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2017-12-28杨丽玲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讨论语文素养思维导图

杨丽玲

【摘要】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讲解,往往忽视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借助预习单,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借助讨论,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素养 预习单 讨论 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A-0103-02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由于过分注重知识讲解,未能及时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的平台,从而剥夺了孩子们成长和提高素养的机会。在新形势下,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好地接收知识,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呢?下面,笔者拟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一、借助预习单,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笔者认为,略读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是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最好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设计预习单,让学生在预习单的牵引下思考、预习,迅速抓住问题实质,以及突破文本重点,实现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深度对话。具体来说,设计预习单可以通过问题或者表格提示等方式,组织学生自行提取、讨论相关文本信息,然后与参考答案进行比较、分析、内化,继而把文本信息转化为个人语文素养。

比如,语文S版第七册《新型玻璃》这篇科普文章是介绍几种新型玻璃特点与用途,语言通俗,内容简单,学生多读几遍便能理解。其教学难点是如何指导学生从中提取相关科学信息,并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对此,笔者通过预习单(如下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尝试填写。

从学生练习来看,错误不多,但是表达不够严谨。比如,针对特点,很多学生直接在课文中摘录句子,而没有对信息做进一步处理。这样的预习单不仅让学生有了更大的思考空间,而且还能据此探出学生的思考轨迹,即他们能提取信息,但是还不善于通过抓关键信息来进行信息处理。这说明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懵懂状态,需要教师进一步点拨引导。比如,针对“夹丝玻璃”中“特点”一格,有学生直接“复制”文本,即“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后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而不会将其概括为“坚硬,碎片粘连不伤人”;还有针对“吸音玻璃”中“用途”一格,有学生选用课文词语“临街的窗子”进行填写,而不是处理为“临街建筑物”。

对于科普类文本而言,概括性强、具有科学名称的信息往往是其重点信息。但要真正找到、找准这类信息,还需要教师设计好预习单,让学生能在预习单的指引下反复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从大量的信息中迅速做出判断,继而找准问题源头,对症下药,最终提升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借助讨论,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明确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概括归纳这一基本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在传统教学中,虽然也有师生互动环节,但只有少数学生得到有效训练,大多数学生往往沦为“听众”,无法形成深刻影响。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或让学生边朗读边自主批注,并引导他们进行辩论思考,在反复打磨中提高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

比如,语文S版第七册《虎门销烟》这一课中,针对“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袋袋海盐倒入池内,又把每包烟土切成四块,扔进水里……”这一小节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边自由朗读边尝试借助批注的形式概括销烟过程。有学生将其概括为三步:第一步为“把一袋袋海盐倒入池内”,第二步为“每包烟土切成四块,扔进水里”,第三步为“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有学生抓住先后顺序,结合“先……接着……再……”词语进行概括;也有学生直接“抛开”课文,另起炉灶,采用词语“撒海盐、抛鸦片、倒石灰”进行概括。

三种答案,三种思路,从內容来看,都没有错,但是对照概括归纳要求来看,第三种词语概括更为准确精练,也符合课堂教学的新要求。通过教师放手让学生讨论,学生就能从讨论中明白概括主要体现在删繁就简,而归纳则体现在语义浓缩。在不断尝试、讨论中,学生不仅知晓销烟程序,而且还掌握了在思考中抓关键词语这一具体操作方法。

为了巩固学法,教师在总结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概括课文内容。有学生通过课题“虎门销烟”进行延伸概括,有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在概括归纳中,学生经过讨论和思考,概括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强化。假如教师在教学中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不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学生也许能掌握文本内容,了解概括方法,但不可能做到完全内化运用,甚至在以后学习过程中,还会遇到类似问题。只有放手让学生讨论、有针对性地辨伪存真,学生才有可能在讨论中提高概括归纳能力。

三、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相比第二学段教学目标,第三学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退居“幕后”,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习得知识。同时,通过思维导图,教师也能更好地渗透方法指导,以便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会自学。

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思维的作用,能够把文本中各种层级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并且还能使关键词语与图像,乃至颜色等方面建立记忆链接,从而有效开发大脑潜能。对于学生来说,思维导图能高度概括文本内容,比较直接具体,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对于教师来说,思维导图能有效反馈学生思考过程,使教师能准确把握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对此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为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条件。

以语文S版第九册《武松打虎》这一课为例,本文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容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和激发阅读兴趣。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完成的思维导图如下:

两幅思维导图,都是学生自己反复推敲、思考完成的,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研读两幅导图,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已经基本上读懂了课文内容,如导图一不仅内容详尽,而且还通过对比,点出了武松从一个“凡人”到“神人”变化的过程;导图二则在高度概括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还点出了学生的读书心得,即“好汉不怕虎,怕虎非好汉”。然而,这两幅导图都有一点缺憾,就是在层次上有差异,这也说明了学生在思考上是不全面的,因此,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进行反思,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

笔者认为,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如上做法,就能更容易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推促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提取、处理信息,概括归纳与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最终提高语文素养。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讨论语文素养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