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习品质 助推素养形成

2018-01-02张诚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习品质初中数学

张诚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优秀品质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数学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知难而进、勇于探究的精神,优化教学指导,教会学生思维方法,让学生形成“能学,会学,愿学”的优秀学习品质,从而推进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品质;以学为乐

优秀学习品质指的是学生在数学学科上表现出来的“愿学、能学、会学,以学为乐,学有所获”,体现在学习过程中是: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明确的学习目标、认真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求知方式、稳定的学习情绪、善于自我反思、准确把握重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学习当作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情,并成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优秀学习品质的培养,是学生高效学习的保障和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 然而,当前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虽然将情感目标作为教学内容之一,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出现解题能力高、学习品质低的现象.

为此,教师应深入探究优秀学习品质的内涵与特征,积极探索教学目标与学生优秀品质培养相结合的教育策略,促进学生优秀学习品质更好地养成.

激内需、促动力,培养学生“愿学”品质

学习动力是促使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的力量,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才会愿意主动地去探索、去求知、去實践,并且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愉悦.

1. 情境互融,激发学生兴趣

在培养学生“愿学”学习品质过程中,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应放在首位. 抓住教学内容和学科特性,创设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的教学情境,有利于触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心弦”.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时,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将一张方格纸剪成一个“十”字形最少需要剪几刀?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积极动手操作,在剪纸过程中,随着思维的深入,刀数逐渐减少,直至一刀. 在这个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中,学生不仅兴趣盎然,很好地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愿意动手、愿意思考,并且在体验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2. 讲课艺术,稳定学生兴趣

教师讲课艺术对于稳定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愿意继续探究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 如正确地引用、适当地比喻、诙谐幽默的语言等,都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数学知识编成短小精悍的顺口溜、口诀,便于学生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时,可以记为“同小取小,同大取大,大小小大取中间,小小大大无处寻”. 又如,对于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可以记为“k正一三负二四,变化趋势记心间,k正左低右边高,同大同小像爬山”. 这样生动的教学,学生容易掌握相关知识,自然会愿意学、主动学.

立规矩、养习惯,培养学生“能学”品质

1. 培养学生记、听、做、说、思的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式,促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 “记”是养成课堂认真记笔记、巧记知识内容的习惯,“听”是养成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的习惯,“做”是养成认真做作业、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习惯,“说”是养成敢于提出质疑、善于用数学语言表达的习惯,“思”是养成积极动脑、善于思考、注重反思的习惯.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上述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推进学生“能学”品质的形成.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是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 但目前,大部分的学生都缺乏勇于探究的学习品质和知难而进的学习信念. 数学问题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搭建了“载体”,提供了“平台”,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思考、推理、分析、判断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克难求进、高效探析和勇于探究的学习品质.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内容时,教师设计这样开放式的探究活动:将一根长为1.2 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有多少种取法?要想让取法只有一种,需要增加什么条件?让学生在实践动手、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猜想、验证. 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互动和探讨,感受探究实践活动的意义,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深入辨析,鼓励学生大胆地“想”、主动地“说”、高效地“做”,从而克服内心的畏难情绪,树立知难而进、勇于探究的学习品质.

优指导、教方法,培养学生“会学”品质

1. 正确指导预习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渠道,学生优秀学习品质的培养同样离不开课堂. 而预习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预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自己预先对相关内容进行自学,做好知识的储备,实现新旧知识的良好过渡,同时明确重点难点. 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学生就集中精神,积极思考,专心听讲,从而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将学习化被动为主动. 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预习导学案,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将“读、思、写、练”结合起来,“读”即认真阅读教材中的重要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并且逐字逐句地领会,同时将遇到的不明白的地方做好记号. “思”就是思考不明白的问题、结合旧知识思考教材中数学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写”就是将预习结束后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练”就是运用所收获的新知识解决有关练习题,检验预习效果. 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讲解,让学生疑惑的地方变得清楚明白,久而久之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会预习”对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

2. 点拨思维方法

数学学科的教学注重学生思维的点拨,让学生“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采取恰当的方法点拨学生思维,旨在指点迷津、拨开疑云、开启学生智慧之灯.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关系”时,教学重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为此,教师首先让学生欣赏“海上日出”的视频片段,并仔细观察有关日出的图片,接着提出:从图片中你看到哪些图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你们利用手中的工具再现日出的情境,根据再现的过程,你认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几类?以此引导学生归纳直线与圆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 接着提问:上述变化过程中,除了公共点的个数在发生变化,还有什么量在变化?能否用数量的关系来判别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通过逐层的点拨,引发学生对概念的全面思考和认识,从而达到“会分析、会思考”的目的.

3. 教会解题技巧

通常在一道数学题中涉及了多方面的数学知识,且解题方法多样化,使得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知道运用什么知识和什么数学方法来解题. 因此,培养学生“会解题”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学会准确地运用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学习效率. 在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问题,找准解题切入点,然后“因题制宜”选择有效的、精明的解题方法,如换元法、反证法、待定系数法、分类讨论法、配方法、构造法等,从而出奇制胜地顺利解题.

例如,对于某些三角问题、代数问题,往往有几何背景,这时可以采用数形结合思想,借助几何特征去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如几何图形中的线段、角、弧等都与面积有密切联系,在求解此类问题时,采用面积法就可以巧妙地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等多种类型的题目.

又如:分解因式:x2+2xy-8y2+2x+14y-3. 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常规思路进行解题,但是这种分解过程比较烦琐且漫长,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巧取特殊值的方法:令x=0,得到-8y2+14y-3=(-2y+3)(4y-1);令y=0,得到x2+2x-3=(x+3)(x-1),根据两次分解结果可知一次项系数为-2,4;1,1. 那么1×4+(-2)×1正好是交叉项xy的系数,为此,x2+2xy-8y2+2x+14y-3=(x-2y+3)(x+4y-1). 这样通过取零法就将二元多项式快速地进行因式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解题速率,也让学生在解题时变得更加有信心.

结语

“播种好的行为,收获好的习惯.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优秀学习品质培养是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稳固. 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帮助学生科学、主动地建构具有自我特色的学习方式,培养和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智慧与潜能,从而实现人人会学、乐于学习并且学会知识.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品质初中数学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区域活动中关注与支持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引领小学生探寻成功之路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