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高中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
2017-08-04诸俐
诸俐
【摘要】所谓“任务驱动”原本是一种教学方法。这个概念被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用来给作文命了个名,因而出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个热名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下增加明确的写作任务,这只是题型的完善,它仍属于材料作文的范畴。但由于近年来作文材料选择上呈现着新特点,材料后又增加了新的任务指令,这让学生在作文中出现新的问题。本文我就谈谈此类作文命题的新变化,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写作议论文出现的新问题,以及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任务驱动 材料作文 写作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78-02
一、新形势下的作文命题变化
纵观近几年来全国新课标卷和四川卷的作文,发现其命题出现了如下变化趋势:
1.就材料内容来看,由蕴含着深刻道理的一句名言、一首诗或一个寓言、一个故事,过渡到关注自己的身边的生活(如2013年四川卷),进而再到现在的贴近社会生活的带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如2014年全国卷Ⅱ动物园喂食事件,2015年全国卷Ⅰ女儿举报父亲在高速路打电话)。
2.就材料特点来看,材料具有争议性、对立性、多解性,能充分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的特点,换言之,从不同的角度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众说纷纭。(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015年全国卷Ⅰ)。
3.就写作要求来说,在叙述作文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任务型指令。如2015年全国卷Ⅰ在材料后设置如下任务与要求:“ 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这其中包含了对写作文体的要求(信件格式),对写作对象的限制(只能给小陈、老陈、警方、网友、媒体中的一方写),对内容的要求(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以及对思维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多角度辩证思考)。正如张开老师指出的“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1],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对抗考生作文套作的毒瘤,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说理、论证。
4.从思维要求的角度来说,题目越来越强调思辨性。仅从题干“综合”“权衡”“选择”这些字眼里,我们就能读到当今写作多方位思考、多维度说理的要求。再加上命题所选的材料本身就具有争论性,所以更能考察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若学生偏激看待问题,那么在行文中也难以自圆其说,合乎情理。
以上四点其实就是当前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
二、新变化下的学生新问题(以学生考试作文为例)
任务驱动型作文也属于材料作文,因此在这里不再对以前的新材料作文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冗述,而只谈谈在任务驱动下的议论文写作中学生出现的新问题。
1.对任务避而不答。
例一: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作文材料(略)
学生病文:在平凡中演绎精彩
(首段)一滴小小的水珠却能折射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个平凡的人也演绎着自 己的精彩的人生。——(中间段落)用田中耕一、居里夫人、刘玉美的事例论证“平凡中孕育着精彩” “平凡中演绎着精彩” “平凡中成就着精彩”。——( 结尾段)平凡不等于平庸。平凡的我们在平淡的生活中,也一样能够创造出精彩的世界,不是吗?
分析:整篇文章最大问题是全文无一句话照应材料,因此让人无从知晓“在平凡中演绎精彩”究竟指向材料中的大李、老王还是小刘,也就没有完成回答试题中的“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的任务。
2.对材料不理不睬
例二:2016年成都市“二诊”考试作文
学生病文:让阳光洒向世界
首段:视力残障者可带导盲犬进站乘车,这一条例的实施,让一些人产生了担忧:吓到孩子,让过敏人群感染。诚然,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但我们是否也应该关爱这些有生理缺陷的人?这些盲人眼中的世界已一片漆黑,我们难道要让他们的心灵世界也蒙上阴霾?我们应该对他们心存关爱与包容。小孩可以安抚,当我们将这些道理讲给孩子们听后,这些善良的孩子还会怕吗?让我们用爱点亮盲人的世界。
中间段落:联系官东事例论证他的爱化作了阳光,洒向长江,温暖了人心;论证王宽将他的爱化作了阳光,洒向孤儿,温暖了他们的心;用莫振高的事例论证他的爱化作光明烛,在天上熠熠生辉。
