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路径
2017-11-27李爱云
李爱云
摘 要:历史文化名人清唱剧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方面可以突破知识壁垒,拓宽历史文化名人的受众面,另一方面能够开拓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新思路,提升高校服务地方能力。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人;清唱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4-01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4.108
历史文化名人是一个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形象诠释、广泛传播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对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借助历史文化名人这个重要载体,不仅可以了解历史文化,传承优秀文化传统,还可以教化民众,甚至可以促进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的提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单一的传播方式难以满足现代人思想观念多元的需求,文化传承必须创新模式,让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基因与当代社会相协调。人们不断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介、现代艺术形式的嫁接方式,一大批以历史文化名人为创作对象的清唱剧涌现出来,例如《禹王》《屈原颂》《先行者——孙中山》《江姐》《雷锋》等等,演出往往获得极好的反响,尤其是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历史文化名人清唱剧的创作,从本质上而言就是对传统文化双创方针的生动实践,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突破知识壁垒,拓宽历史文化名人的受众面
虽然历史文化名人对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在历史文化名人和普通百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知识壁垒:一方面,历史文化名人的生活年代距今比较久远,古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现代社会有着明显的差别;另一方面,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思想除了小部分以实物形式(人物塑像、纪念馆、祠堂、学堂等)保存下来外,大多记录在古代典籍之中,而古代典籍语言文字艰涩难懂,需要较强的古籍阅读功底才能看懂。因此,目前历史文化名人的研究往往局限于高等院校和一些专门科研机构,而普通民众对历史文化名人生平事迹和文化思想知之甚少。例如,西汉大儒董仲舒是中国儒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巧妙地将春秋时期孔子所创立的儒学与诸子百家的学说融会贯通,创立了新儒学,从此奠定了儒学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地位,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格局和文化心理。但是普通人对他的了解仅仅局限于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对于他在德州求学、扬州为官、终老西安的人生阅历却不甚了解。如何让历史名人及其文化“活”起来,真正走出历史,融入当代,走出象牙塔,面向社会,尤其是青年人,这就需要赋予历史文化名人现代化的表达形式,穿上时尚鲜活的现代外衣,缩小久远历史文化与现代人的心理距离。清唱剧是运用音乐形式讲述历史人物故事,可以满足双方的这种要求。
(一)清唱剧与历史文化名人具有相同的共性:英雄性和史诗性
清唱剧原本是歌颂上帝和诸神的西方音乐,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最初仅用于教堂礼拜时演唱,内容均取自《圣经》故事,因此又称“神剧”“圣剧”。德国作曲家亨德尔赋予了它世俗的意义,将清唱剧的题材扩大到希腊神话故事和当时的著名作家作品,并且在剧院中广泛演出。从此,清唱剧突破了教堂内演出的局限,成为音乐会上公演的声乐作品,并与歌剧齐名,成为西方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由于清唱剧具有英雄性和史诗性特点,近代作曲家都用这种音乐体裁来表现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历史文化名人是一个时代杰出的代表,大多拥有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在当时的社会中都有所作为,有所建树,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有一定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所凝聚的价值取向、道德追求、政治信仰、人格理想等精神元素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基因,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因此,历史文化名人的人生经历和文化思想特别适合运用清唱剧的形式来呈现。例如:清唱剧《屈原颂》,运用咏诵屈原楚辞作品原文和演唱原创歌曲等形式,呈现了战国时代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美政思想、上下求索精神和爱国情怀。这种艺术形式一下子就使历史人物屈原在现代人心目中活了起来,而且比书本更加真实和立体,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清唱剧能满足现代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
清唱剧作为一种西方流行的高雅艺术形式,包括合唱、重唱、独唱多种演唱主体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观众可以欣赏到宣叙调、咏叹调等多种演唱形式。同时,清唱剧还具有一定的戏剧情节,有一定的观赏性。观看一场历史文化名人清唱剧演出,观众等于享受一场音乐艺术熏陶,不仅能够聆听优美的音乐,还可以观赏到舞台美术、灯光造型和多媒体展现等多样化的舞台艺术手段。清唱剧的这些特点符合现代改革开放中国的心理需求,迎合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对高雅音乐形式的追求。
二、注重实践,开拓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新思路
历史文化名人清唱剧的创作,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大胆实践,是传统文化借助现代艺术形式的一次大胆创新,这种创新模式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也开拓了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提升高校服务地方能力
高校不仅是知识创新的主要发源地,承担着传播知识、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端人才的任务,同时还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如何利用高校的人才智慧优势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是当代高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必须探索的问题。历史文化名人既是地方社会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文化名人清唱剧的创作是将高校智力优势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机整合,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考察现代已经演出的历史文化名人清唱剧,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结果: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清唱剧大多是高校与地方艺术团体合作的结果。例如清唱剧《雷锋》是由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文工团联合排演的,《先行者——孙中山》是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与中山火炬歌舞团校企合作创作的,《屈原颂》是北京大学与中国文联、中央歌剧院联手打造的。这些历史文化名人清唱剧的成功创作和演出,提升了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
(二)提升高校师生实践能力
清唱剧的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艺术编创过程,由歌词编写、谱曲、演唱等多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常常需要一所大学里不同院系专业的师生共同协作才能完成。例如华南理工大学的原创清唱剧《先行者——孙中山》,编剧由新闻与传播学院谭元亨教授执笔,作曲是藝术学院何平、张晓峰、马波、刘丁、梁军,演唱由声乐系师生担任,伴奏由器乐系师生担任。同样,沈阳师范大学的原创清唱剧《雷锋》的排练演出是由音乐学院150名师生共同承担的。这对于高校师生而言,毫无疑问是一次重要的实践过程。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提高艺术创作能力和舞台表演力,为今后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促使以后的实践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对于学生而言,这更是一次宝贵的人生履历,通过排练了解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和文化思想,不仅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还积累了宝贵的舞台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高校而言,清唱剧成为高校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成果,作为学校代表性的剧目,既可以在校内师生中间届届相传,还可以通过在社会上的演出,不断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总而言之,历史文化名人清唱剧创作是对历史文化名人进行的一次艺术塑造,是新形势下保持文化自觉和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用音乐化的叙事手段,将历史文化名人资源转化为大众易于接受的流行产品,以通俗易懂的歌词形式讲述历史文化名人传奇的人生经历和主要贡献,艺术地再现他们的伟大形象,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代人的心里,活在当代人的生活实践中,而不是古代典籍或博物馆中,既是真正的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高校服务地方、深化教学实践改革的新举措。希望有更多的高校能够充分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充分发挥本校师生的创造力,自行创作或与地方艺术团体合作,创作出更多的历史文化名人清唱剧。
参考文献:
[1] 王艺霖.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知行关系为例[J]. 党的文献,2016(1):19-24.
[2] 熊晶.浅析清唱剧在近现代欧洲的发展[J].北方音乐,2016,36
(12):38-39.
[ 责任编辑 万淑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