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健康活动《五个好朋友》集体备课与反思

2017-12-28梁爱萍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集体备课快乐教学反思

梁爱萍

【摘要】本文论述了《五个好朋友》集体备课与两次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反思与改进的过程,展现了教师通过集体研讨活动进行互动,通过教研团队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提高实施快乐教学的能力,促进幼儿在有效的教学中获得快乐成长。

【关键词】集体备课 反思 《五个好朋友》 快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A-0024-03

集体备课,是指教研团队对某个教学活动内容或者对某一位教师课前单独设计的教案共同钻研、分析,然后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是园本教研活动的一种方式。现场观摩教学并捕捉自己认为值得反思、值得研究的真实教育事件进行记录,然后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共同进行解读、反思,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也是园本教研活动的一种方式。这两种园本教研活动方式,都是基于幼儿园为本位的不断调整、不断总结、不断提升教学经验的行动研究,由于集结了他人的智慧进行反思和研究,能较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研团队合作互动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促进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作为幼儿园快乐成长研究课题《康而乐》教材的实验幼儿园,在进行小班健康活动《五个好朋友》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就采用了这样的园本教研模式,通过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和现场观摩、研讨、反思、改进的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不断成长,较好地在教学活动中实现了“教无痕,学有迹”的目标,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

一、集体备课过程

在开展小班健康活动《五个好朋友》第一次教学研讨前,我园课题组的教师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重点对教材进行分析、研讨,集全体教师的教育智慧,对教学活动设计达成共识。集体备课过程如下。

(一)熟悉原有的教学活动设计,分析教材中隐含的教学价值

能否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成败。课题组的教师通过共同对教材中《五个好朋友》的活动内容进行了分析,一致认为该活动隐含的教育价值主要有如下几点。

1.让幼儿认识自己小手的用处,体验玩手指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喜爱自己的小手。

2.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以及手指名称。这是本活动的重点。

3.让幼儿知道一些保护小手的方法。这是本活动的次重点。

另外,该活动可渗透的教学价值有:让幼儿懂得用自己的小手做事情,培养与同伴合作、交往的能力,练习5以内数的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数的数物对应。分析、发现教材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为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和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打下了基础。

(二)讨论、分析原有教学活动设计,提出改进思路

1.细化、调整教学目标。教师们根据集体备课分析活动价值的结果,对照《导读》中原有的教学活动设计目标,进行了细化与调整。调整前的原有教学目标为:①喜爱自己的小手,学会做小手游戏;②认识小手,知道保护自己的小手。调整后的教学目标为:①知道小手的用处,喜爱自己的小手;②认识五个手指的名称,体验手指游戏的快乐;③懂得保护自己的小手。

2.围绕新确定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过程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让幼儿获得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环节时,需要考虑幼儿在这个环节中能得到什么、怎么学才能快乐地得到。基于此,我们对《导读》中原有的教学活动过程重新进行了诊断分析与调整改进。

(1)对原有教学过程中的“手指出列”游戏进行改进。原有教学过程的“手指出列”游戏,是由幼儿发出指令,其他幼儿听到指令后伸出相应的手指,如负责发指令的幼儿说“大拇指出列”,全体幼儿就伸出大拇指。对于这个游戏,课题组教师认为,小班幼儿年龄小,又是第一次认识五个手指的名称,因此在玩“手指出列”游戏时,让幼儿发出游戏指令,难度偏大,可调整为游戏时由教师发指令,幼兒听指令做游戏。让幼儿发指令进行游戏,可调整到课后的复习游戏活动中。

(2)原活动设计有两次让幼儿阅读读本的教学过程。课题组教师认为,第一课时活动就让幼儿进行读本阅读,很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建议教师课前把认识小手用途的图画制作成幻灯片,利用电化教具进行教学。游戏由于有儿歌伴随,有教师的示范,幼儿就能理解,不需要阅读读本。阅读读本可调整到活动之后的其他时间进行。

(3)“五指动动动”游戏的玩法可合理创新。原游戏的玩法是让两个幼儿直接合作,朗读儿歌的同时,一名幼儿在另一名幼儿的身上做相应的动作。课题组教师建议游戏的玩法改为:第一、二次游戏,幼儿自己边读儿歌边做动作,第三、四次游戏再引导幼儿两两合作游戏,两人合作游戏时可让幼儿同时在对方身上做动作。这样由浅入深地变化游戏玩法,更能帮助幼儿体验用小手自己做游戏和与同伴合作做游戏的快乐,进而在快乐的游戏中不断巩固对手指名称的认识。

