有让麻阳造纸技术“存活”下来,传承下去,才是保护和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有效和可行的方法,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麻洋纸;传承;发展
1 地域背景
麻洋村是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和平乡的五个村委会之一,距乡政府13公里,与新平县平掌乡相邻。现有住户379户,人口1816人,以彝族为主,与哈尼族、拉祜族、汉族等杂居。麻洋村委会下设13个村民小组。全村有耕地面积6540亩,其中:旱地1057亩,水田476亩。2008年经济总收入193.25万元,人均纯收入765元。由于地处高寒山区,村寨分布较散。全村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矿业为主。麻阳村盛产桦竹,现有桦竹山林面积2000多亩,为麻阳纸厂古法造纸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麻洋纸厂始建年代不详。据村里老人的口碑资料,已有近二十代人从事麻阳纸的制作。由于麻洋村过去处于比较封闭的高寒山区,与外界几乎隔绝,办喜事挂账的帐本以及丧葬、祭祀等活动中需要的纸钱等,都没法买到。于是,村民便依托当地盛产野生桦竹的自然优势,按照古法造纸技术,开办了一个纸厂,起名为麻洋纸。当时生产的纸主要是自产自用,偶尔也会给外面的亲戚朋友作为礼品相送,每年只生产几个月的时间。传承方式以口头传授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边听、边看、边操作,因劳动强度较大,男性从事者较多,女性较少。
到了近代,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他们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麻洋纸的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其声誉和知名度也随之扩大,邻近的恩乐、新平、双柏人也前来讨要麻洋纸,麻洋人便以收取成本或稍有盈利的方式卖出麻洋纸。麻洋纸厂从此便改为全年生产,其产品深受远乡近邻的农家欢迎。新中国建立以来,麻洋纸的生产设备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经营管理方式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1955年成立手工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经营管理,1957年转为个人经营,1958年由镇沅县手工业管理局收回管理,归并为乡镇企业。当时年产量为500担左右,销路较好,主要销往玉溪和楚雄等地州,每年经济效益在9000元左右。至1997年由于原来参加经营管理的老职工病退和死亡,新职工管理不善,纸厂已产生不了经济效益,就由乡镇企业局转卖给村民。目前纸厂有技术人员9名,年龄最大的50岁,最小的31岁。由于原料供应不足、设备简陋、成本高等原因,每年只生产半年的时间,其余半年时间在家务农。每年产量在450余担,产值约5万余元。
2 工艺流程
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因南方盛产竹子,取之易得,竹子的纤维较之渔网、破布、麻线更丰富,以竹造纸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造纸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在西汉时已经开始了纸的制作,东汉时期经蔡伦的改进,造纸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而民间普遍使用造纸术是在东汉末年。至明代,中国以竹造纸的技术已臻完善,初版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的《天工开物》,其中详细记载了以竹造纸的五道工序,简言之,即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和透火烘乾。
镇沅县麻洋村的造纸作坊,至今还沿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古法造纸工艺生产麻阳纸,以本地山上自然生长的桦竹为原料,古法手工制作方式生产,制造工艺较为复杂,大小72道工序均按师传一丝不苟地进行,工人各司其职,较好的传承了中国古代的造纸工艺。
72道工序主要归纳为:
2.1 采料
需在春冬时节备原料,上山砍伐嫩桦竹子,去叶、扎捆。扛到碎竹场。
2.2 晒洗
将原料放在木碓中,用脚踩木碓反复舂,将竹子打碎。送到堆料场晒至发黄,再放到清洗池中用流动的水浸泡清洗。
2.3 加温
将清洗过的碎竹撒上石灰浆,送进土窖,将其高温蒸煮,使得竹丝变软易碎。
2.4 清洗
高温蒸煮后,捞出竹丝清洗,用大咸发酵后,再进行二次清洗,放入窑子用米浆发酵。
2.5 粉浆
把竹丝放入人工粉浆机粉成纸浆,让其流入浆池待用。
2.6 抄纸
将纸放进抄纸缸,兑入适量的净水拌搅,使纸浆均匀漂浮,用特制的帘子在其间抄起细纸浆,帘子须一正一反,每抄一次就是一张纸。
2.7 起纸
待抄起叠放成堆的纸脱水到一定时间,送入人工压纸机进行强压,再把纸取出送进烤房。
2.8 烤平
将纸贴到烘烤炉平面上进行烧烤。
2.9 捡纸
对烤平的纸张进行梳理平整和检验,减除质量不合格的纸。
2.10 扎捆
把经过检验的纸扎成捆堆进仓库。
3 麻阳纸的用途
镇远麻洋纸,当地人称“黄纸”或“草纸”,其用途主要为:
3.1 糊斗笠
用纸糊斗笠作为遮阳或挡雨的工具。
3.2 裱扇子
用纸裱扇子作为纳凉或做饭时煽火的工具。
3.3 祭祀用品
作为祭祀、丧葬仪式或扫墓时烧的纸钱,每年清明节需求量较大。
3.4 包装纸
近年来,由于普洱茶需求量逐年递增,对包装纸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而麻阳纸因出自古法造纸技术,不使用污染环境的化学原料,同时还给茶产品的外观增添了一种古朴的印象,因而也被用于普洱茶的包装。
4 传承与发展麻洋纸造纸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4.1 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造纸方法程序复杂,工具老化,耗时长,经济效益不理想,所以学习和从事古法造纸的人越来越少,面临 “濒危”的边缘和即将消亡的状态,亟待传承与保护。
4.2 保护的对策
1)将镇远麻洋纸作为镇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之一,由和平乡镇府牵头,组建麻洋纸传统手工技艺保护小组,负责抓好麻洋纸手工技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2)制定传承计划,划拨专项经费,建立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麻洋纸生产工艺展示生态园,为传承镇沅麻洋传统造纸技艺创造条件,让麻阳古法造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着传承”下去。
3)在保持原有生产工具和工艺流程的同时,扩大麻洋纸的生产经营规模和使用范围,以创新求发展,设计符合当代潮流需求的产品,使传统技艺的产品成为现代社会的有效需求,以产业助推发展,将镇沅麻洋纸发展为产业,在传统文化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之间寻找契合点。以提高麻洋纸的经济效益。
4)建立传承基地,通过举办培训班进行保护和传承,提高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地位,培训麻洋纸生产工艺能工巧匠,从而找到一种保护和传承麻洋古法造纸术最有效和可行的方法。
5 结语
几百年来,镇沅县麻洋村的造纸作坊,虽历经风雨沧桑,曾五次搬迁厂址,七次停产,但麻洋人的祖先依然把这种古老而原始的造纸术一代代传承下来,至今还沿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古法造纸工艺生产麻阳纸,这是我国现有的少量散落在民间的古法造纸术的代表之一。这不仅用事实印证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真实性,还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着的传承”,亟待进行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镇沅县民宗局编写组.《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M].民族出版社,2008.
[2]思茅行政公署民委编.思茅地区少数民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3]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王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