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肠CT造影检查在诊断小肠克罗恩病中的应用价值

2017-11-30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6期
关键词:克罗恩肠腔肠壁

张 妮

(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浅析小肠CT造影检查在诊断小肠克罗恩病中的应用价值

张 妮

(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目的:分析进行小肠CT造影检查在诊断小肠克罗恩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小肠CT造影检查,然后对其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进行小肠CT造影检查的结果显示,这30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中存在肠壁增厚、增强扫描后有强化、小肠多节段性病变和肠腔不规则狭窄情况的患者分别有24例(占80%)、26例(占86.7%)、21例(占70%)、22例(占73.3%);其中有不全性肠梗阻患者10例(占33.3%),腹系膜区淋巴结肿大患者10例(占33.3%),腹腔脓肿患者9例(占30%),腹腔炎性包块患者9例(占30%),腹腔瘘管患者9例(占30%)。结论:进行小肠CT造影检查在诊断小肠克罗恩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小肠克罗恩病;小肠CT造影检查;不全性肠梗阻

小肠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肠道炎症性疾病。此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病灶多位于回肠末端和右半结肠。近年来,随着小肠克罗恩病发病率的增高,临床上有关该病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为了分析进行小肠CT造影检查在诊断小肠克罗恩病中的价值,笔者对在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小肠CT造影检查的30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小肠CT造影检查的30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30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关于小肠克罗恩疾病的诊断标准。这30例患者中有男20例,女10例;其平均年龄为(33.6±5.6)岁;其中存在腹痛症状的患者有25例(占83.3%),存在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患者有18例(占60.0%),存在消瘦症状的患者有17例(占56.7%)。

1.2 检查方法

对这30例患者均进行小肠CT造影检查。具体的检查方法如下:1)术前指导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叮嘱其在检查的前1 d食用低渣食物,在晚餐后30 min左右口服缓泻剂(硫酸镁或番泻叶)。2)将250 ml浓度为20%的甘露醇溶液与水混合,制成2000 ml的等渗甘露醇溶液。在检查前1 h,指导患者将这2000 ml的等渗甘露醇溶液分4次服下。3)在进行CT扫描前30 min,为患者注射20 mg的山莨菪碱,以减少其肠管的蠕动,促进其肠管的舒张。4)为患者注射100 ml的碘普罗胺注射液(非离子型碘造影剂),注射的速度控制在3.5 ml/s左右。5)对患者的腹部进行平扫、动脉期、静脉期扫描,然后利用MPR、CPR等技术获得其肠管壁、小肠走向的重建图像[1-2]。

1.3 小肠CT影像图像的分析方法

由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2位高资历的CT诊断医师对这30例患者的小肠CT影像图像进行分析。对患者病灶的具体部位、大小以及肠管的具体情况等各项图像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通过图像重建对其病情进行深入的研究。将小肠壁的厚度大于4 mm视为肠壁增厚,将小肠肠管的直径<2 cm视为小肠狭窄,将腹系膜区淋巴结的直径>5 mm视为腹系膜区淋巴结肿大[3-4]。

2 结果

进行小肠CT造影检查的结果显示,这30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中存在肠壁增厚、增强扫描后有强化、小肠多节段性病变和肠腔不规则狭窄情况的患者分别有24例(占80%)、26例( 占86.7%)、21例( 占70%)、22例( 占73.3%);其中有不全性肠梗阻患者10例(占33.3%),腹系膜区淋巴结肿大患者10例(占33.3%),腹腔脓肿患者9例(占30%),腹腔炎性包块患者9例(占30%),腹腔瘘管患者9例(占30%)。经3~6个月的治疗后,对这30例患者进行随访复查的结果显示,其病灶范围较之前有所缩小。见表1。

表1 小肠CT造影检查结果(n,%)

3 讨论

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消化器官之一。近年来,用小肠CT造影检查诊断小肠疾病的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研究指出,用小肠CT造影检查诊断肠系膜血管扩张、肠腔狭窄、肠壁分层、肠壁增厚等肠道病变的准确性较高。小肠克罗恩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灶多位于回肠末端和右半结肠。此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采用传统的X线检查、超声检查诊断小肠克罗恩病的效果一般,诊断的可靠性往往依赖于操作者的诊断经验及技术。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小肠CT造影技术逐渐被应用于诊断小肠克罗恩病。进行小肠CT造影检查可准确地显示出肠黏膜、肠壁、肠腔及病变肠段的位置及范围。为了分析进行小肠CT造影检查在诊断小肠克罗恩病中的价值,笔者对在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小肠CT造影检查的30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这30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中存在肠壁增厚、增强扫描后有强化、小肠多节段性病变和肠腔不规则狭窄情况的患者分别有24例(占80%)、26例(占86.7%)、21例(占70%)、22例(占73.3%);其中有不全性肠梗阻患者10例(占33.3%),腹系膜区淋巴结肿大患者10例(占33.3%),腹腔脓肿患者9例(占30%),腹腔炎性包块患者9例(占30%),腹腔瘘管患者9例(占30%)。

综上所述,进行小肠CT造影检查在诊断小肠克罗恩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周倩静,王文娜,严伟宏,等.小肠克罗恩病的CT诊断[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5):260-263.

[2] 耿小川,华佳.小肠克罗恩病CT诊断现状及展望[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6):548-552.

[3] 史肖华,沈宣文,朱琪麟,等.小肠CT造影在小肠克罗恩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5):335-337.

[4] 陈建初,陈圣欢,赖碧玉.肠道克罗恩病CT及MRI表现[J].临床医学,2016(8):33-35.

R445

B

2095-7629-(2017)16-0196-02

猜你喜欢

克罗恩肠腔肠壁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影像学在克罗恩病并发肠腔狭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克罗恩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肠腔隔绝技术在肠空气瘘的应用
胶囊内镜在克罗恩病小肠评估中的应用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