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2017-10-20寇莎莎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

寇莎莎

摘 要:大力开发和挖掘乡土音乐课程资源,是音乐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只要教师思想重视,措施得当,途径科学,就能活跃中小学音乐教学,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乡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乡土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中小学音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9-017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105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感受充满亲情的母语音乐文化,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乡丰厚的音乐资源,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

一、开发乡土音乐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国家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各教学领域课程内容的弹性尺度。大力开发音乐校本课程,挖掘它的教育资源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学校大力开发校本课程,能培养学生对本地音乐的興趣,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母语音乐文化的理解;发展音乐的听觉和欣赏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育学生德育意识和乡土人文精神,拓宽学校乡土德育渠道。同时,乡土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提高音乐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激发广大教师开发校本音乐课程的巨大热情。

高台县,悠久的历史孕育出这里灿烂的文化,特殊和开放的丝绸之路通道,从地理位置上成就了多元化文化共存的状态。多元文化必然产生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价值珍贵的文化资源,而至今仍未被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因此,编写富有乡土气息的音乐教材,并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实践,对进一步发展高台县的基础音乐教育有重大意义。开发乡土音乐帮助学生建立起乡土音乐与本地经济、文化以及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服务人民的情感。

二、结合地方文化,开发乡土音乐资源

经收集、整理的高台县传统民间音乐,主要有:

(一)民歌。高台民歌历史悠久,在明清时十分盛行,本地人惯称“小曲子”。内容丰富,曲调优美,在风格上,既有高亢、豪迈的,也有细腻柔美的;在体裁方面,有山歌、劳动号子、花儿、信天游原始眉户小调等。这些民歌都是七声调式,以商调式、徵调式为主,“变徵”和“变宫”两个音常见。演唱时伴奏乐器主要有板胡、二胡、三弦等。

(二)唢呐曲,高台唢呐曲世代流传,曲牌繁多,它的特点是高亢明亮、穿透力强,大多以唢呐、锣、鼓、钹为基调,在庆祝活动中旋律激扬奔放,气氛极为热烈,具有鲜明西北地方特色,而丧葬活动中则曲调如泣如诉、催人泪下,令观者动容。唢呐曲多为口传心授,无曲谱,主要有“朝天子”“小摆队”“马秀英吊孝”等。

(三)社火音乐。1.鼓乐,高台社火鼓谱,自明代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传承历史。主要有舞龙、舞狮鼓、大头和尚鼓、霸王鞭鼓,威风锣鼓以及各类秧歌鼓20套。其中秧歌鼓又分为十字步鼓、劳动步鼓、龙摆尾鼓等7套。这些鼓点都是老艺人口传心授的,没有文字谱。2.秧歌音乐,秧歌在高台是一种复合体的艺术。秧歌很少单独存在,大都与旱船、霸王鞭、铁芯子、高跷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演出。它也是一种说唱民间艺术形式。主要由唢呐、板胡、二胡以及锣鼓打击乐器伴奏,曲调喜庆活泼,地方色彩很浓。

(四)民间曲艺。1.河西宝卷,是流行于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一种说唱式民间曲艺艺术形式。具有故事情节曲折,韵文朗朗上口,念卷过程有趣,曲牌种类繁多等特点。2006年,河西宝卷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西宝卷现已呈严重濒危态势,存世的宝卷卷本渐趋消亡,随时还会有“人亡艺亡”的危险。因此,倡导和推动传统音乐文化进校园,通过学校教育来保护和传承,无疑是河西宝卷传承的最佳选择。2.眉户,高台县有清唱秦腔、眉户的悠久历史。每逢农闲,节日、庙会等时机,爱好者相约而聚,弹拉念唱,自乐助兴,民间称为“自乐班”,是高台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眉户是“自乐班”坐唱的清曲、小曲,主要以三弦伴奏,内容多系民间生活故事。眉户的唱腔较为委婉细腻,优美动听,善于表现深沉、凄楚和悲痛。所唱曲子又分大调、小调两类,大调以唱悲伤剧情为主,小调以唱欢喜剧情为主,曲调灵活自由,易学易唱,便于流传,县内流传的眉户主要有《张连卖布》《张三跑马》《卖饺子》等。

(五)民间戏剧。秦腔是明、清以来高台民间最流行、最受欢迎的地方戏剧。各村社都有戏班,这些戏班演员因演员来自农村,农忙种地,农闲演戏,有偿服务于庙会、喜宴、节日庆祝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被誉为“戏乡”的乐善堡“忠义班”。尤其秦腔的獠牙绝技在河西走廊一代享有盛誉,现已被省、市、县列入非物质文化名录,有望这一传统戏剧技艺得以弘扬传承。

总之,将乡土音乐引入小学课堂教学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与实践性。只要教师思想重视,措施得当,途径科学,就能活跃中小学音乐教学,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乡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贵贞.新课标下校本教材的研发与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2009(4):46-47.

[2] 徐涌.关于校本教材编写和使用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教师版),2006(10):51-52.

[ 责任编辑 谷会巧 ]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开发
注入本土元素,构建特色课堂
高校主题式音乐心理辅导微课程资源开发与操作模式研究
高中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效果评价研究
立足乡土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性研究
论高职课程资源开发策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材源”“媒源”“生源”“社源”共创有效思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