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自动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

2017-08-30蔡容燕吴少皎李淑妮

河北医药 2017年17期
关键词:血量全自动胆红素

蔡容燕 吴少皎 李淑妮

·护理研究·

全自动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

蔡容燕 吴少皎 李淑妮

目的 分析与探讨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行全自动换血疗法治疗中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80例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接受全自动换血疗法治疗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在全自动换血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患儿护理干预基础上,对研究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患儿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0.0%(20/40),对照组患儿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7.5%(19/40),2组患儿胆红素换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各项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各项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极具安全性与可行性,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全自动换血疗法;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综合护理

中枢神经毒性是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主要危害,胆红素脑病患儿大多会伴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而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早期积极干预是对胆红素脑病进行有效预防的重点与关键[1-3]。当前有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是全自动换血疗法,该方法可及时降低患儿体内血清胆红素,避免患者发生胆红素脑病[4]。而在全自动换血治疗过程中,还应该对新生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帮助提升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5,6]。本研究为分析与探讨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行全自动换血疗法治疗中的综合护理干预,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全自动换血疗法治疗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80例,对其治疗过程中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在我院接受全自动换血疗法治疗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体重1 171~3 241g,平均(2 251±152)g,足月儿22例,早产儿18例,32例患儿换血日龄3~7d,8例患儿在7d以上。患儿原发因素:ABO溶血症15例,G-6-PD缺乏症13例,败血症6例,早产因素2例,原因不明4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体重1 169~3 249g,平均(2 255±148)g,足月儿23例,早产儿17例,30例患儿换血日龄3~7d,8例患儿在7d以上,2例患儿出生后30h。患儿原发因素:ABO溶血症12例,G-6-PD缺乏症12例,败血症7例,早产因素3例,原因不明6例。2组患儿性别比、体重、日龄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换血疗法

1.2.1 换血前处理:①对新生儿全血细胞计数、肝功能、血液培养与血液交叉试验等进行常规检查;②常规对症治疗。即:换血1.5h前为患儿输入1g/ml、20%的白蛋白,以帮助患儿血管内外的胆红素能够与白蛋白融合/中和,使换血疗法治疗效果得以提升。换血前大约4h禁食,确保患儿胃内物质排空,避免患儿出现呕吐现象,以导致吸入性肺炎。③持续蓝光治疗;④耐心为患儿家属宣传与讲解关于换血治疗的支持,保证患儿家属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⑤用物准备。治疗巾、无菌手套、无菌剪刀、NS100ml、5U/ml的肝素钠液20ml、三通管、延长管、输血管、输血泵、心电监护仪、电极片、血压袖带、开放式辐射抢救台、电子称、20ml注射器、一次性引流瓶、套管针、肝素帽、保护膜、头皮针、消毒液、棉签、新生儿动静脉同步换血监测单、抢救药品及物品,如:氧气、吸痰器、纳洛酮等。

1.2.2 选择血源:①Rh溶血患儿。选择和患儿ABO系统同型、Rh系统和患儿母亲同型的血液,确保血液新鲜度;②ABO溶血症。选择AB型血浆与O型浓缩红细胞;③原因不明与G-6-PD缺乏患儿。选择和患儿血型相同的新鲜血液。

1.2.3 全自动换血治疗方法:①双人核对医嘱。洗手,核对姓名及住院号,确认患儿身份;②将患儿置于辐射抢救台上仰卧,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双人查对血液的有效期、质量和外包装是否完好,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编号、血量、血液种类、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准备输入及输出装置。输入装置:输血管连接三通管及延长管,用0.9%氯化钠溶液排气,接上血液,排尽0.9%氯化钠溶液,装在输血泵上,调好需要输入血液的总量及每小时需要输入的血量,输入血量的速度为换血前10min0.5ml·kg-1·min-1,之后为1ml·kg-1·min-1。输出装置:裁剪过的输血管连接三通管及延长管,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排气,将输血管末端连接有刻度的一次性引流瓶,安装在输血泵上,调节好需要输出血液的总量及每小时需要输出的血量,输出血量与输入血量的速度一致。将5U/ml肝素钠20ml通过延长管连接上输出装置的三通管上,速度2ml/h;③穿刺点常规消毒3遍,24G留置针建立动脉通道一条,静脉通道两条。动脉通道连接输出装置,静脉通道一条静脉输液,另一条连接输入装置,同时启动输入及输出装置。启动前称血液重量。换血中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每15分钟测血压1次、称血液重量,计算出输入血量[计算方法:输入血液重量×血液比重(1.05~1.06)=输入血量],观察一次性引流瓶上的刻度,记录输出血量,保证输入与输出的血量一致(有误差不超过患儿总血量的10%);④换血结束,留取各种检验标本,拔除动脉留置针,按压止血,光疗,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皮肤黄疸情况。

1.2.4 患儿换血后的处理:完成换血治疗后24h,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同时监测患儿的血红蛋白与胆红素值,10ml/kg浓缩红细胞行常规输注,同时对患儿行蓝光照射治疗,行3d抗生素持续治疗,纠正患儿电解质紊乱现象。

1.3 护理方法 在全自动换血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即:对患儿手术室消毒、紫外线照射、禁食4h,确保患儿静脉、动脉通畅等。在对照组患儿护理干预基础上,对研究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3.1 术前干预:①治疗环境准备。严格消毒患儿手术室环境,通过紫外线加以照射,通过消毒液对手术室地板进行湿拖,确保室温为25℃左右;②换血前4h患儿禁食,必要情况下,通过胃管将患儿胃内容物抽空;③严格遵从医嘱认真交叉配血,同时对患儿做好血清胆红素、血常规、血钙、血生化等检查,根据无菌操作确保患儿静动脉通常,恒温箱内加温血液到大约34℃,依照患者实际情况备好备用的抢救用品。

