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卡在减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分析
2017-09-12张美琼
张美琼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卡在减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92例2015年1~6月未应用护理标识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258例2015年7~12月应用护理标识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经历过上述两阶段的23例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士对使用护理标识卡前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 低于对照组的20.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护理标识卡后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65%, 高于使用前的56.5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应用护理标识卡可以使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得以显著增强, 使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过程中的警惕性明显提高, 使系列护理不良事件出现率显著降低, 从而使护理质量得以显著提升。
【关键词】 护理标识卡;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 ;护理不良事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5.097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identification card in reducing adverse nursing events in 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 Methods There were 192 patients without applying nursing identification card and receiving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5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258 patients applying nursing identification card and receiving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5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other 23 nurses experienced the above two stage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incidence of adverse nursing events and nurses satisfaction degree on nursing work before and after using of nursing identification cards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nursing events as 2.7% than 20.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using nursing identification cards, nurses had higher satisfaction degree on nursing identification card as 95.65% than 56.52% before use,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dentification card in 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of nurses and vigilance in the course of work,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so as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Key words】 Nursing identification card; 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 Adverse nursing events
醫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 患者的疾病情况较为严重, 并且诸多表现出昏迷症状, 并且急诊与手术事项较多, 需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对此将护理工作秩序提高, 将出现护理差错的几率降低以及将出现意外事故的几率降低表现出显著价值。通过表现出规范性以及形象性特点的护理标识加以干预, 可以确保预警作用以及指引作用得以充分发挥[1, 2]。本次研究从2015年7~12月合理选择具有特色的护理标识加以干预, 最终获得显著的不良事件预防效果,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192例2015年1~6月未应用护理标识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258例2015年7~12月应用护理标识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 对照组中男104例, 女88例, 年龄1~89岁, 疾病类型:颅内出血58例, 硬膜外血肿49例, 硬膜下血肿40例, 颅内动脉瘤20例, 颅内肿瘤15例, 脑血管畸形10例。观察组中男116例, 女142例, 年龄16~91岁, 疾病类型:颅内出血69例, 硬膜外血肿66例, 硬膜下血肿62例, 颅内动脉瘤21例, 颅内肿瘤20例, 脑血管畸形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另选取经历过上述两阶段的23例护士作为研究对象。endprint
1. 2 方法 对照组未应用护理标识卡。观察组应用护理标识卡, 具体如下。
1. 2. 1 合理应用标识加以干预
1. 2. 1. 1 合理应用患者信息标识 主要选择软质塑料防水绿色带完成腕带制作, 通常于患者右踝部以及右手腕部进行绑扎, 主要针对患者的姓名、性别、科室以及年龄等基本信息加以标注。
1. 2. 1. 2 合理应用管道标识 对于治疗目的不同的引流管以及引流袋, 准备蓝色标识进行粘贴, 保证可以轻易辨认, 将引流管名称、置管长度以及日期等加以注明。在固定时间对标识卡进行检查, 观察有无出现内容模糊的情况以及出现脱落的情况, 如果出现需要认真进行更换。如脑室引流管者挂上“脑室引流管抬高15 cm”标识, 护士在做管道护理时更有针对性, 提示患者体位变化或床头抬高时要及时调整引流瓶的高度。
1. 2. 1. 3 合理应用治疗药物标识 依据用药方式的不同以及危险级别的不同, 针对治疗药物合理展开分类工作。利用颜色不同的标识卡有效展开划分工作。对于口服药物主要选择绿色标识卡, 对于静脉注射药物, 主要选择黄色标识卡;对于外用药物, 主要选择蓝色标识卡。高危药品贴上醒目的“高危药品”红色标识卡;对使用输液泵严格控制速度的药物, 挂上“慢滴”标识卡, 提醒护士加强观察, 确保用药安全;选择“气道湿化”及“膀胱冲洗中”标识卡分别悬挂于气管切开及膀胱冲洗患者, 避免接错补液。
