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胎汤治疗血热型胎漏、胎动不安的疗效及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2017-08-30宋艳文路志鹏付冬彦李瑞峰汪荣刘云辉
宋艳文 路志鹏 付冬彦 李瑞峰 汪荣 刘云辉
·论著·
悦胎汤治疗血热型胎漏、胎动不安的疗效及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宋艳文 路志鹏 付冬彦 李瑞峰 汪荣 刘云辉
目的 观察悦胎汤治疗血热型胎漏、胎动不安疗效观察及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100例血热型胎漏、胎动不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悦胎汤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黄体酮治疗。2组均治疗10 d。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孕酮及血β-HCG。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改善情况,统计临床综合疗效, 对2组保胎成功孕妇进行随访,比较2组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出血时间、出血量、腰酸胀痛、小腹疼痛坠涨评分及次症评分、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治疗组小腹疼痛坠涨、阴道出血、腰酸胀痛症状缓解时间短,见效快(P<0.05)。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β-HCG、孕酮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胎膜早破、难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活产儿、剖宫产率及早产儿率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2组低体重儿、巨大儿、 新生儿身长、胎儿窘迫、新生儿畸形、Apgar≤7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阴煎治疗血热型胎漏、胎动不安疗效确切,对妊娠的围生儿结局无不良影响,可以改善围生儿结局,具有应用价值。
悦肠汤;胎漏;胎动不安
中医学将妊娠期间阴道时有少量出血,或淋漓不断,而无腹痛、腰酸、小腹下坠等症状者,视为“胎漏”;将妊娠期间有腰酸腹痛、小腹下坠等症,或阴道伴有少量出血者,视为胎动不安[1]。胎漏、胎动不安属现代医学的“先兆流产”。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环境污染、高龄孕妇的增多,胎漏、胎动不安的发病率也升高,成为目前妇科临床研究的焦点之一。若能及时有效诊治可继续妊娠,否则易发生堕胎、小产或胎死不下,引发子宫失血、感染等,甚至还可导致女性不孕,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现代医学认为,母胎免疫-内分泌系统失调是先兆流产的主要发病机制,患者一般黄体功能不强,临床常用补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黄体酮进行支持黄体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围生儿结局[1]。但有研究证实,黄体酮对子宫收缩、免疫功能障碍、内分泌障碍和黄体功能异常所致先兆流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药物,对不支持黄体酮治疗的先兆流产会增加围生儿畸形的发生率[2]。中医药治疗胎漏、胎动不安历史悠久,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该病疗效确切,并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现代临床,但目前中医治疗多以肾虚血瘀辨证论治,采用血热辨证论治者较少,且多数研究为短期疗效评价,对围生期结局的报道也较少。本研究采用悦胎汤治疗血热型胎漏、胎动不安,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妇产科门诊(38例)及住院(62例)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8.63±4.44)岁;孕周7~14周,平均(10.25±0.4)周;病程1~7d,平均病程(3.56±1.63)d;首次妊娠33例;2次及以上妊娠67例,孕次2~4次,平均(2.13±1.03)次,自然流产史17例,人工流产史32例,流产次数1~3次,平均(1.28±0.15)次。对照组50例,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9.17±5.52)岁;孕周7~14周,平均(9.84±1.43)周;病程1~7d,平均病程(3.67±1.71)d;首次妊娠36例;2次及以上妊娠64例,孕次2~4次,平均(2.36±1.17)次,自然流产史19例,人工流产史28例,流产次数1~3次,平均(1.39±0.41)次。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妇产科学》。①病史: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妊娠14周内见少量阴道出血,时下时止,可伴有腰骶部胀痛或轻微下腹痛。②妇科检查:阴道畅,宫口未开,无妊娠物堵塞宫颈口。③实验室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血β-HCG升高。④B超检查:提示宫内妊娠活胎[3]。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4]中先兆流产的辨证标准,辨证为血热型,主要表现为妊娠阴道流血,色鲜红,腰腹坠胀作痛,伴有心烦不安,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有潮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或弦滑。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单胎妊娠;实验室检查孕酮15.94~25 ng/ml;B超检查可见完整胚囊,或有胎心、胎动存在;年龄20~40岁;在本市长期居住,能接受长期随访者;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排除子宫先天发育异常、生殖道畸形等引起的先兆流产者;子宫肌瘤、宫腔粘连、卵巢肿瘤、染色体检查异常者;男方重度少弱畸精症;近1周内服用治疗相关药物者;重度宫颈糜烂者、宫颈息肉出血者;体外受精胎儿;合并由滴虫、霉菌等引起的阴道炎;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IgM阳性者;过敏体质及对已知中药成分过敏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心、肝、肾系统严重病变,糖尿病;怀疑或确有酒精依赖、药物滥用病史,精神病患者;工作、居住环境经常变动,容易造成失访者。
