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锥体束CT对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的定位价值

2017-06-29韩晓梅许浩牛玉明

海南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牙列牙根定位

韩晓梅,许浩,牛玉明

(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湖北十堰442000)

锥体束CT对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的定位价值

韩晓梅,许浩,牛玉明

(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湖北十堰442000)

目的研究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的特点,进一步探讨锥体束CT(CBCT)对其定位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发现的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患者106例,通过CBCT扫描获得三维影像资料。结果106例患者的男女比例1.97:1,发现多生牙119枚,其中腭侧96枚(80.67%)、唇侧5枚(4.20%)、牙列间18枚(15.13%),锥形37枚(31.09%)、结节形2枚(1.68%)、类切牙形77枚(64.71%)、不规则形根3枚(2.52%),倒置生长43枚(36.13%)、水平或斜向生长32枚(26.89%)、正位44枚(36.98%)。结论CBCT能够准确定位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充分显示其数目、形态、朝向、发育钙化程度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其三维成像技术为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的外科手术拔除及后期的正畸修复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埋伏多生牙;锥体束CT;定位分析

多生牙发生于颌骨的任何部位,可单发、也可双侧生长,主要好发于上颌前牙区,尤其常见于上颌中切牙之间(称“正中额外牙”)[1]。多生牙的形态、大小及矿化发育程度差异较大,其形态被划分为圆锥形、结节形、不规则形和补充形。临床研究显示多生牙可能导致含牙囊肿,乳牙滞留,恒牙迟萌或不萌,邻牙异位、拥挤、旋转及牙根吸收[2-4]。因此,多生牙的早期发现和正确诊断对预防并发症、降低手术损伤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研究非综合征型多生牙特点,进一步探讨CBCT对其定位分析,为后期的外科手术拔除及正畸修复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06位患者,其中男性71例、女性36例,男女比例1.97:1,年龄4~52岁,平均12岁。

1.2 影像学检查设备及方法使用德国Sirona公司的ORTHOPHOS XG三合一锥体束CT(CBCT)进行扫描。参数:管电压85 kVp,管电流15 mA,扫描视野8 cm×8 cm,灰阶12 bit,体素150 μm。通过Galaxis XG3D操作系统处理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从轴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任意断层,曲面全景图观察多生牙的数目、形态、朝向、发育钙化程度、位置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

1.3 分类方法按照马绪臣分类方法[5],将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在牙列中的位置分为6大类:Ⅰ型,多生牙位于邻近切牙长轴的腭侧且位于牙根尖的冠方;Ⅱ型,多生牙位于邻近切牙长轴的腭侧且牙体大部牙位于牙根尖的根方;Ⅲ型,多生牙位于牙列中央且位于牙颈部(水平阻生或为正常方向);Ⅳ型,多生牙位于牙列的根尖区或根尖上方(倒置阻生或为正常方向);V型,多生牙位于牙列根尖区之唇侧;Ⅵ型,多生牙位于牙列腭侧且垂直向位置介于Ⅰ型和Ⅱ型之间。

2 结果

106例患者共有多生牙119枚,单发93例(87.84%)、双发13例(12.26%)。测量多生牙牙体长度为6.09~20.15 mm、平均约(11.35±0.72)mm,牙体最大直径3.12~8.29 mm、平均约(4.69±0.65)mm。其中牙根弯曲24枚(20.17%)、不弯曲95枚(79.83%),与邻近恒牙接触87枚(73.11%)、不接触32枚(26.89%)。以牙冠为标准按生长方向分类:倒置43枚(36.13%),水平或斜向生长32枚(26.89%),正位(与前牙牙体长轴平行)44枚(36.98%)。根据马绪臣分类方法:Ⅰ型41枚(34.46%),Ⅱ型32枚(26.89%),Ⅲ型7枚(5.88%),Ⅳ型11枚(9.24%),Ⅴ型5枚(4.20%),Ⅵ型23枚(19.33%)。按多生牙形态及在牙列中位置分类,见表1。

相对于全景曲面体层影像的二维重叠影像干扰,CBCT的三维重建技术,能更直观、更准确地定位多生牙及与周围邻近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表1 多生牙位置及形态分析(枚)

图1 多生牙患者(箭头指向多生牙)注:A,曲面体层影像仅显示上前牙区双多生牙,一个倒置生长位于11根方、另一个正向生长与21重叠;B~E,CBCT影像明确定位双多生牙分别位于11和21的腭侧,21腭侧多生牙正向萌出,11腭侧多生牙倒置生长、牙根向近颊弯曲且根尖孔未完全闭合、牙冠靠近鼻底。

3 讨论

多生牙作为常见的口腔疾病,乳、恒牙发病率分别为0.2%~0.8%、0.5%~5.3%,男女比例为1.18:1~4.5:1[6];正中额外牙为0.15%~3.8%[7]。Chou等[8]研究6 423例台湾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发现,多生牙发病率为2.6%,男女比例为1.69:1。而唇腭裂、锁骨颅骨发育不全、法布里病、埃莱尔-当洛综合征、毛发-鼻-指(趾)综合征和加德纳综合征患者的多生牙发病率更高[6,9]。

