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健康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与思考

2017-12-28刘利红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游戏化健康教育生活化

刘利红

【摘要】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开展幼儿健康教育的途径:尊重幼儿身心发展需求,以幼儿身边的故事为主线,寓健康教育于生活之中;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游戏化的体验中获得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幼儿 健康教育 生活化 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A-0022-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让幼儿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培养让幼儿终身受益的健康生活方式,既是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健康教育的归宿。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幼儿的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可谓一日生活皆健康,一日活动皆有健康教育。此外,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要求。因此,“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让幼儿健康课程生活化、游戏化,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组从活动设计到实践一直坚守的基本理念。

一、尊重幼儿身心发展需求,以幼儿身边故事为主线,寓健康教育于生活之中,让幼儿获得由内在心灵到外在体质的发展

在《幼儿快乐成长系列丛书·康而乐》(以下简称《康而乐》)编写初期,我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作品才能引起幼儿共鸣、激发幼儿兴趣。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在“用具体、生动、感人的形象去反映社会生活”,并在不经意地传播着教育者希望别人能感悟的哲理,传播我们的传统、经典文化。比如我们都喜欢看的美国好莱坞大片,无论打斗多么激烈,最后都会回归到爱或家庭的主题;当一派热闹沉静下来,留给人们的是一种对心灵的震撼。如果我们的读本能成为孩子喜爱的文学作品,能触动孩子的心灵深处、引起孩子的共鸣,那将是怎样一种教育收获?我们在生活中发现,身边的故事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且只有符合幼儿身心需要的东西才能引起幼儿的共鸣、为幼儿所喜爱。因此,整套《康而乐》在充分尊重幼儿身心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幼儿的生活,发掘幼儿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以幼儿身边的故事为主线,通过讲述幼儿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想到的平常事,帮助幼儿解决疑惑、提升经验。

《康而乐》幼儿读本以第一人称出现,让幼儿在主人公身上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感同身受,潜移默化地获得影响。比如小班幼儿,上幼儿园是他们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要离开父母、离开家庭,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认识陌生的老师与同伴,要面对许多心理与自理方面的挑战;让幼儿尽快熟悉环境、和老师及同伴建立感情,从而喜欢上幼儿园是小班初期健康教育的目标。而消除幼儿对幼儿园的抵触甚至害怕恐惧心理,却不是我们大人讲道理、说教就可以做到的,我们首先要“从幼儿身心需要出发”,找到幼儿抵触心理的产生原因,然后进行疏导。所以小班读本的主题名称定为《好玩的幼儿园》,而不是《我上幼儿园》或者《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中班幼儿逐渐走出自我中心,人际交往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我们设计了《和朋友在一起,真好》《我有好心情》等主题活动,满足幼儿社会交往的需要。到了大班、学前班,幼儿的自主意识增强,为了满足幼儿对独立的渴望,我们设计了《我的餐桌我做主》《床位双选会》等活动,让幼儿体验自己制定菜谱、自己选择用餐及午睡同伴的快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健康领域的总目标定为“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因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不再是分科教学时代的“体育”这一单一的内容与形式,幼儿的情绪、卫生习惯、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同等重要。幼儿日常生活环节看似很琐碎,可是却蕴含着极高的健康教育价值,幼儿既是在生活,也是在学习与发展。如小班幼儿来园、用餐、午睡是他们最容易想家的时候,我们在幼儿早上来园的时候给每个幼儿一个拥抱、餐前组织幼儿做手指游戏、午睡前让幼儿听着音乐故事入睡、午睡后给每个幼儿额头一个亲吻,这些做法既可以安抚幼儿情绪又起到感知幼儿体温等身体状况的作用。以幼儿身心需求为出发点,让孩子在生活化的活动中满足需求、体验快乐,幼儿才能获得由内在心灵到外在体质的发展。

二、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教无痕、学有迹”,让幼儿在游戏化的体验中获得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康而乐》研究组将幼儿健康课程的活动设计与实施理念凝练为“教无痕、学有迹”。“教无痕”即是以孩子身边的故事为教学线索,以教育者的敏锐眼光发掘教育闪光点,淡化教的痕迹,寓教育于生活中,让孩子在自然的成长中获得有益经验。“学有迹”即倡导“我的活动我做主”,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探索、自主支配空间,引导孩子在发现问题、收集材料、解决问题、记录成长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乐趣,从而获得终身受益的健康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游戏在早期学习和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这是学前教育坚实的理论基础。要做到“教无痕、学有迹”,课程除了生活化,还要游戏化。所谓游戏化并不是让教师将所有的健康活动都设计成一个个的实体游戏,而是树立“游戏精神”的意识,探讨让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充满“自由、自主、愉悦、对话、选择、体验”的游戏精神,真正走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之路。有时候,教师将“自主”等同于“彻底放手让孩子去主宰一切”,于是出现如此行为:教师将买来的玩具一股脑扔给幼儿,让幼儿自由玩耍;每天只上一节集体活动课,其余时间都给幼儿自由活动……不用预设、不用组织,没有目标、没有计划,一切跟着幼儿走。这是教师对幼儿自主的片面理解造成的,教师将“玩”与“学”完全分开,导致错失许多教育机会,幼儿很容易失去秩序感,自由活动“退化成为一种混乱状态”。鉴于此,在《康而乐》课程实施中,我们尝试开展“游戏精神与健康教育实践”的实践研究,确定了“幼儿生活环节引导语游戏化”和“集体教学盡量采取游戏的方式”两个实践方向。endprint

