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一道课本习题的深层次探究

2018-01-11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中学朱雯婷

数学大世界 2017年36期
关键词:平分例题结论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中学 朱雯婷

对一道课本习题的深层次探究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中学 朱雯婷

数学课本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依据与材料,我们的日常教学都围绕课本展开,中考试卷中的不少试题也都源于课本中的例题与习题,很多是对课本例题与习题的拓展和延伸。因此,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例题与习题的深层价值,对这些重要的资源进行进一步探究。笔者对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67页第10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下面做简要说明与整理。

一、从一道课本习题出发

1.习题探究,紧抓关键

原题:如图1,△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A、C、E在一条直线上。AD与BE相等吗?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解题关键在于证明△ADC≌△BEC。由“△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知,AC=BC,DC=EC,∠ACB=∠DCE,易得∠ACD=∠BCE,由此证明△ADC≌△BEC(SAS)。再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AD=BE。

点评:这是初中全等证明中的经典类型,常见的,还有将两个等边三角形置换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等。

2.层层深入,探究整理

图1

上题图中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结论:

结论1:如图2,记AD、BE交点为点O,则有∠AOB=∠DOE=60°。

解析:由“对顶角相等”易证∠AOB=∠DOE,故本题的关键在于证明∠AOB =60°。

解法一:由上题知△ADC≌△BEC,则∠DAC=∠EBC,即∠CAO=∠CBO,∴∠AOB=180°-(∠ABO+∠BAO)= 180°-(60°+∠CBO+∠BAO)= 180°-(60°+∠CAO+∠BAO)= 180°-(60°+60°)= 60°。

解法二:由上题知△ADC≌△BEC,则∠ADC=∠BEC。由外角知∠AOB=∠OAE+∠OEA=∠OAE+∠ADC=∠DCE=60°。

解法三:记BC、AD交点为点F,易证△AFC∽△BFO,故∠FOB=∠FCA=60°。

点评:解法一运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解法二运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两种解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不论是哪种解法,都用到了△ADC≌△BEC。

结论2:如图3,记BC、AD交点为点F,BE、CD交点为点G,则有AF=BG。

图2

解析:由△ADC≌△BEC知∠DAC=∠EBC;由∠BCA=∠DCE=60°知∠BCA=∠BCG=60°,又∵AC=BC,故△AFC≌△BGC(ASA),∴AF=BG。

点评:同理,易得:△DCF≌△ECG,DF=EG ,FC=CG。

结论3:如图4,连接FG,则有△CF G是等边三角形。

图3

解析:由上题知△AFC≌△BGC,则CF=CG,故△CFG是等腰三角形。又∵∠BCG=60°,∴△CFG是等边三角形。

点评:由此可以发现,不论两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如何变化,都能形成一个新的等边三角形。

结论4: FG∥AE。

解析:由上题知△CFG是等边三角形,则∠FGC=60°,易证∠FGC=∠DCE,故FG∥AE。

点评:有FG∥AE,就能得出图中许多对相等的角与相似三角形,如∠OFG=∠OAE,∠OGF=∠OEA,△OFG∽△OAE等。

结论5:如图5,连接OC,则有OC平分∠AOE。

图4

图5

解析:如图6,过点C作CP⊥AD,CQ⊥BE。

图6

解法一:由CP⊥AD,CQ⊥BE知∠APC=∠BGC=90°;之前已证明AC=BC,∠CAP=∠CBQ,故△CAP≌△CBQ,可得CP=CQ,又∵CP⊥AD,CQ⊥BE,则点C到∠AOE两边的距离相等,故点C在∠AOE的角平分线上,OC平分∠AOE。

解法二:CP是△ADC中AD边上的高,CQ是△BEC中BE边上的高,而△ADC≌△BEC,易证CP=CQ。由此,可证OC平分∠AOE。

点评:对比两种解法,显然解法二更简单。纵观前5个结论,每一个结论都直接或间接地用到了△ADC≌△BEC,这是本系列问题的根本所在。

结论6:图5中度数为60°的角共有13个。

解析:图5中的三个等边三角形中共有9个角的度数为60°。由结论1知∠AOB=∠DOE=60°,则∠AOE=120°,又∵ OC平分∠AOE,∴∠AOC=∠EOC=60°。故共有13个度数为60°的角。

点评:由以上分析可知,不论两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如何变化,都有∠AOC=∠EOC=60°。此系列问题含有多个“动中取静”的结论,可在几何画板中动态演示并度量,以增强感性认识。

解析:设 AC=x,FG=y,则 CD=CE=a-x,DG=CD-CG=CDFG= a-x-y。 由FG∥AE知,当时,y有最大值当两等边三角形边长相等时,线段FG有最大值

点评:本题采用方程与函数思想解决,用代数方法巧妙地解决了动点问题。

3.变化引申,拓展升华

拓展1:如图7,已知点C为线段AE上一个点,△ABC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1)求证:AD=BE;

(2)若把原题中“△ABC与△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换成“四边形AFBC与四边形CDHE都是正方形”(如图8),此时AD与BE的数量关系如何?

图7

图8

解析:不难证明△ADC≌△BEC,从而得AD=BE。

点评:本题第一问即为课本习题,第二问是从三角形到四边形的拓展与推广,更进一步可得:直线AD⊥直线BE。

拓展2: 如图9,△ABC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E与AC交于点F,AD与CE交于点G,直线BE与直线AD交于点O,连接OC。

求证:(1)∠AOB=∠DOE=60°;

(2)OC平分∠BOD。

解析: 易证△BCE≌△ACD,模仿结论1的证明,即得∠AOB=∠DOE=60°;模仿结论5的证明,即得OC平分∠BOD。

点评:本题是原题的拓展,将“点A、C、E在一条直线上”这一特殊情况一般化。

拓展3:如图10,点A、C、E在同一直线上,点B、D在直线AE的同侧,BA=BC,EC=ED,∠ABC=∠CED,直线AD、BE相交于点O。

(1)若∠ABC=60°,则 ∠AOB=___________;

(2)若∠ABC=90°,则∠AOB=___________;

图9

图10

解析:(1)即为结论1,易证△ADC≌△BEC。(2)易证△ADC∽△BEC,故∠AOB=∠OAC+∠OEC=∠OAC+∠ODC=∠DCE=45°。(3)与(2)证法相同,∠AOB=90°

点评:第一问就是结论1,第二问是第一问的变式,第三问是前两问的推广,要求学生“动中取静”展开研究。

二、让例题习题成为数学知识与方法生长的土壤

在升学压力巨大,各地齐抓教学质量的大背景下,我们都在尝试提高本门功课的教学质量。如何真正做到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 这应该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追求。

以教材例题习题为依托进行变式教学,组织学生深层研究与拓展发散,是对教材再创造的一种形式,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平分例题结论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平分比萨
平分气球
平分气球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结论
不听话把你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