尽管现代口腔医学对牙齿的形态发生、分化有更清晰的进展,但多生牙的病因和分子机制目前仍然不明。研究显示基因和环境是多生牙产生的重要因素,而部分研究者推测其发生机制可能是返祖、系统发生或牙胚二分化现象[4,6-7]。回顾以往文献,极度活跃的牙板产生额外牙胚这一推论得到更多研究者的支持[10]。因多生牙占位引起的异常牙间隙,乳牙滞留,邻牙迟萌或不萌,恒牙移位、旋转、畸形、牙根吸收等一系列并发症,最终将导致严重的错颌畸形;同时多生牙也可引起含牙囊肿及周围牙槽骨吸收[3-4]。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和解决要求多学科联合支持,从外科手术拔除到正畸修复治疗,直至最终获得正确的咬合关系。而完善的临床检查和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是良好预后的基础。

早期,埋伏多生牙检查大多采用根尖片和全景曲面体层摄影技术,但其图像处理时部分影像丢失及周围解剖结构影像的重叠干扰,使原本局限的二维成像更加失真[11]。这一弊端很大程度影响着临床医生对埋伏多生牙的正确评估。随着口腔专业发展,多层螺旋CT逐渐应用于颌面部牙科检查中。多层螺旋CT的三维重建原理是将扇形扫描的一维影像数据重建为二维图像、再堆砌二维图像生成三维影像,其最终获得的图像金属伪影较重,尤其对于颌面部牙体这类细小的组织结构;同时多层螺旋CT的高射线量并不适用于颌面部的常规检查。而CBCT的二维锥形束扫描方式可直接聚焦特定部位、缩小扫描范围、减少成像处理时间,快速生成三维图像并显著降低射线剂量。区别于同样可以三维成像的多层螺旋CT,CBCT高敏感度和高空间分辨率,使其在颌面部硬组织长度测量上的绝对误差值明显低于多层螺旋CT[12]。

尽量保存牙槽骨形态、降低外科创伤、把握埋伏多生牙拔除术中的去骨量,对临床医生是个挑战。通过CBCT影像资料,临床医生在术前准确判断多生牙形态及位置方向、测量邻近重要解剖结构的距离,从而制定更加完善的手术计划、优化手术进路、精确手术范围、减少去骨量、简化取牙过程并降低邻近组织(如邻牙牙根、鼻腭神经等)损伤风险。同时,临床医生也能预测随着年龄增长多生牙的矿化发育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的变化,为确定拔牙时机及后期的正畸修复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CBCT的低射线量、高敏感度、高分辨率及快速三维立体成像,在埋伏多生牙的临床诊疗中成为日益重要的高效检查方法。

[1]Rajab LD,Hamdan MA.Supernumerary teeth-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 survey of 152 cases[J].Int J Paediatr Dent,2002,12(4):244-254.

[2]Lin YT,Chang SW,Lin YT.Delayed formation of multiple supernumerary teeth[J].J Dent Sci,2009,4(3):159-164.

[3]Patil S,Maheshwari S.Prevalence of impacted and supernumerary teeth in the North Indian population[J].J Clin Exp Dent,2014,6(2):116-120.

[4]Parolia A,Kundabala M,Dahal M,et al.Management of supernumerary teeth[J].J Conserv Dent,2011,14(3):221-224.

[5]马绪臣.口腔颌面锥形束CT的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22.

[6]Wang XP,Fan J.Molecular genetics of supernumerary tooth formation[J].Genesis,2011,49(4):261-277.

[7]Szkaradkiewicz AK,Karpinski TM.Supernumerary teeth in clinical practice[J].J Biol Earth Sci,2011,1(1):1-5.

[8]Chou ST,Chang HP,Yang YH,et al.Characteristics of supernumerary teeth among nonsyndromic dental patients[J].J Dent Sci,2015, 10(2):133-138.

[9]Tuna EB,Kurklu E,Gencay K,et al.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evaluation of inverse impaction of supernumerary teeth[J].Med Oral Patol Oral Cir Bucal,2013,18(4):e613-e618.

[10]Takahashi K,Togo Y,Saito K,et al.Two non-syndromic cases of multiple supernumerary teeth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Medicine,and Pathology,2016,28(3):250-254.

[11]Patel S,Dawood A,Whaites E,et al.New dimensions in endodontic imaging:part1.Conventional and alternative radiographic systems [J].Int Endod J,2009,42(6):447-462.

[12]Al-Ekrish AA,Ekram M.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assessment of dental implant site dimensions[J].Dentomaxillofacial Radiol,2011,40(2):67-75.

R782.1

B

1003—6350(2017)11—1870—02

2016-12-07)

10.3969/j.issn.1003-6350.2017.11.053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编号:2014D2102)

牛玉明。E-mail:569742586@qq.com

猜你喜欢

牙列牙根定位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根管治疗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142例临床体会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复合树脂加玻璃离子夹层修复老年牙根面龋的应用效果
正畸性牙根吸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