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善疑 疑贵有方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的质变
2018-01-11江苏省如东县苴镇德耀小学丁琴琴
江苏省如东县苴镇德耀小学 丁琴琴
学贵善疑 疑贵有方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的质变
江苏省如东县苴镇德耀小学 丁琴琴
【课堂回眸】
片段一:练习中的“尴尬”。
在一次练习中,有一道“连一连”的题目(如下图),全班32人中仅有两人完全正确,我就纳闷了,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已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怎么到了这里“连一连”却是“洋相百出”呢?先听听我们的孩子是怎么说的吧:
生1:我知道从正面看是第一幅图,从上面看也是第一幅图,但是我想不可能第一幅图连两次,第二幅图一次都不连吧?我就把“从上面看”和第二幅图连起来了。(其他同学马上附和)
生2:我们以前遇到过的所有题目都是每个图都要连的,这儿我本来也看出来了“从上面看”是第一幅图,但我想应该每个都要连,就把“从上面看”和第二幅图连起来了。
我看着这些唯经验是从的孩子们,唯有无语……
片段二:对话中的“尴尬”。
在教学《确定位置》时,当老师让学生质疑时,没有一个孩子举手,在老师的再三鼓励和引导下,终于有一个孩子站起来了,提问道:“老师,我有个问题,在写数对的时候,外面的小括号一定要写吗?”老师反问道:“通过预习,你认为呢?”学生立刻回答:“一定要写!”
全班同学会心一笑,是啊,没有问题一定要提问,只有明知故问了。
【自我反思】
1.“有疑”敢“质”吗?
长期的相信老师、相信书本的习惯,把孩子们仅有的一点“好问棱角”磨得平平的。当自己的认知与书本、已有经验或老师的讲授发生冲突时,很多孩子仍愿意选择相信他人,而不是选择相信自己。所以在有疑问时,只是将疑问一带而过,甚至是像上述片段一中的大部分孩子一样选择了明知是错的答案。有疑不敢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孩子们怎么就变得这么“窝囊”了呢?
2.“无疑”需“有问”吗?
老师一遍又一遍地问着:“有什么问题吗?”“谁还有疑问的?”这是为有问题的人准备的。如果你真的思考过了,没有问题,就一定要像片段二中的孩子那样为了提问而提问,绞尽脑汁来想个“子虚乌有”的问题,然后像堵纸糊的墙,不攻自破,这样有意义吗?
【策略研究】
一、创设和谐氛围,使学生敢疑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适时在学生心中根植“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理念。
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提在关键处,这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
二、指导质疑方法,让学生会疑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问题吗?”当学生没有问题时,我们也可以这样引导,如看例题图时,要注意观察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方法。在《平移和旋转》一课的例题图下写着“小房图向右平移6格”,这里我们可以问:“这6格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还有其他方法能得到平移6格吗?”如在看到与习惯中的不一样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分数的意义》一课,当单位“1”出现时,可以提问:“这里的1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如在一个新的概念呈现时,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和外延的拓展上质疑。在《认识方程》一课,当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呈现时,可以思考:要成为一个方程,需要满足哪几个条件?等式和方程是什么关系?如在接触新的计算知识时,可以思考: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每一步究竟是为什么?在“理”字上下功夫质疑。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时,如312÷4,怎样可以估计这里的商是多少呢?为什么7要写在十位上呢?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可以思考:这里列式的依据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解法呢?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时,可问:这里的“1”是什么?为什么可以用单位“1”来代替具体的数据?
三、增强幸福指数,引导学生乐疑
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都希望能幸福而快乐地学习,因此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万万不可轻易否定,不管是正面回答,还是抛给其他孩子,或是在班级中展开讨论,都应该要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让孩子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和提出问题的幸福。当孩子能主动质疑并乐于质疑时,说明他们已经能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了。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善于提问的孩子,如在班级中开展“最佳问手”的评选,定期评比,并给予表彰,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增强孩子的幸福指数,让他们爱上提问,乐于质疑。
【课堂实践】
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一课时,在巩固练习阶段,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根据规律,完成表格,具体内容如下:
商店中的某一物品:
单价(元)数量(个) 3 6 9总价(元) 10
师:谁能说说这里的数量关系式?
生: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学生一口气说出了其中所有的数量关系式,教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研究的规律完成表格。
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很自然地想到了先算出单价。我仔细观察着孩子们的反应,刚拿到题目时,他们迅速开始了笔算或用计算器在算,教室里一片寂静,这是孩子们在思考,但很快就传来一些质疑的声音:“题目是错的”、“除不尽”、“不好做”。
我面带微笑,适时提醒孩子们:“联系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求出这里的总价吗?”
教室里又一次安静了,这是大家在深思,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紧张的,渐渐地听见几声轻轻地,似自言自语,又似在提问:“可以不算单价吗?”也许是受到这句话的启发,突然之间好多孩子都想到了,高高地举起手来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不用算单价!”这个时刻就是学生顿悟的刹那,看到孩子们兴奋的表情,想象着顿悟前后孩子内心的澎湃,不禁感叹:这样的课堂才是生命化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思维滚动的课堂。这种学生质疑引发的突然的顿悟,是数学课最有含金量的时刻,更是学生高峰体验的结果,是数学的最精妙之处,也是数学学习的最精彩之处。
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敢说了,想说了,爱说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效果也与日俱增。我知道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认真研究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种种策略,才能早日让“质疑”走出“尴尬”,走向“高效”,实现“质疑”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