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2016-11-11刘叶蓉
刘叶蓉
摘 要: 课堂是师生间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知识的场所,应充满和谐的气氛。和谐的课堂更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更应充盈学生的声音。要多一些质疑的声音,多一些交流的声音。
关键词: 和谐课堂 质疑 交流
一、课堂呼唤学生的质疑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启迪学生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有效手段,然而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为学生的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提出了很多要求。学生按老师的方法、思路接受、学习,学生头脑中的“?”少了。课堂上应该多一些学生的质疑声。
案例:《云雀的心愿》
(老师在引导学生学完了课文,明确了云雀的心愿:到沙漠去植树,把沙漠变成绿洲。这时突然有位学生提问)
生:老师,云雀的心愿能实现吗?(这一个问题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
师:这位同学问得非常好。云雀的心愿能不能实现呢?我们大家来讨论一下,能或者不能都要说出理由。
生:我认为不能。云雀那么小,靠它把一颗一颗的种子衔去种,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生:我认为能。课文中讲云雀和小伙伴一起去,不是靠它一个人,人多力量大。
生:我认为不能。沙漠里的风沙那么大,云雀还没有飞到就被风沙刮跑了。
生:我也认为不能。这是童话故事,童话是编出来的,不是现实。(说能的学生越老越少了)
师:云雀的力量是太小了,沙漠的风沙又太厉害了,有没有别的动物来帮忙呢?(学生又纷纷举手)
生:小兔会来帮忙,小兔喜欢大森林。
生:老虎会来帮忙,老虎是森林之王。
师:除了这些小动物,还有谁来帮忙呢?你会去吗?为什么?
生:我会去,因为森林是个大水库,能蓄水,能防止发大水。
生:我会去,因为森林是个大空调器。
生:我会去,因为森林能为我们制造许多新鲜的空气。
师:你们真好,除了同学会去外,还有哪些人会去?
生:所有学了这篇课文的同学都会去,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同样会加入到这个队伍中。
师:是啊,现在人们都知道森林的重要性了,于是大家都会行动起来,一起植树造林,把沙漠变成绿洲。让森林为我们人类造福。那么你们说云雀的心愿能实现吗?
生:(异口同声)能!
教学中老师面对学生的质疑应首先给予肯定,然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由云雀拓展到小动物,由小动物拓展到人。由课堂拓展到社会,把云雀的心愿拓展到所有小动物、所有地球公民的心愿。植树造林,不应该仅仅是云雀的行动,而应该是所有地球公民的行动。因此,学生自然得出结论:在所有地球公共民的努力下,云雀的心愿一定能实现。这样就让学生在质疑中使原来的认知得到完善和发展。
二、课堂呼唤学生的交流声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对于两个的思想。”可见交流对于提高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多么重要。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的实质是沟通,是交流。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交流的时空,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大胆交流,鼓励学生勇于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从多样的思想、情感、认识的交换中撞出火花,产生质的飞跃。
案例:《只拣儿童多处行》
(学生在充分魔都课文,动笔批注后)
师:这是交流的时间,也是共享的时间、交流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遗憾,大家各抒己见吧。
生:诗曰“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冰心奶奶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从“儿童”与“游人”的换位,可以看出冰心奶奶的心里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
师:是呀,心里有儿童,眼里才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
生:太阳是光明的、温暖的,冰心奶奶说孩子“小小的躯体上喷射出太阳的气息”,在她眼里儿童就会初升的太阳。
生:冰心奶奶说我们是天使,是太阳,是花朵,是春天。我们感谢她的比喻,感谢她的提醒。是天使,我们要释放可爱;是太阳,我们要释放光明;是花朵,我们要释放美丽;是春天,我们要释放明媚!(热烈鼓掌)
师:你正释放着可爱、光明、美丽、明媚。不仅是我,在场的每一位也都感觉到了。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一年之计在于晨,一生之美在儿童”。
师:在这句话的下面画上破折号,签上你的大名。记住这就是你的读书格言。
孙老师鼓励学生跳出来,用“火眼金睛”看课文的过程,就是引导他们与文本平等、自由对话的过程。学生真正是通过对文本的吟诵、品味,与蕴涵在语言当中作者的情感碰撞、交流共鸣,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此时,文本不再游离于他们生命之外,而是认识他们精神的花园,不断绽放出绚丽的创新之花。他们欣赏着也在创造着,将潜在文本转化为现实文本,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进去,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以己之心参与作者的创编,既人乎其内,又出乎意料。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也培养语感。
在语文课堂里,对于学生的学习,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习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音,让课堂充满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话,让课堂充满人文的关怀,让课堂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并由此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搭建师生互动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