结尾段:让我们摒弃自私,让自己的爱化作阳光,洒向世界。
分析:这篇文章首段利用材料引出了中心观点,中间段落的论述语言简洁流畅,直及主题,但遗憾的是除了在首段利用材料引出观点关键词——关爱外,其余部分则完全抛开材料大谈“关爱”这个话题。这样做,在一般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中是正确的,但在任务驱动型作文中则欠妥,因为题干要求中有“对此,你有何看法?”的任务指令,它要求这个文章就事论事,如果不就事论事,则是丢开材料空泛议论。
3.过于局限材料(内容空、立意低)
例三:2016成都七中“二诊”模拟作文
学生病文:我看小区的街区化
随着时代发展,交通问题成为了一个大问题,于是便有人提出了推动街区化的建议,而我却并不赞成这样的观点。(首段)
街区化真的能够减轻交通压力吗?(接下来一段围绕此问题空议论)
交通压力不能靠其他方式缓解吗?(接下来一段围绕此问题空议论)
使小区街区化有哪些弊端呢?(接下来用一个自然段谈安全问题,又用一个自然段谈环境的卫生和噪音污染)
我不赞成小区街区化,请别夺走我们已不多的乐土。(尾段)
分析:这篇文章和前面两篇例文截然不同,它的题目及正文都直接对准此次作文的任务要求——“对此,你有何看法?”看起來似乎合乎要求了,但这样的文章在就事论事中过分局限于材料。就事论事、议不离事并不意味着限制思维,写作者一样应该扩展思维的宽度,联系生活中人与事,联系类似材料进行类比、辨析,或结合反面材料对比,分析材料背后的核心价值观。其实我们抓住材料本身可以小见大,挖掘思维的深度,要善于从现象层面的事件透析到背后的深层次因果,可以从材料中的“打开小区和大院”中读到开放、创新、改变、共享,从“封闭小区”中读到安全、保障、尊重、传统。将二者结合,可以读到在保障与尊重的前提下改变、共享,在创新中继承等意思。
4.封闭的自圆其说
例四:材料同例二(2016成都七中“二诊”模拟作文)。
学生病文:
在文章写作谈及材料时,甲学生写到:“视力残障的人应受到更多的关心与尊重,一条导盲犬如同他的眼睛,所以我们应以一颗宽容理解之心让视力残障的人与他的导盲犬一起进站乘车。”乙同学写道:“多一份理解,便多一缕和煦的春风。《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的正式实施,使视力残障者可带导盲犬进站乘车,许多人都理解,但或有一些问题存在,如小孩怕狗,敏感人群感染,但我相信理解的微风能抚平孩子的情绪,能带走过敏者的感染源。
分析:对比两则片段,甲学生仅仅关照了材料中视力残障的人得出结论,眼里只有主要人物、核心事件,而乙学生关照对象除了视力残障的人外,还兼及小孩和过敏者,在关注议论非核心人事时没有喧宾夺主或平均使力,而仍然将重心落在视力残障的人上,这样使论证更具说服力。乙在思维上更全面、辩证,也更吻合作文题干中“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的任务要求。材料本身往往具有争议性,所以要求我们在写作中应多角度多方面综合考虑,“权衡”、“判断”变封闭的自圆其说为开放的文明的交流,观点态度在碰撞中得到统一。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许多同学在写作中要树A就必须倒B的一棒子打死的现象。
5.贴统一的标签
例五:由于现在的材料大都具有争论性,常常涉及多种观点、做法,因此作文中常出现以下题目——《论事物的两面性》《事有利弊,谨慎权衡》,有同学认为这样的题目似乎是“万金油”,适用于很多争论性材料作文,其实这种贴统一的标签的做法会让你的作文在审题立意上迷失方向。
三、新问题的应对策略
1.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是新材料作文。我们仍需重视并加强对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材料选择与运用等方面的训练。
2.针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以及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在议论文写作中强化几个意识:
(1)强化任务意识,就事论事。在认真审读材料之外必须仔细审读材料后的要求,特别是一些隐性信息,明确任务指向,就事论事,议不离事,避免将此类议论文写成了话题作文。
(2)强化论证有力意识。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在就事论事的过程中注意联系生活中人与事,联系类似材料进行类比、辨析,或结合反面材料对比,避免空乏议论,并注意论述语言的简洁准确。
(3)强化论证专一意识。应围绕材料中的事情,由问题的争议性、复杂性理顺自己对事件的立场或态度。不要被材料中的多个观点立场牵着鼻子走,我们只需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论其一点,避免论的点多,但没有一点说深议透。
(4)强化思维的全面、深刻、准确意识。切忌粗糙表态、轻易否定、一棒子打死的现象,应辩证的看待问题;依“事”说理,以小见大,呈现思维的深度与准确度。提倡学生利用课上、课下时间,在学校、家中,与父母、朋友多交流思想,发表你对身边的事情的看法和观点,同时也要留意他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注意评论要做到有理有据,入情入理,切忌偏颇。
(5) 强化阅读意识。尤其是要多读报,多关注一些时事话题、时事评论,并及时加以收集整理。
3.多練手。特别要多写时评。只有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写作习惯,流畅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 [J].语文学习,2015,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