1.3.2 术中干预:①手术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同时做好记录;②确保患儿静动脉的通畅,患儿排血通道加5U/ml肝素的生理盐水,输入速度平均2ml/h,避免堵管或者感染;③在临床换血期间避免注入空气或者凝血块;④治疗15min对出血量与入血量进行记录,并依照患儿实际心功能调整血液输入速度,输入血量的速度为换血前10min0.5ml·kg-1·min-1,之后为1ml·kg-1·min-1。同时相应提升输血泵速度,确保出入血液速度具有同步性,防止患儿血压出现大幅度波动而引发坏死性结肠炎、颅内出血等临床并发症;⑤ 28~36℃的血液输入温度,避免温度过高而导致溶血现象或者温度过低而导致输血反应。

1.3.3 术后干预:①完成换血手术前再次检查患儿血生化、血常规、血钙、血清胆红素以及血糖等,对换血治疗结果加以了解;②完成换血治疗后,将动脉留置针拔出,通过无菌纱布加压止血,对穿刺部位出血、渗血或是否形成血肿等进行观察,对患儿面色变化与生命体征等进行密切观察。注意患儿是否出现低血糖、抽搐等异常情况;③术后禁食大约4h,患儿病情平稳后可进食糖水;④根据医生嘱咐持续蓝光治疗。

1.4 换血前后患儿各项指标监测 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换血前后的电解质、胆红素、血糖、血常规以及pH值等进行检测,同时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2 结果

2.1 2组患儿胆红素变化比较 2组患儿换血后胆红素都呈现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儿总胆红素换出率50.0%(20/40),对照组患儿总胆红素换出率47.5%(19/4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指标研究组换血前换血后t值P值对照组换血前换血后t值P值间接胆红素412.68±122.70201.68±63.437.941<0.05364.63±97.34176.13±29.004.506<0.05总胆红素 430.34±121.89216.84±63.658.188<0.05390.14±107.61193.41±37.854.935<0.05

2.2 2组患儿血糖、电解质、血常规变化及pH值变化比较 换血后,2组患儿血糖、电解质、血常规变化以及pH值与换血前比较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各项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儿收缩压、心率以及呼吸变化比较 与换血前比较,2组患儿换血后收缩压、心率以及呼吸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各项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换血期间与换血后研究组患儿均未出现血栓栓塞、心力衰竭、败血症、坏死性结肠炎及出血等临床并发症,对照组患儿,出现出血并发症1例,出现血栓栓塞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儿血糖、电解质、血常规变化及pH值变化比较 ±s

表3 2组患儿收缩压、心率及呼吸变化比较 ±s

注:1mmHg=0.133kPa

3 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的病理性危害主要是其本身具有的神经毒性,造成患儿出现胆红素脑病,80%~90%的幸存者会出现智力发育、听力以及视力等神经系统后遗症[7]。当前临床换血疗法是对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降低患儿体内异常间接胆红素,确保其稳定在安全水平,避免患儿发生胆红素脑病,并将在患儿血液与红细胞中附着的游离抗体去除[8,9]。该治疗方法经历从患儿脐静脉至外周静脉、从人工抽注至自动抽注、自单管至双管等升级过程[10]。在全自动换血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过程中,应对患儿行有效、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提升患儿临床治愈率,改善患儿各项指标[11,12]。输血泵采用半挤压方式的工作模式,避免破坏血液中的红细胞而发生溶血。换血前,采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两个输血泵控制输入血量及输出血量,并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输血管,设置输入血量及输出血量的速度相同,使换血过程中处于全自动、完全封闭的回路状态中按设定好的速度自动、同步、均速、缓慢进行,并通过电子称称血液重量计算出输入血量,观察一次性引流瓶上的刻度,记录输出血量,保证输入与输出的血量一致,可避免因误差而引起的输入血量及输出血量不一致而导致的并发症,减少感染的机会,节约人力。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儿在换血后的胆红素都呈现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儿总胆红素换出率50.0%(20/40),对照组患儿总胆红素换出率47.5%(19/40),2组患儿胆红素换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2组患儿血糖、电解质、血常规变化及pH值与换血前比较,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各项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换血前比较,2组患儿换血后的收缩压、心率以及呼吸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各项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极具安全性与可行性,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1 王素珍.微泵控制全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与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94-95.

2 高静,刘桂玲,陈宝昌,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经中心静脉置管全自动换血术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122.

3 焦培艳,聂倩,谢松敏,等.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护理学报,2009,16:51-52.

4 梁丽清,汤菊妹,刘巧红,等.全自动换血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应用及护理.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6:564-566.

5 欧阳玉.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144-145.

6 庄艳云,张小园,叶丽芹,等.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319-320.

7 曲颖波,张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648-3650.

8 胡永群,朱立珍.50例新生儿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66-667.

9 黄毅.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体会.广西医学,2013,41:649-651.

10 李敏,简少霞,范玲茹,等.新生儿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疗法的护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62-63.

11 丁敏,芦玮玮,张晓兰,等.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效果观察及护理.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55-56,72.

12 李敏,简少霞.新生儿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疗法的护理.山西医药杂志,2010,39:911-912.

10.3969/j.issn.1002-7386.2017.17.049

570311 海口市,海南省人民医院

R

A

1002-7386(2017)17-2718-03

2017-04-14)

猜你喜欢

血量全自动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LVEF、NT-proBNP联合cTnI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咔吱兔的全自动生活
全自动发明机
全自动指示表检定仪标准装置
全自动洗衣机
膀胱冲洗液中加入去氧肾上腺素在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