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对ICU难免压疮发生率的影响
2017-11-08,
,
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对ICU难免压疮发生率的影响
李桂红,唐娟
[目的]探讨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难免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将2014年4月—2015年10月在我院ICU住院且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人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2 h翻身1次,观察组每阶段延长30 min,逐步延长翻身间隔时间至4 h。比较两组病人住院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两侧肩胛部及骶尾部皮温、体压平均值及各期压疮发生率。[结果]翻身间隔时间延长至3.0 h时两组体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压疮8例(8%),观察组发生压疮7例(7%),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难免压疮高危病人使用气垫床后,翻身间隔时间可逐步延长至3.0 h而不会增加压疮发生率,既可减少病人不舒适感和操作风险,又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重症监护病房;翻身;间隔时间;压疮;骶尾部皮温;体压平均值
压疮是由于外力(压力、剪切力、摩擦力)作用导致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而形成的一种临床常见并发症,尤其好发于老年、伤残和危重症人群[1]。据统计,ICU诊治的病人中并发压疮的发生率最低4%,最高可达51%[2]。难免压疮指有些疾病需要限制翻身或因病人一些自身条件(如严重水肿、恶病质、强迫体位等),现有护理手段难以预防压疮的发生。Braden评分≤12分者可判定为难免压疮高危病人。ICU病人大多数属于难免压疮高危病人,如何护理该类病人,预防压疮的发生已成为ICU护理工作的难点。2014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ICU采用逐步延长难免压疮高危病人的翻身间隔时间,观察、测量受压部位的皮温、体压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找出最佳的翻身间隔时间,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在我院ICU住院病人20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国家压疮协会压疮评估标准[3];②入院时Braden评分≤12分;③入院时间≥10 d;④无其他皮肤疾病者;⑤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入住前已发压疮或有压疮前期症状者;②肩胛部、骶尾部皮肤有破损者。入选200例病人中男141例,女59例,年龄18岁~93岁(72.0岁±2.1岁),入住ICU时间10 d~67 d(12.3 d±1.5 d),重型颅脑损伤5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56例,重症肺炎38例,心肌梗死10例,脑梗死7例,多发伤21例,农药中毒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均睡气垫床,充气适宜,床单元清洁、干燥、无碎屑,翻身时2人或3人为一组,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拽等动作,床头悬挂翻身记录卡。①对照组干预方法:每2 h翻身1次,采用左侧卧位→平卧位→右侧卧位顺序交替翻身,每次翻身时观察受压部位皮肤完整性及皮肤颜色,并记录。入院后第1天至第10天12:00和18:00时用红外线测温仪及体压测定器测量病人骶尾部和两侧肩胛部皮温及体压值,做好记录,为防止测量误差,每个部位每个时间点连续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②观察组干预方法:在2.0 h翻身1次基础上逐步延长翻身间隔时间,入院第1天2.0 h翻身1次,第2天2.5 h翻身1次,第3天3.0 h翻身1次,第4天3.5 h翻身1次,第5天4.0 h翻身1次,第6天开始保持每4.0 h翻身1次,翻身顺序及观察、记录内容同对照组。在逐步延长翻身间隔时间的过程中如发现病人受压部位皮肤有轻度发红及压疮前期症状时应将翻身时间缩短到上一轮翻身间隔时间,而后再观察1 d,记录皮肤状况及压疮情况,同时试验停止。两组病人除翻身间隔时间不同外,其余干预方法相同。
1.2.2 评价指标 ①受压部位皮温:使用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测量受压部位皮温,测量前病人静卧15 min,测量距离1 cm~5 cm。②受压部位体压:使用体压测定器测量受压部位体压值,测量前病人静卧15 min,将测压器感应端置入需测压部位皮肤与床面之间,除去被服,开始测压。③压疮发生情况:每次翻身时护士均需对病人进行全身皮肤情况检查,观察皮肤完整性(有无破损、破损面积、深度等)以及颜色,如发生压疮,按美国国家压疮协会压疮评估标准[3]进行分期。
2 结果
2.1 不同时点两组病人受压部位皮温、体压值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受压部位皮温、体压平均值比较