(三)在研讨中产生的疑问

在该活动教学中,幼儿既要认识小手的手指名称和用处,玩两个新的手指游戏,还要懂得保护小手的方法,教学内容是否过多?在15分钟内能否完成?我们期待在第一次教学活动中通过现场观察、记录、研讨获得解决。

二、教学实施与反思

(一)第一次教学实施与分析

活动目的:1.知道小手的用处,喜爱自己的小手。2.认识五个手指的名称,并体验手指游戏的快乐。3.懂得保护自己的小手。

活动准备:关于手、手的用途、保护小手的PPT课件,电子白板。

活动过程:

1.认识小手

(1)出示手的PPT图片,师提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我们的小手有几个手指头?数一数。(幼儿一开始就被PPT上的手吸引了注意力,教师通过提问激起幼儿认识手指名称的兴趣,并渗透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物品的学习。)

(2)观察自己的小手,认识五个手指的名称: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师:这五个手指都有他们自己的名称,我们来认识一下吧。(这个环节,教师逐一教幼儿认识五个手指的名称,用时较长,幼儿的注意力到后来有些分散,部分幼儿开始有些厌烦。)endprint

(3)游戏“手指出列”,巩固对手指名称的认识。游戏玩法:幼儿根据教师发出的指令伸出相应的手指,如教师说“大拇指出列”,幼儿马上伸出大拇指。(幼儿喜欢玩这个手指游戏,但大部分幼儿不能准确地按指令伸出食指、中指、无名指,感觉幼儿对中间三个手指的名称认识有困难。)

2.小手真能干

(1)说一说。请小朋友说一说,我们的小手会干些什么事情?

(幼儿回答这个问题不是很积极,答案不多,应该是与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做事情比较少、缺乏相关经验有关。此外,教师在幼儿不会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灵活运用动作等启发幼儿去思考小手会做的事情,如穿衣、刷牙、洗脸等。)

(2)看一看。出示手的用途PPT,师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会做吗?我们也来做一做。(让幼儿模仿)(这个环节由于有直观的PPT启发,幼儿能积极参与观察、发言,并能积极、主动模仿用小手做事情的动作。)

(3)玩一玩。学习手指游戏“五指动动动”。幼儿跟教师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进行游戏,第一次自己玩,第二、第三次与旁边的小伙伴一起合作玩。巩固幼儿对手指名称与一些用途的认识。(由于游戏有了变化,游戏的难度由浅入深,由跟着教师独自进行手指游戏到师幼游戏、幼儿两两合作游戏,幼儿玩得非常投入,脸上呈现出开心的笑容。)

3.保护我的小手

(1)让幼儿说说,我们要怎样保护自己的小手。(幼儿对怎样保护小手这个问题回答不是很积极,感觉幼儿经验不足。)

(2)观看保护小手PPT,提问:这些事情我们能做吗?(这个环节体现了自我保护的健康教育目标,幼儿也对PPT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3)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勤洗手、勤剪指甲,保持手的干净卫生,同时不能做危险的事情。(这个环节教师为幼儿总结梳理了保护小手的经验。)

(二)第一次教学活动后反思

在观摩了第一次教学活动后,课题组教师及时进行了反思、研讨,并达成了以下共识。

1.活动目标能通过活动的各环节达成,并有效渗透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合作与交往、数数、洗手讲卫生的理念教育。

2.教师采用了让幼儿看PPT中的小手的引入方法,相比于原活動方案,能较好地引起幼儿认识小手的兴趣。

3.按集体备课后所形成的活动设计进行教学,大家不再觉得内容过多,而是觉得整个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充实。

4.教学活动能初步体现“教无痕,学有迹”的教学理念。

(1)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与学习特点,避免了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教师制作了精美的PPT,并采用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运用语言表达PPT的图意,让幼儿进一步直观地获得了小手的用途和保护小手的知识,从活动中可以发现,幼儿在观察PPT画面时,注意力很集中,并愿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教学过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如,幼儿通过玩“手指出列”游戏,巩固了对五个手指名称的认识,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通过玩“五指动动动”游戏,进一步体验到了用小手自己做游戏以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这说明集体备课时对原有活动中游戏玩法的改进是有效的。

