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知识同行
2018-01-02朱丰胜
朱丰胜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学科的文化属性,要善于结合数学的文化价值来组织教学.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立足于初中教学的视角对数学文化价值进行了解读,并探讨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文化价值;教学策略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师不能忽视数学学科的文化属性,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数学的文化价值,并据此来建构课堂,充分体现数学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追寻数学知识的发展轨迹,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初中教学视角下数学文化价值的解读
数学首先是一门科学,和物理、化学一样,它拥有自成一体的知识体系,同时它还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 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角度来讲,数学文化指的是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数学方法、数学观点、数学语言,以及它们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除了上述内容,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将涉及数学史、数学美、数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交叉,数学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与影响等等.
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最早认识到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他曾在所办学校的门口贴出这样的公告:“没有学过几何的人不许进门. ”到了十六世纪,英国教育理论界将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描述为“数学能修饰人的灵魂”. 恩格斯在研究拿破仑时指出,他运筹帷幄的能力源于他的数学头脑,事实上拿破仑的作战计划的确与数学上“关系映射反演”的原理是相符的. 因此从微观层面来讲,数学是一种思维活动,但是从宏观层面来讲,数学应该是一种文化形态,数学的教育就应该是一种文化的教育.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把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停留在将数学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的层面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代数学构成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系统,它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更与人类文化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当人们将科学视为一种文化时,科学的教育将不仅是一种理论和方法的传承,它还将彰显出科学的人文关怀和人性色彩,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为了在初中数学的教育中达成以上目标,数学教师要深切领会数学的文化特征,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凸显人性化,让学生有效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形成认识、提升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数学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的理性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得到同步发展,帮助学生塑造优秀的人格.
基于文化价值背景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苏联学者家斯托里亚尔指出,数学既可以认为是一种思维活动,即数学活动,也可以理解为该活动的结果,即数学理论. 对应的在教学中也就存在两种类型的数学教学,即数学活动的教学和数学理论的教学. 鉴于此,教师要善于对数学内容进行选择与重组,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以促成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在数学教学中实现融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心灵来体验数学.
1. 注重数学史内容的渗透,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缘起
初中数学教学一定要注重数学史内容的渗透,因为如果将数学史抛在一边,那所有的数学知识就变成缺乏生机和韵味的符号、概念、公式、定理等. 通过数学史内容的教学,我们可以向学生解释各种类型数学知识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有学者指出,让科学更加具有人性化的方式之一,就是以历史的视角来对科学理论的演变进行考察. 下面笔者就以“勾股定理”为例,探索以数学史为载体,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方法.
在“勾股定理”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大禹治水”“伯里加尔的‘水车翼轮法”等故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 学生在证明过程中将感受到巨大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同时他们也会发现勾股定理探索过程的艰辛与不易,深刻感受到其中凝结着众多数学家的努力与智慧. 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数学史来建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勾股定理由萌芽到发展,再到成熟的过程,这将引导学生逐渐洞悉初中几何知识的体系结构. 当学生对勾股定理形成认识之后,笔者安排了一些对应的问题,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勾股定理的使用价值,并由勾股定理的简洁和谐之美来体会蕴含在数学理论中独特的美学特质. 经过上述教学处理,原本静态的数学知识成为富有活力与生机的载体,它将学生引入数学知识发展的长河之中,并由此经历了一次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先贤展开对话,并从中感受数学文化的起源、传承与创新,他们将在数学文化与人文精神的感染下获得更加全面的提升.
2. 联系生活实践,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文化
新版的数学教材非常注重人性化的体现,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且取材新颖、关注运用,能够在极大程度上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就在自己的身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认真分析教材,对相关内容进行重整,同时也要注意联系实际,将发生在学生周边的实例引入课堂,以此建构的数学课堂将更加具有生活的味道.
我们依然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来进行说明. 笔者在教学中对学生展示了如中国结、纸风车等生活中常见的几何造型,让学生观察图案的几何特点,并进一步发现几何知识在其中的应用. 当然,我们的课堂并没有仅仅围绕教师的思维来进行构建,笔者还启发学生相互讨论,明确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由此促成数学课堂的生活化建构.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还将从中体会到数学文化的厚重,并由此对数学知识进行人性化地理解.
3. 引导学生体验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过程,让其领悟其中的数学精神
新课程体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倡导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强化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明确探究任务和探究目的,引导学生有序推进探究进程.
以“二次函数的图像”的教学为例,笔者就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建構课堂、指导学生展开科学探究的:
(1)请学生回顾描绘函数图像的一般性步骤;
(2)请学生按照步骤画出函数y=x2和y=-x2的图像;
(3)请学生观察图像,并自主总结出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
(4)笔者用几何画板绘制函数图像,由学生观察图像的形成过程,并对比自己所画图像与电脑作图的区别;
(5)请学生进一步讨论,并完善结论.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获得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文化,更能从中感悟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质疑精神,此外学生还将感受到数学问题探索的心路历程,他们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也将得到培养.
4. 组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文化是一个与群体相关的概念,因此合作、交流、争论、分享应该是文化传播和存在的重要方式,这些也是我们通过数学文化教育应该教给学生的能力. 故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引导学生认识二元一次方程时,笔者结合方程3x+2y=10,给出了两个学习任务:(1)用有关x的代数式来对y进行表示;(2)求当x分别取-3,0,4时对应的y值,并尝试着写出该方程的三个解. 笔者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研究怎样通过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来对另外一个未知数进行表示. 对于初学者来讲,上述学习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展开探讨,可能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得到问题解决的灵感,进而化解问题解决的障碍,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
在实际教学中,结合笔者所提供的问题,学生展开探讨与分析,他们围绕问题的疑点与难点展开争论和辨析,在此过程中,笔者积极巡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对他们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思路、以及遇到的困惑和发生的错误进行汇总,将有关内容整合并呈现给学生,组织学生展开更进一步地甄别和探讨,最终形成共识. 笔者最后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和总结,并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化方法.
综上所述,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其科学性的说明与弘扬,更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样可以充分展现数学学科的自然真理性、社会真理性以及人性特质,这样的数学教育也将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