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结束方法
2017-09-29夏秋玲
夏秋玲
摘要: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布局合理、首尾呼应,既要有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序曲",又要有发人深省、意味悠长的"尾声"。组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讲究课堂导入艺术,还要掌握良好的结束方法,以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境界。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的三种结束方法,分别是归纳总结式、问题探究式、交流评价式,希望能对诸位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产生有益启发。
关键词:初中数学;人教版;结束方法;归纳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153-01
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只有首尾呼应、有始有终,才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不少教师只关注到教学导入艺术的运用,却忽视了教学结束艺术的重要意义,对课堂结尾没有给出足够重视,导致教学出现了虎头蛇尾、讲到哪里歇在哪里的情况。这不仅给人敷衍随意之感,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结束方法,提高学生对本堂课所学内容的认识,全面增强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结束方法如下:
1.归纳总结式
结束教学之际,教师应当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对本堂课所学内容形成系统认识。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大可将归纳总结的权利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例如要求学生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又或是制作表格呈现知识结构,又或是用文字记录重点内容等。对于自己归纳总结出来的知识,学生的印象总会更加深刻。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单元第一课时对顶角概念教学结束之后,我要求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重点内容,思考对顶角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学生有的画图,有的制作表格,不一会儿就完成了归纳总结的任务。他们先通过标准图形初步明确对顶角的概念,然后用反例展现对顶角的本质属性。通过标准图形与反例的比较,学生在多次选择、判断、筛选过程中,慢慢就记住了哪些是对顶角的本质属性,哪些是非本质属性。
2.问题探究式
问题探究是另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结束方法,一个好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对本堂课所学习内容的深思,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能获得学生对所教内容掌握情况的反馈。无论是从教师角度而言还是学生角度而言,这种教学结束方法都是相当有益的。
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内容看似比较简单,教学结束之后我发现很多人都挺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在临近下课时,学生的状态都比较松懈。在此时我提问道:如何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比一比,看谁最先证明出来。学生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在草稿纸上进行证明。这道证明题难度中等,在大部分学生力所能及范围之内。当学生顺利解决这个问题之后,我又进一步延伸出如下问题: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顺次连接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顺次连接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顺次连接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学生在探究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时,反复对四边形知识进行回顾、思考、比较、应用,自然而然加深了对平面几何知识的认识。
3.交流评价式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总会获得一些新的学习体验。班级学生人数众多,每个人的数学学习体验不尽相同,如果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体验拿出来分享交流,这不仅升华了个人学习过程,也丰富了他人学习体验。在正式下课之前,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评价的空间,允许学生自由畅谈心中所感所想,表达个人的数学学习喜悦和困惑,发表有关数学学习的建议与看法。
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教学结束之后,我留出几分钟时间,请学生谈一谈本单元学习的感受。有人指出:本单元学习让我深深认识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意义,研究函数问题一定要结合图像,否则真的是無从下手。有人指出:要不是学习这个单元,我都不知道二次函数在生活中应用这么普遍,看来学好数学是非常有用处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还有人指出:第一次接触二次函数知识,不得不说,相比起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真的是复杂多了。我明明认真听老师讲课了,但是做题目的时候还是有问题,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结尾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根据学生的所感所想,我又适当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了延伸,学生再一次提高了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结尾是课堂教学最后一个环节,行之有效的结尾能升华教学过程,为下一步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精心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相互匹配的结束方法,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本文简要分析了三种常见的教学结束方法,除了这几种方法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结束方法值得借鉴。只要全体数学教师勤勤恳恳实践,勇于探索,勇于总结,就能创造出更多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学结束方法,让课堂教学更有魅力。
参考文献:
[1] 翟素雪.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形式[J].散文百家:下.2015(7):102-103.
[2] 李合强.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的结尾艺术[J].软件:电子版.2015(11):80-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