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在妇产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2017-09-12王海涛赵频郭俊丽
王海涛 赵频 郭俊丽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在妇产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进行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 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 每组50例。参照组单独进行宫腔镜手术治疗, 实验组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显效22例, 有效24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2%;参照组患者显效18例, 有效19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74%;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产科手术中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在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中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宫腔镜;腹腔镜;妇产科手术;临床应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5.050
近年来, 妇科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 而传统治疗方法中主要采用药物治疗, 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症状难以得到真正清楚[1]。
而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的方法能有效明确患者的盆腔疾病, 从而得到有效确诊, 提高了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有效率, 减少手术风险。因此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
12月行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分组, 分别进行单独宫腔镜及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 各50例。参照组患者年龄19~54岁, 平均年龄(38.15±6.26)岁。实验组患者年龄22~49岁, 平均年龄(35.61±5.65)岁。所有患者均无腹部手术史, 有子宫出血、不孕、盆腔疼痛等疾病, 绝经患者31例, 子宫肌瘤患者24例, 合并卵巢囊肿37例, 输卵管堵塞8例。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需要进行术前檢查, 如白带常规、尿常规及肝功等。参照组患者单独行宫腔镜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①术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与疾病知识。②术中清洗患者手术部位并充分消毒, 确保患者腹部充分暴露[2]。于患者脐部进行切口, 并在患者腹部置入腹针, 确保术中二氧化碳的供给量充足。对患者盆腔内情况进行仔细观察, 充分查明患者的盆腔疾病, 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在腹腔镜辅助作用下行宫腔镜手术。手术中需要对患者的阴道进行消毒, 扩张宫颈后, 放入宫腔电切镜。③宫腔清洗时, 一般采用电子膨宫泵, 密切监测患者子宫盆腔的动态变化, 防止盆腔发生病变。在宫腔镜镜体达到宫颈的底部时, 适当调低腹腔镜亮度, 直到宫腔底部投射光线清晰为标准, 从而顺利展开宫腔镜电切术[3]。④切割患者子宫内膜时, 切割厚度为3 mm, 对子宫浆膜层颜色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 确保子宫与肠管适当距离。⑤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药物指导, 对抗生素类药物的服用进行叮嘱, 发挥其抗感染的效果, 避免出现术后感染的现象。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疗效评定标准[4]:显效: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 无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患者术后的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 术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无效:患者在治疗后, 临床症状无改善并加重, 且并发症的情况较严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显效22例, 有效24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2%;参照组患者显效18例, 有效19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74%;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宫镜技术的发展, 宫腔镜与腹腔镜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 在妇产科手术中也采用宫腔镜和腹腔镜治疗的方法, 但单纯采用宫腔镜或腹腔镜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因此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的方法在妇产科手术中得到应用[5]。
其中宫腔镜治疗方法是先通过膨宫介质使子宫适当扩张, 通过光导玻璃纤维束或柱状透镜安置在患者子宫内, 并通过该物质介导将冷光源经过宫腔镜引入子宫内部, 从而可以直接观察子宫内的病变情况, 例如输卵管子宫口、子宫颈及子宫内膜等可见性病变。通过宫腔镜可以对子宫疾病进行确诊, 对子宫内膜息肉、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及宫颈炎性增生等进行观察, 并可以在宫腔镜引导中实施手术, 且手术创伤较小[6-8]。通过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的方法在妇产科手术中应用, 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盆腔病变情况及病变程度, 可以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大大提高手术效率, 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还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子宫不适等症状。与此同时, 还可以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外侧或内侧生殖器官进行观察, 且视野广泛。
宫腔镜在病情观察、定位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在相关工具的配合下能够使子宫内手术更多地运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 个别疾病则不适合通过宫腔镜检查诊断, 例如使用介质无法扩大子宫的患者, 或者盆腔积液、阴道积液的患者, 在临床治疗中首先要能够检查不同生理指标, 确定患者是否满足宫腔镜辅助宫内手术, 避免子宫空间较小, 宫腔镜无法使用, 子宫内膜病变诱发的患者子宫内膜薄弱, 容易受伤的现象出现[9]。和B超检查比较, 宫腔镜检查技术所具有的优势较为显著, 例如扩大观察角度、清晰观察视野、降低检查费用等, 所以, 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较为普遍[10]。endprint
本次研究中就妇产科手术中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将采用宫腔镜手术及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显效22例, 有效24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2%;参照组患者显效18例, 有效19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74%;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妇产科手术中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在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中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谭枚秀. 宫腔镜、腹腔镜在妇产科中的联合应用36例临床观察. 中国医学工程, 2011(2):128-129.
[2] 高伟超, 李佳, 刘侠, 等. 宮腔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效果探究.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18):53-54.
[3] 林初专. 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输卵管堵塞的临床效果观察.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23):4530-4531.
[4] 韩雷. 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的临床应用. 吉林医学, 2015, 36(5):930.
[5] 邓云. 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子宫纵膈的临床分析. 北方药学, 2013(11):102-103.
[6] 修丽杰. 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在妇产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 2015, 36(24):174-175.
[7] 许秋丽.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在妇产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4, 46(1):76-77.
[8] 梁蓉, 石通和, 贺丽娟, 等.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吉林医学, 2013, 34(28):5786-5787.
[9] 李秋香. 宫腔镜、腹腔镜妇产科临床联合应用.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31):95-96.
[10] 李哲田.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在妇产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27):78-79.
[收稿日期:2017-05-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