经过两年的探讨,在幼儿生活指导语开发上,我们积累了很多实践案例,如为了让幼儿将袖子卷起来洗手,教师会说:让我们把长袖“变”短袖;为了让幼儿喝光杯子里的水,教师会和小朋友一起“干杯”;针对早上来园不愿张嘴问候的幼儿,教师设计了“遥控器和机器人”的情景,一按“遥控器”,“机器人”(幼儿)就张嘴:老师,早上好!在孩子喜欢的“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中,教师会巧妙地将规则和数学知识渗透到游戏中,实现“玩中学”……

在集体活动中践行游戏精神比在生活中践行游戏精神的挑战更大。在幼儿大班额多、教师专业水平及能力尚处于初级水平等国情下,集体教学活动这一教学模式还将在幼儿园长期存在。如何在以教师为主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体现“我的活动我做主”等自主、自由的游戏精神,是《康而乐》课程实施过程中一直在研讨的课题。与吃饭、睡觉等生活活动相比,集体教学活动有严格的时间控制、明确的目标达成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时能够考虑到尊重幼儿的自由、自主和选择,可是实施时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教师权威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很多将幼儿自主演变为走形式、走过场的情况。以大班为例,常见的体育教学活动流程为:热身运动2-3分钟,自由探索5-8分钟,教师讲解示范3分钟,幼儿练习5-8分钟,幼儿竞赛游戏8-10分钟,放松运动2分钟。从时间上看,幼儿自由探索的时间大概占整个活动的20%左右,60%的时间为教师示范后的练习。而实际活动时,由于目前教师都意识到材料对探索的重要性,一般会准备很多材料供幼儿探索使用;于是,我们看到在20%的自由探索时间里,幼儿更多的是忙碌于材料的搬运、兴奋于材料的摸索,刚刚摸清材料的特性,探索时间就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教师根据预设的计划按部就班完成活动。整个活动明显地是为探索而探索、为自主而自主。

因此,体育活动为什么要给幼儿自主探索、材料是为什么服务的……这些问题是我们需要厘清的。首先,无论是对于探索的行为还是材料的准备与操作指导,教师心中是要有目标的,材料是教师为达成预设目标而准备的。因此,在幼儿探索过程中,教师一要善于引导幼儿指向教育目标,二要观察幼儿的已有经验,为下一步目标的达成进行充分铺垫,使教学过程更流畅。比如学前班的《步步高》,教师心中的目标是“助跑跨跳”,为此准备了同样高度的纸盒,让幼儿试试“谁跳过的盒子最多”。在幼儿自由探索环节,教师关注幼儿安全的同时,关注幼儿跨跳障碍物的多种方法与水平。由于心中有目标,当个别幼儿出现助跑跨跳行为时,教师就能敏锐发现并及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其他幼儿观摩学习。当每个幼儿都进行了尝试后,教师才进行总结示范,让幼儿用助跑跨跳的方式练习跳过一个盒子、两个、三个盒子……最后分组进行竞赛,看哪一组跳得又高又快。整个活动始终贯穿“幼儿探索”,幼儿不断地在尝试解决教师抛出的问题:从跳过更多的盒子到跳得更高,最后不光要高度还要速度(引进规则与合作教育)。教师巧妙地将自己的教学要求变为游戏规则,让幼儿在挑战自己的过程中获得动作技能与能力的发展,而没有感觉到教师给予的压力,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无痕”与“我的活动我做主”。

健康,是人一生幸福的基石和保证。孩子从幼小长大成人,最终成为自立自强、自尊自重的社会个体。健康教育是维护生命健康的必经之路,让我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带领孩子打开通往健康的大门,引导他们自己掌握健康的钥匙和幸福的密码,在健康教育之路上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英】珍妮特·莫伊蕾斯著.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作用[M].刘焱,刘峰峰,雷美琴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日】仓桥物三著.幼儿园真谛[M].李季湄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黄进.游戏精神的缺失——幼儿园教育中的反游戏精神批判[J].南京师大学报,2003,(11).

[4]赵寄石,唐淑.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責编 刘小瑗)endprint

猜你喜欢

游戏化健康教育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