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考
2018-01-02沈磊
沈磊
[摘 要] 优化教学效果让众多教师千头万绪,有些从教学方法着手,有些从教具创新进行切入,而从教学整体来考虑,理应首先考虑优化教学设计. 本文从教学设计的目标、结构和维度三个角度出发,探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化手段
要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就应该从优化教学设计入手,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清晰的课程教学结构,并设置符合不同知识接受水平者认知能力的教案.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目标
“数学源于现实,也必须寓于现实,并且用于现实. ”数学教学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教育与培养. 良好的应用意识是好的数学品质的组成部分.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同时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例如,学完解直角三角形后,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如图1,足球比赛中球员A传球给同伴B,對方球员C意图抢断传球,问球员C在什么条件下,(1)可能成功断球?(2)肯定成功断球?(3)不可能成功断球?这样的教学就是从现实世界中选取真实材料,反映学习解三角形的价值,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此外,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善于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例如,下面是教学“同类项”的部分教学设计.
教师拿出一小袋硬币. ?摇
师:哪位同学能帮我数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钱?
学生的手一下子都举了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希望能帮上老师的忙.
学生1把硬币一个一个地从口袋中拿出来,边拿边数:5角,1.5元,2元……
生1:一共8.3元. (用时3分钟)
还有学生在举手.
学生2把所有的硬币取出来,然后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放一堆,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放一堆,把1元的硬币1个放一堆.
生2:一共8.3元. (用时2分钟)
学生3把桌上所有的硬币分堆. 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 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
生3:一共8.3元. (用时1分20秒)
师:请问,如果这里是满满的一罐,你会怎样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
下面很多声音在说会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
师:为什么?
又有声音在说是因为分类.
师:很好!在数学中,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那就是——同类项.
学生明白了: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
不错,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应用于现实. ”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对数学有“源头”意识.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结构
优质教学课堂的第一个特征是“清晰的课堂教学结构”,所以,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搭建好课堂教学的框架和结构. 一节好课犹如一座美丽的建筑,必须有清晰美观的框架和合理有效的结构. 从教学有效性来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大节”. 如果课堂教学的整体框架和结构设计合理,即使有个别教学细节处理不当,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虽说“教无定法”,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学有法”的一面,而这“有法”的一面正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优秀教师成功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结构的合理和教学艺术的精湛. 对于一般教师来说,学习杰出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确实很难,但学习他们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相对比较容易.
首先,教学设计要有一根围绕学科知识或思想方法的“主线”. 就像电缆,虽然是由许多电线组成的,但其中一定有一根主线,课堂也是如此,每节课看起来似乎都有“千头万绪”,但必须有一根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它是整个课堂教学结构的中心轴.
其次,教学设计要有一个整体框架. 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总体功能不是各个组合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新的特定的功能. 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不可只重视局部的“精雕细刻”,更要从整体的教学目标出发.
注意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契合. 通俗地讲,就是各要素之间要有对应关系. 例如,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教师可以有发挥的余地,但它们之间的契合关系必须得到保证,即用什么内容,通过什么方法按照什么顺序达成什么目标,这之间要有一定的清晰的对应关系.
最后,要通过课堂教学的目标结构、内容结构、社会性结构、过程结构、行为结构和空间结构,形成一个网络状的有机支撑系统,形成完整的信息反馈“闭合回路”.
下面,我们通过“勾股定理”这节课来具体阐述课堂教学结构问题.
首先,主线是什么?有的教师认为“主线”就是定理的探索发现,有的教师认为是定理的证明,有的教师认为是定理的应用,肯定也有教师认为是“探索发现定理—证明定理—应用定理”. 这些似乎都没错,但是,它们贯穿一节课的始终吗?
笔者常常通过向青年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来启发他们思考“主线”:这节课还可以取一个什么样的课题名称?这时会有教师说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也有人说是三角形中直角对三边数量关系的影响;当然也有老师说是三角形中角的关系向三边关系的转化……于是,“主线”慢慢凸显,即三角形中特殊的角(直角)转化为三角形中三边的特殊关系. 无论是在探索发现阶段,还是在定理证明阶段,抑或是在定理运用阶段,这种“转化”是贯穿始终的.endprint
其次,课堂教学的整体框架是什么样的?“探索发现定理—证明定理—应用定理”是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流程,但它不是整体框架. 整体框架不是线性的,它是立体的,它需要把一堂课的主要元素都镶嵌在教学流程相应的“顶点”,尤其需要教师引导,结合课堂管理的策略设计,才能使其丰满成型.
最后是目标结构、内容结构、社会性结构、过程结构、行为结构和空间结构对整体框架的补充和充实,即从这六个方面的对应组合关系去思考如何完善“勾股定理”这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构.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维度
教学设计要“普度众生”,所以它不能成为少数学生甚至教师一个人的“秀”台,而要成为全体学生,至少是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的公共舞台. 所以,笔者非常认同“小组展示”的环节,它能使课堂成为每一个人的课堂,它能使课堂更民主.
要使教学设计“普度众生”,教师除了要有人文情怀外,更要懂得“大众思维”. 我们常会发现,在学术领域最顶尖的人并不一定是个好教师,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有别于常人,所以他们往往不能体会别人在思维攀登过程中的苦衷,而教学的艺术恰恰就隐藏在这里.
教学设计要“普度众生”,就要做到把事情往最坏处着想,要考虑到那些“最糟糕的思维”并分析其原因,并进行教学可能性的多种预设. 记得有一次,笔者上了一堂课,内容是“二次根式”的复习. 进行教学设计时,因为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所生源薄弱学校的学生,笔者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尽可能地想象每一道题可能会出现的错误,以便课上帮助学生改正. 但巡视时,学生出现的错误情形还是令笔者非常惊讶. 他们几乎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错误都“排列组合”了出来:
可见,无论教师怎样想,也想象不出所有学生的“相异构想”,更何况许多教师根本就没有“想学生之所想”的意识,总是“一厢情愿”地、“一根筋”似的讲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答案,却不知究竟有几人能够理解教师念的“经”.
所以,课堂上,教师不能只见到一两个学生思维在闪光就立即“接招”,置其他学生于不顾. 教师要看看大多数学生的目光和表情,甚至要统计一下练习的正确率,以及时了解所有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并针对实际情况做出即时的教学设计,为的是“普度”更多的学生.
教学设计要“普度众生”,还要注意“留白艺术”. 有的教师非常重视课堂的“大容量、高难度、快节奏”,讲课时像是教师在给自己上复习课,而不像是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这些教师在内心深处都认为“法乎其上,得乎其中”,遗憾的是,教学中没有这条规律. 恰恰相反,“法乎其上,得乎其‘下”常常缠绕着我们,这就是很多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学不会的原因.
“普度众生”不是普度“中等生”. 许多教师常常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中等学业程度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设计思路很普遍,看起來也很“中庸”,然而,教学不是一门中庸的艺术,而是一门循序渐进的科学.
当然,“普度众生”也不是向最低水平看齐,而是要从最低点起飞,然后爬升,最后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或标准之上的要求.
有人也许会问,教学设计注意“普度众生”会不会掩埋精英?不会!只要把精英学生也拉到“普度众生”的团队中来,让他们和教师一起帮助别人,那么他们的思维会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更清晰的整理和优化,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锻炼. 许多研究者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别人的人其实收获最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