(3)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渗透数学、社会、科学、语言领域的相关知识。

4.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学环节教师教的痕迹明显。主要表现在: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小手的用途时,虽然有提问,但在发现幼儿回答不积极的情况下,没有灵活运用更有效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和尝试表达,教师教得过多,没有很好地实现“教无痕”的快乐教学理念。

(2)难点没有得到突破。主要是因为教师对于能突破活动重难点的环节,教学时间把握不好,导致活动超时。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手指名称时,幼儿对食指、中指、无名指的名称掌握显得较为困难,但教师教幼儿认识5个手指的时间分配基本一样,导致在玩“手指出列”游戏时,大部分幼儿不能按指令伸出食指、中指与无名指。“五个手指动动动”游戏的教学时间也相对过长。

5.第二次教学活动的改进思路

针对第一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教师提出了如下改进思路。

(1)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经验。幼儿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经验之上的,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应有意识地多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积累用自己的小手做事情的经验,如引导、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做事情,并多给予表扬,如“你的小手会自己脱衣服,真能干”等。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保护小手的安全教育,如不玩门窗、不玩剪刀和小刀等。这样幼儿才会说,也会愿意主动表达。

(2)灵活运用提示、示范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活动中发现幼儿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可以灵活地使用动作去启发幼儿回忆相关的生活经验,还可用语言示范引导幼儿学会表达。

(3)把握好能突破活动重难点环节的教学时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多给一些时间让幼儿玩“手指出列”游戏,重点教幼儿认识食指、中指、无名指,从而突破难点。减少带领幼儿做“五指动动动”游戏的次数。

三、第二次教学活动后的反思

(一)更好地体现了“教无痕,学有迹”的快乐教学理念

1.传承了第一次教学活动时的优点:使用了PPT,更好地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使幼儿获得直观的认识与启发,教师也能轻松地进行教学;继续运用游戏进行教学,让幼儿在玩中学,幼儿学得开心愉快。

2.在玩手指游戏“手指出列”时,教师没有先出示手指示范,而是先让幼儿出手指,然后教师才出手指,让幼儿验证自己出得对不对,这样可以让幼儿自己主动去巩固已有的经验。

3.与第一次教学活动相比,教师的教学语言简练,而且能把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和探索。

(二)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教师在组织幼儿观察认识手指名称的环节中,注意重点引导幼儿认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让幼儿观察并伸出自己的手指加深记忆,而对于幼儿比较容易区分的大拇指与小指则简略带过。在带领幼儿玩“手指出列”游戏时,还反复多次发出“食指(中指、无名指)出列”的指令,让幼儿伸出相应的手指巩固认识,突破了重难点。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引导幼儿认识五指时,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的生活活动中渗透。在活动中应把重点放在“小手这么能干,还可以做什么事情”的引导上,强化健康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强调自己事情自己做的理念。

2.健康教育方面的目标还不够突出,两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现更多的是认识手指名称、用途的常识教学目标。因此,建议本教学活动的目标进一步调整为:把原有的第一个目标和第二个目标结合在一起,作为情感方面的目标;原有第三个目标改为知识点方面的目标;把通过操作体验认识小手的用途作为能力方面的目标,这样从情感、知识、能力三方面来确定目标,重点、难点会更加突出。

课题组负责人点评认为:这个活动很容易与科学领域的内容混淆,那怎么体现呢?第一,教师可能忽略了幼儿原有的水平。教学出彩的地方在于幼儿很喜欢这个活动,因为其中有两个手指游戏。其实教师可以通过指偶来用手指打招呼,不需要太繁琐的过程。教师应该思考,这个活动中有几个“快乐”?第二,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手指展示能力。以后的活动还可以让幼儿多做这些游戏。后面的“五指动动动”游戏环节,拓展了幼儿的经验。在活动准备中,幼儿可以先学儿歌,可以和老师玩,或者小组玩。在做手指游戏的时候,就可以体现“教无痕”的思想。目标中提到保护小手,这与科学活动易混淆,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拓展谈话、操作体验小手的作用。

从小班健康活动《五个好朋友》的教学研讨案例可以看出,通过集体备课、观摩记录、研讨反思,有效地调试与改进了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践行快乐教学等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作出教育决策的能力,也促使教师从多个视角思考问题,让大家的思维进行碰撞,从而产生智慧的教育火花,收获师幼的共同快乐成长。

(责编 周翠如)endprint

猜你喜欢

集体备课快乐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在病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途径初探
快乐教学法在中专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