1. 2. 1. 4 合理应用沟通提示类标识 于患者床头准备相关提示类标识进行粘贴, 保证护理人员以及临床医师对于相关事项可以充分关注, 从而避免护理人员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 例如:“忌左侧卧位”、“请一字型翻身”、“请床边隔离”、“q.2 h.翻身、防压疮”、“三防护理”等, 加强医护沟通。
1. 2. 2 对护理标识卡展开五常管理工作 在施以规范化管理工作期间, 标识卡管理属于极为关键的一项工作。对此确保标识卡的正确应用, 确保通过标识卡的警示, 可以使得护理人员针对相关风险可以有效规避, 将出现安全隐患的几率有效降低属于护理标识卡干预的主要目的。安排专业人员合理应用五常法展开护理标识卡管理工作。制定五常法实施的规范工作要求, 落实五常法实施的计划和步骤, 随时做好评估并调整下一步工作。保证护理标识卡的有效指引作用、效率和品质。
1. 2. 3 合理展开护理标识卡使用培训工作 对于专科应用的护理标识卡, 针对科室质量控制人员, 要求护士长指导其就科室普遍发生的安全事故以及潜在的安全事故, 合理完成标识卡使用指引以及使用要求的制定, 之后针对所有护理人员以及护生展开培训工作。此外对于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的系列问题可以做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1. 2. 4 将护理标识卡加以持续质量改进 在施以护理质量控制期间, 护理标识卡属于关键内容, 利用科室自查以及护士长夜查等方法, 针对相关制度的落实做出有效保证, 确保可以顺利执行。此外在执行期间, 需要结合实际表现合理研究具体的整改措施, 配合制作对应的护理标识卡。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记录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包括用药错误、意外跌倒、院内感染、院内压疮、管道事件, 并计算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护士对使用护理标识卡前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的评定表, 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 满意度=十分满意率+满意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 低于对照组的20.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护士对使用护理标识卡前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使用护理标识卡后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65%, 高于使用前的56.5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几年, 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逐渐完善的情况下, 鼓励上报制度以及非惩罚性制度获得顺利应用, 最终证明出现护理差错同未进行有效警示以及提醒具有密切的关系[3]。多项研究表明[2, 4, 5], 因护理标识卡使用不到位而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15.1%~37.5%, 而实施有效护理标识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下降至2.8%~3.3%。护理标识卡的使用规范了护士的行为, 避免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表现出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 使得护理人员具有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增强, 从而使得治疗护理安全性得以有效提高, 使得护理不良事件出现几率显著降低, 最终使得护理质量有效提升。
标识腕带的充分应用, 可以确保护理人员对于患者进行有效辨识, 有效避免因为辨识错误最终出现系列不良事件的现象。此外可以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管理效率有效提高。针对无人看护患者以及存在意识障碍患者而言, 选择腕带加以干预, 呈现出更为显著的应用价值[6]。药品标识的有效应用, 使得治疗室以及抢救车内部的相关药品摆放获得有效规范, 可以有效防止出现混淆的情况, 从而降低出现用错药的几率。管道标识的充分应用, 使得护理人员具有的风险防范意识获得显著提高, 使得护理人员的识别能力获得显著提高。从而证明护理标识卡的有效应用, 可以将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出现系列不良事件的几率获得显著降低[7-10]。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 低于对照组的20.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护理标识卡后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65%, 高于使用前的56.5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总之, 护理标识卡的顺利应用, 除了可以对患者的个人利益加以保证之外, 对于护理人员可以进行有效保护, 最终有效实现护患双赢的目的。对此, 将护理标识进行规范作为一种有效方法, 可以将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进行有效规范, 对于护理安全进行有效保障, 使得护理质量得以显著提高, 从而对于患者住院环境的安全有序做出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 余琳.护理标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分析.现代护理, 2013, 4(1):78.
[2] 李贞.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应用效果探讨.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28):268-269.
[3] 金宁双, 张利华, 林秋娥.护理标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蛇志, 2013, 25(4):395-396.
[4] 陆克琴.护理标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探讨.临床护理杂志, 2013, 12(3):80-81.
[5] 麦淑明.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分析.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 5(3):157-158.
[6] 梁洁, 李红, 林平.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效果.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4):30-31.
[7] 张阿利, 王慧, 林芝. 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21):87-88.
[8] 王婷婷. 护理标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 母婴世界, 2016(16):169.
[9] 朱珏. 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32):111-112.
[10] 牛素桃, 盧敏, 宋敏. 护理标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 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9):8-9.
[收稿日期:2017-05-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