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幼儿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开展礼仪教育

2017-12-28高燕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活经验家庭教育礼仪

高燕

【摘要】本文论述了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应以幼儿生活和学习内容为载体,结合各种节日和园本文化,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让礼仪教育从“大家”延伸到“小家”,以多种形式提高礼仪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 礼仪 文明 家庭教育 生活经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A-0019-02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论年龄大小,不分场合,是每个成人都要进行的随机教育,更是幼儿园启蒙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幼儿快乐成长丛书中《礼而乐》的篇首语中提到“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品格”,由此可见开展幼儿礼仪教育能让幼儿受益一生。“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它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件件小事中。”《礼而乐》的内容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能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礼仪、懂礼仪,从而习礼仪。我们结合《礼而乐》的内容,在幼儿生活与学习教育活动中开展了礼仪教育。

一、以幼儿生活活动和学习内容为载体,将礼仪教育融入其中

(一)熟悉幼儿生活和学习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开展礼仪教育

当幼儿成为一个社会人后,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集体生活体验,如入园、进餐、游戏、午睡等;外出游玩时,还有购物、看电影、到亲友家做客、到公园游玩等经历,这些生活体验中蕴涵的礼仪内容很多。《礼而乐》预设的活动中,很多都与幼儿的生活非常贴近,便于教师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如《美丽的幼儿园》《乐乐逛商场》《乐乐乘公共汽车》《在外用餐讲礼仪》等,因此,教师在开展活动时,要将礼仪教育融入幼儿的生活活动中,让幼儿能够轻松学礼仪。

从幼儿入园的第一天起,作为教师,我们就要以身作则,谈话间温柔地注视幼儿的眼睛,同时引导幼儿学会看着老师的眼睛,耐心地倾听老师说话,晨间、午睡后要互相礼貌问好,离园、分开时主动说“再见”,受人礼物和帮助及时表示感谢,将基本的礼仪常识、礼貌用语(你好、再见、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用于日常生活中。在开展小班《礼而乐》活动中,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采用可爱的人物手偶,结合幼儿入园的情景进行礼仪表演。如《有礼貌的好宝宝》活动中,教师事先拍下幼儿入园的视频,让幼儿讨论视频中的宝宝都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当幼儿从视频中看见自己后,非常感兴趣,能够更好地思考如何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

又如活动《乐乐逛商场》,根据活动目的,我们前期先对家长和孩子去逛商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让孩子们说说在逛商场过程中看见了什么不文明的行为,探讨去逛商场应该注意哪些基本礼仪,接着邀请家长配合主题,带孩子到商场购物,留意一些商场的规则,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开展《乐乐逛商场》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一些错误的行为能够及时辨认,并很快知道正确的做法。活动结束后,我们还结合幼儿园的“爱心小超市”开展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自己担当顾客,在“超市”购物中实践文明礼仪,巩固了礼仪教育效果。

(二)及时捕捉礼仪教育契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除了《礼而乐》预设的活动课程,幼儿在生活中也会随机出现其他事件,其中也蕴藏着不同的礼仪教育契机。教师在观察中发现,幼儿离开课堂后,在现实生活实践中需要将学到的礼仪知识慢慢地转变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幼儿做到了,有的幼儿没能做到。例如,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礼仪学习都知道要尊老敬老,可是下午爷爷奶奶来接的时候,有的孩子又开始对老人说话不礼貌,出现让老人帮背书包等不礼貌的行为了。如果教师置之不理,那么幼儿容易又变回未习礼之前的样子,因此我们要及时捕捉这些教育契机,以集体或小组的形式让幼儿讨论、学习、思考,引导他们及时更正,从而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礼仪教育,提高活动有效性

1.利用晨间、课前的谈话帮助幼儿发现习礼的方法,改变失礼行为。当教师发现幼儿在某个活动中出现不恰当的失礼行为后,要及时采取单独谈话或集体讨论的方法,帮助幼儿分辨对与错,从而更好地规范幼儿的行为。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很快排好了队伍,忽然,排在第一的欣欣委屈地来向笔者告状,说轩轩推开她,站在了她的位置。轩轩平时是一个学习积极主动且懂礼貌的女孩,她怎么会这样?带着疑问,在户外活动休息时间,笔者找到轩轩并与她单独谈话,原来习惯了第一的她,忍不住排队也要排第一。在笔者的引导下,她知道自己做错了,立即向欣欣道歉,两人又成为好朋友了。

2.巧用儿歌、图片、讲故事等途径和方法,引导幼儿理解生活中习礼的重要性。除了在日常行为中随机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教师还可以针对幼儿临时出现的一些失礼行为,借助儿歌、图片或讲故事的方法,帮助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正确的礼貌行为。例如,在中班语言活动《找小鸭》中,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内容,分析儿歌中小兔、小花猫找小鸭的不同表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从而达到礼仪教育的目的。

3.发挥游戏的重要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模仿或巩固对习礼的认识。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游戏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手偶游戏、桌面游戏、角色游戏、情境游戏、竞赛游戏、音乐游戏等,这些都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让他们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礼仪。

此外,还可以让幼儿学唱礼仪之歌,表演礼仪操、礼仪舞蹈,用绘画表现“习礼在我周围”等,营造习礼的氛围,使幼儿不知不觉地成为习礼之人。

二、结合各种节日和园本文化开展礼仪教育

1.每年的母亲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重阳节等,我园都会开展一系列特别活动,在活动中,除了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外,培养幼儿成为懂礼的人也是活动的重点。如在重阳节活动周中,让幼儿通过为老人做一件家务事、亲手做一个礼物、表演一个节目等形式,学会尊老、爱老、敬老。

2.我园在构建“爱如家”特色文化过程中,提出为幼儿创设爱的家园,让每一个幼儿在如家一般的温馨校园里,自主自由地成长;在如家一般的教育关怀中,懂感恩、明事礼、会自主,做一个心中有爱的快乐儿童。我园设有家体验室、“爱心小超市”、阅览室等功能室,每周各班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到功能室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如在“爱心小超市”里,幼兒担任导购员、收银员、顾客,在真实的超市场景进行商品采购,在相互的交往合作中练习礼仪行为;在家体验室中,幼儿担任小主人,在自己的“家”里与小伙伴体验做客的场景,巩固对礼貌用语的使用。在这样的真实情境下,幼儿获得了愉悦的体验。

三、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让礼仪教育从“大家”延伸到“小家”

1.通过家园共育,利用幼儿来园、离园时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时间以及各种现代化手段(QQ群、微信群、幼讯通等),让知礼、懂礼、习礼的意识感染到每个家长,使其认同其重要性。

2.请家长努力配合教师,在家中也关注孩子的礼仪教育,帮助提醒孩子使用礼貌用语,尊敬老人,爱护弱小,主动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如何招待客人、如何上门做客等,通过与朋友间的互动学习礼貌待人的技巧。

礼仪教育并非一日速成,在培养幼儿文明意识和行为的过程中,我们要秉承“水滴石穿”的精神,耐心地引导幼儿慢慢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我们相信,在对幼儿进行礼仪培养的同时,我们也能成为知书达理之人;通过对幼儿从小进行礼仪教育,懂礼的效应将辐射到社会大家庭中,礼仪之花将开遍祖国的神州大地!

(责编 周翠如)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经验家庭教育礼仪
利用现实中的素材和情景落实初中生物概念教学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