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学业压力源及应对策略研究

2017-10-20杨维宇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高职

杨维宇

摘 要:与普通高等学校的生源相比,高职类大学生整体文化基础较薄弱,但即便如此,大学生还是能够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诸多方面带来的学业压力。压力应对的方式可以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心理渗透、加强家庭情感交流与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等。

关键词: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学业压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9-00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04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艺术职业教育成为了培养艺术职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相比,高职类大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但即便如此,学业压力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压力源,仍对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以重慶文化职业学院为研究基地,以方便取样的方式采取个人访谈与“小群体”座谈的研究方法,针对高职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业现状、学业压力源、自我调节方式等问题进行对话,取样中包括典型学生(学业优秀和学业障碍)的个案研究,旨在对高职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业压力源与学生的主要应对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 高职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业压力源

(一) 来自学校的压力

学校的压力是一种任务性压力,它可以通过学校直接给予,也可以通过教师间接传递给学生。大学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学会概括、理解、分析,与高中学习相比更需要自主性。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的适应不良,会让大学生无法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从而体验到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与来自学校的压力相比较,学生则更容易感受到教师间接传递的压力。“教师的薪酬、职称评定、职业声望等都与学生学业考试的结果与专业比赛成绩密切相关。”因此只能被迫加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时间与强度,压力也就转嫁给了学生。

(二) 来自家庭的压力

家庭的压力主要是指父母及家长给予的期望性压力。家庭的压力来自于父母对子女的过高期望,他们对子女成材的期望可能远高于学生实际能达到的水平。对艺术生来说,专业学习的成本投入较高,家庭在经济上需要承担较大的压力,有些父母希望孩子通过读书飞黄腾达,甚至把改变家庭命运的重任施加到子女身上。这些过重的期望压力易导致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下降,一旦考试失误或者比赛失利,就会觉得愧对父母与家庭的付出。

(三)来自社会的压力

社会的压力主要是指当前社会氛围和社会舆论、主流的世俗价值观念等无形的准则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是一种舆论氛围性压力。在调查中,有90%的对象是独生子女且家境殷实,因此在心理层面上,大多数艺术类大学生兼具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与缺乏团队意识的性格特点,个性比较自由散漫。由于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加之社会评价带有偏见,他们在访谈中提到:“感觉人们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我们,在社会评价中,文化基础薄弱几乎等同于无能。”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高职艺术类大学生期望自己的学业投入与工作产出能够形成正比,但是目前国内的就业环境对学历与专业的要求较高,大学生毕业未必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就业岗位,这种就业压力也隐形地转化为了高职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业压力。

三、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情绪调节、压力缓解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大学生介绍简单易懂的心理学知识,传授基本的情绪调节方法;通过创建校级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信箱、开通心理热线或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咨询等方式让学生有倾诉的场所;设立朋辈心理帮扶团,培养一批专业的心理联络员,使学生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愤怒、缓解压力的基本心理学技能,以朋辈的力量帮扶更多的大学生,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加强教师队伍心理影响渗透,建立合理的教师薪酬制度

由于艺术类院校普遍采用小班教学或“一对一”授课的教学模式,学生与教师的接触往往更加密切。在艺术院校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处事风格、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刻。在研究中,有调查对象提到,希望教师能够更加关注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学生的专业成长给予积极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抗挫折能力,使学生在逆境中也能积极地对待学习与生活;对于学校层面来说,需要建立合理的教师薪酬制度,不能一味以学生的比赛与学业成绩论英雄,要综合考虑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激发教师以积极关注、良好的个性与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三)加强家长与子女的情感交流,理性对待子女教育问题

由于艺术专业前期教育成本投入较高,因此此类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较优越。家长虽然为子女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但在情感层面投入较少。在典型个案(学业困难)访谈中,被调查对象几乎很少与父母交流,家长对他们的在校表现漠不关心。家长需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子女进行约束的同时要展现出充分的尊重与民主,让他们在充满支持与安全感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从而建立稳定的自我价值观,在压力与挫折面前也具有较强的承受与应对能力。

(四)加强艺术工作者的道德建设,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当今社会的艺术氛围中,部分被大众追捧的文艺工作者缺失道德底线,而是把艺术创作作为自己的生财之道。这些社会现象对于艺术类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都进行了误导。因此,净化文艺工作的社会环境,弘扬中华传统的优良的艺术精神,有利于艺术类大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发展与规划,顺利地由学校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 邱开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 心理科学,2007 (2):444-446.

[2] 田澜, 向领. 大学生学业压力研究综述[J]. 江苏高教,2010(4):64-67.

[ 责任编辑 林 娜 ]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类大学生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
浅谈艺术类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辅导员视角下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关于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思考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