1.5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卧床休息,同时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治疗,禁性生活,口服维生素E和叶酸。对照组:予黄体酮注射液(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0 mg/支)24 mg,1次/d,肌内注射,连续治疗10 d。治疗组:给予自拟悦胎汤治疗。药物组成:生地黄20 g,黄芩10 g,黄柏10 g,白芍10 g,炙甘草6 g,生山药12 g,续断12 g,茜草10 g,地榆15 g,血余炭10 g,海螵蛸10 g,黄芪10 g,升麻6 g,炒白术10 g,桑寄生10 g。10剂,每天1剂,水煎2次取汁400 ml,早晚2次温服。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1.6.1 孕酮及血β-HCG: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孕酮及血β-HCG。2组患者均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UniCel DxI800生产)检测血β-HCG,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孕酮水平。
1.6.2 临床症状:观察2组治疗前后阴道出血、小腹疼痛、腰酸等症状及舌苔、脉象变化情况。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相关标准,将出血时间、出血量、腰酸胀痛、小腹疼痛坠涨主症分为无、轻、中、重4级,分别赋予0、2、4、6分;次症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黄、大便秘结等次症分为无、轻、中、重4级,分别赋予0、1、2、3分。舌苔、脉象异常均计为1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各主要症状单项积分及总分,并统计临床疗效[5]。
1.6.3 临床综合疗效:痊愈:治疗后5 d内无阴道流血,小腹疼痛、腰酸胀痛等症消失;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基础体温保持黄体期水平;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治疗后7 d内阴道出血停止,小腹疼痛、腰酸胀痛等症状明显减轻;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基础体温保持黄体期水平;95%>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治疗后10 d内阴道出血已停止,小腹疼痛、腰酸胀痛等症状有所减轻;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胚胎发育与孕周基本相符;基础体温保持黄体期水平或有所波动;70%>证候积分值减少≥30%。无效:治疗后阴道出血超过10 d 未止,腰酸胀痛、小腹疼痛等症无减轻,甚至有所加重;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或小于孕周,胚胎发育不良或停止发育,基础体温波动较大或下降,甚至流产;证候积分值减少<30%[5]。
1.6.4 随访:对2组保胎成功孕妇进行随访,比较2组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结局。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出血时间、出血量、腰酸胀痛、小腹疼痛坠涨评分及次症评分、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而对照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及总分明显降低(P<0.05),而手足心热、小便黄、大便秘结等次症无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治疗组小腹疼痛坠涨、阴道出血腰酸胀痛症状缓解时间短,见效快(P<0.05)。见表2。
2.3 2组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治疗前后血β-HCG、孕酮水平比较 2组治疗后血β-HCG、孕酮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2组妊娠结局比较 对2组治疗有效孕妇进行随访,统计妊娠结局,结果显示2组胎膜早破、难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活产儿、剖宫产率及早产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n=50,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小腹疼痛坠涨阴道出血腰酸胀痛治疗组3.54±1.103.83±1.323.66±1.35对照组5.64±1.566.84±1.057.44±1.43t值6.53867.772417.4155P值0.02340.01530.0023
表3 2组综合疗效比较 n=50,例
组别β-HCG(mU/ml)治疗前治疗后孕酮(ng/m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14855.08±1142.5339742.41±2570.1818.73±3.1557.26±4.39对照组16163.92±2036.7428975.53±3461.6217.80±4.0242.31±5.51t值12.38529.43361.616711.3425P值1.37300.01270.08820.0346
表5 2组妊娠结局比较 例(%)
2.6 2组新生儿结局比较 对2组活产儿进行统计分析显示,2组低体重儿、巨大儿、 新生儿身长、胎儿窘迫、新生儿畸形、Apgar≤7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新生儿结局比较 例(%)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大及高领产妇的增多、环境污染的加剧,近年来自然流产率极大增加,尤其是早期自然流产发病人数占到自然流产人数的80%,严重影响孕妇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质量[2]。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环境污染、免疫因素异常、病毒细菌感染、染色体异常、过多接触化学物质、内分泌功能异常等都是早期先兆流产的原因,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黄体功能不全[6]。黄体酮主要来源于肾上腺、卵巢和胎盘等部位,能够有效地促进孕酮的分泌。妊娠期孕酮可抑制母体对胎儿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同时抑制对滋养细胞的排斥反应,从而有利于胚胎成功植入;对抗在妊娠过程中逐渐增强的子宫应激性,起到镇静子宫肌的作用。在妊娠早期(前12周),孕酮能够有效地维持妊娠,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而黄体功能不全可导致黄体酮分泌不足[7]。因此,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及时补充黄体酮可以有效地促进孕酮的分泌,促进子宫内膜成功地过渡至分泌期,为孕卵着床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还可以诱导子宫肌细胞增生肥大,降低孕卵着床后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力,确保孕卵能够安全着床。但是近年来报道,早孕早期大量使用黄体酮导致胎儿畸形,还可使女性男性化,增加孕激素保胎治疗婴儿心脏畸形的风险[8]。张春莲[9]研究显示,黄体酮的使用不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更加不会导致畸形,但是大剂量长期的使用黄体酮会导致孕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过量使用黄体酮,不但不能改善胚胎的发育,反而会导致稽留流产。因此建议在治疗先兆流产时要尽量少用黄体酮,避免黄体酮滥用。