2.2 两组病人压疮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发生Ⅰ期压疮4例,Ⅱ期压疮4例,共8例;观察组发生Ⅰ期压疮5例,Ⅱ期压疮2例,共7例;无Ⅲ期、Ⅳ期压疮发生。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压疮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3.1 ICU危重病人特点 ICU病人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约束或活动受限,多伴有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营养代谢、水电解质紊乱、全身缺氧、镇静、镇痛、血管活性药物等的应用,均是形成压疮的高危因素,极易引起皮肤损伤和压疮的发生[4]。压疮发生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延长病程,还会增加医疗护理负担,增加医疗费用,所以预防压疮发生是ICU护理工作重点和难点。
3.2 压疮发生危险因素 除了压力外,影响压疮发生的因素众多。如年龄、营养状况、活动受限、病情、皮肤潮湿情况等。ICU病人由于病情原因,多数属于难免压疮高危病人,故在压疮的预防和护理上除勤翻身外还需兼顾营养支持,正确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镇静剂,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等。
3.3 逐步延长翻身间隔时间对压疮发生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让病人睡气垫床,每阶段延长30 min,逐步延长翻身间隔时间至4 h,研究结果提示:随着翻身间隔时间的逐渐延长,两组病人受压部位体压平均值在平卧2.0h、2.5h、3.0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受压部位由于反复压力刺激,在一定程度上使毛细血管的增生和开放,从而增加了皮肤毛细血管承受压力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反复刺激,皮肤角质层增厚,使皮肤对压力的刺激未做出明显反应有关[5]。但当延长至3.5 h、4.0 h时,则发现受压部位体压平均值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翻身间隔时间延长至3.5 h时皮肤受压能力超过临界压力有关,说明可将翻身间隔时间逐渐延长至3.0 h,但要严密观察皮肤情况。两组病人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4 逐步延长翻身间隔时间对护理工作量的影响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很多医院将2.0 h翻身1次作为预防压疮的常规护理措施,ICU病人病情危重,身上留置管道较多,频繁的翻身不仅影响病人的睡眠,还可能增加病情变化及管道脱落风险。有研究者针对2.0 h翻身与4.0 h翻身方案所花时间做过计算:按每个病人每次翻身平均需要3.5 min计算,若将2.0 h翻身1次改为4.0 h翻身1次,1例病人1 d可以少耗费21 min[6]在翻身这一项护理操作上,这样既减少了由于频繁翻身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和意外,又减轻了护理工作量,节省了人力及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芳,韩美玲,张淑琴,等.压疮高危患者应用气垫床翻身间隔时间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11):52-53.
[2] 雷霞.ICU危重病人压疮的预防和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2011(5):10-13.
[3] Cuddigan J,Frantz Ra.Pressure ulcer research:pressure ulcer treatment.A monograph from the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J].Adv Wound Cave,1998,11(6):294-300.
[4] 朱树云.重症患者不同翻身间隔预防压疮效果的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5):3374-3375.
[5] 高业霞.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延长翻身间隔时间与压疮关系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8A):2024-2025.
[6] Xakellis GC,Frants R,Lewis A.Cost of pres sure ulcer prevention in longter care[J].J Am Geriatr Soc,1995,43:496-501.
InfluenceofdifferentturnoverintervalsonincidenceofICUinevitablepressureulcers
LiGuihong,TangJua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izhou,Guangxi 546300 China)
R472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32.027
1009-6493(2017)32-4141-03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编号:Z2014564;河池市科学技术局科技攻关与新产品试制科研项目,编号:河科攻1430-19。
李桂红,主管护师,本科,单位:546300,宜州市人民医院;唐娟单位:546300,宜州市人民医院。
信息李桂红,唐娟.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对ICU难免压疮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32):4141-4143.
2016-10-28;
2017-08-20)
(本文编辑 范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