中医学认为,胎乃本精与血相结而成,有赖先天精气之滋养及后天之补养。肾乃“先天之本”,“生胎之元”,能够“固本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是孕育的根本。肾气旺盛,冲任得固,胞宫安和;若肾气匮乏,则冲任不固,胎失所主。故临床治疗多从肾虚论治。但我们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现代临床血热型“胎漏”“胎动不安”也不少见。邢艺璇调查显示,肾虚证、脾肾两虚证及血热证是胎漏、胎动不安患者的常见证型,其中血热证占12.63%[10]。傅萍等[11]对598例先兆流产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研究显示,血热型病例数最多,占39.3%,且继续率最高94.0%。分析原因,现代女性忙于工作生活,精神压力大,七情郁结,五志化火;或熬更守夜,过食辛辣,火热内生,加之孕龄偏大,又多伴有人流、药流史,易形成血虚阴亏之体,阴虚内热,水虚不制火,火热升腾,阴血更亏,热扰冲任,络损血溢,迫血妄行而见胎漏。胎元需要母体气载血充养而正常生长发育。冲任气血充足,则胎元能得气载摄,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生化乏源,气生化不足,则气虚载胎无力,血少而胎失濡养。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不忘补中益气安胎。
本研究悦胎汤以保阴煎为基础方加减化裁而成,去熟地黄而重用生地黄,以滋阴清热,凉血养血,同时滋肾阴、填肾精,以滋补先天以养胎;白芍与地黄相配,敛阴养血;黄芩清热燥湿,凉血安胎,有“安胎圣药”之称;黄柏清热泻火,续断固冲安胎止血,且有助阳之效,意“阳中求阴”;山药健脾益气以摄血,还可养血生津,补肾涩精;配合甘草缓解止痛,为妇科常用药;加止血凉血之药茜草、地榆、血余炭以安胎;海螵蛸收敛止血,制酸止痛;升麻清热解毒,升举阳气而固胎;桑寄生有益肝肾、强筋骨、安胎;加入黄芪、白术与山药相配,补中益气固胎。方中诸药配伍,清热凉血止血,健脾益气摄胎。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采用保阴煎治疗的早期胎漏、胎动不安患者临床症状较黄体酮治疗后改善明显(P<0.05),且见效快(P<0.05),临床综合疗效优于佳(P<0.05)。
孕酮是衡量胎盘功能的重要指标。β-HCG能够刺激黄体产生雌激素维持妊娠,其水平的变化对先兆流产的预后具有判断作用。检测血清孕酮与β-HCG可以预测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可避免不必要的干预及重复检查[12]。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血β-HCG、孕酮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报道显示,先兆流产患者早期、足量、规律使用黄体酮,可以改善围生儿结局[13,14]。本研究对2组治疗有效孕妇进行随访,统计妊娠结局,结果显示2组胎膜早破、难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但由于样本量小,是否具有普遍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的观察。2组活产儿、剖宫产率及早产儿率、低体重儿、巨大儿、 新生儿身长、胎儿窘迫、新生儿畸形、Apgar≤7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保阴煎治疗胎漏、胎动不安对妊娠的围生儿结局无不良影响,可以改善围生儿结局,但综合疗效由于黄体酮,具有应用价值。
1 张玉珍主编.中医妇科学.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10-214.
2 杨霄,曾蔚越,徐爱群,等.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27-28.
3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3.
4 卫生部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1997.9-10.
5 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2.253-257.
6 陈洁萍.先兆流产的病因探讨.中国医药指南,2011,9:11-12.
7 邹雪荣,丁虹.黄体酮胶丸保胎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1,6:25-27.
8 冯晓娟.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早孕先兆流产的临床分析.中外女性健康月刊,2013,18:16-17.
9 张春莲.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分析.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126-127.
10 邢艺璇.胎漏、胎动不安中医证型与体质的相关性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
11 傅萍,楼毅云,刘晓荣,等.598例先兆流产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9:492-494.
12 魏璇,陈燕,张国英.血清孕酮与β-HCG联合检测预测先兆流产结局的意义.现代预防医学,2009,9:3781-3782.
13 周小英,张幼萍.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的疗效及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906-908.
14 陈丹,杨玲.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的疗效及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3856-3857.
10.3969/j.issn.1002-7386.2017.17.010
项目来源: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课题(编号:2016288)
065400 河北省香河县中医医院
R 714.51
A
1002-7386(2017)17-2600-04
201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