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学优生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7-06-23袁春燕
袁春燕
【摘要】本文论述了走进学优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优生背后的心理问题,也是教师不容忽视的重要职责。教师要关注学优生背后的心理问题,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优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优生 心理问题 应对策略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63-02
我从团委韦老师那里得知,少先大队干部小红想转学。小红也是我所教的学生,学习勤奋,成绩不错,学生干部工作也很出色,准备进入毕业年级了,在这个关键时期,是什么原因让她产生想转学的念头呢?
一、深入交谈,了解原因
带着疑问,我寻找合适契机与小红谈心,在交流中,开始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从小红的陈述中,我得知,小红是个留守孩子,她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到外地做生意,一直把她寄养在姥姥家,让她和舅舅一家生活在一起。姥姥重男轻女,对这个外孙女不够关心,舅舅、舅妈为谋生计,忙碌中也忽略了她。尽管生活上不存在困难,但因为缺乏关爱特别是缺乏来自父母、身边亲人的关爱,她的内心世界一直都是孤独的,甚至产生了一些她这个年龄不应有的一些想法:想早早脱离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谈起她的父母,她说对于这样不负责任的父母已经没有感觉了,她已经不在乎也不需要父母的爱了。谈到这个话题,小红的情绪还是比较激动的,或许在长期的一次又一次的期盼中,那颗渴望父爱、母爱的心逐渐被冷漠的相待所冷却。看到她那冷漠的神情、冷冷的话语,我似乎听到这个女孩心碎的声音。
这个在父母、亲人忽略中成长的少女,内心却很倔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从小学开始,她就很努力学习,一直担任班长,被同学们亲昵地称为“老班长”。在众人面前表现出优秀的一面,既赢得老师们的喜欢也得到同学们的尊敬。从小学进入我校就读后,她也一直表现得不错,还被同学们戏称为“学霸”。可是,尽管小红因成绩优秀而被同学们所认可,但在她心里,看到班上的同学不曾努力学习或者不用付出太多有时成绩却跟她相差不大甚至有时成绩还超越她,她的内心就产生了巨大的失衡感,觉得自己拼命学习,只是取得这个只能称之为“理想”的成绩,别人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就能考出好的成绩,使她产生了较大的挫败感,甚至有时还产生了自卑感。而且看到班上的女同学每天都开开心心的,有些同学成绩尽管不是很好,但兴趣特长多,阳光快乐地学习、生活,她也很羡慕他们。不知不觉中,她觉得与这些同学有很大的距离,有时觉得很难融入到同学之中。这次引发她想转学的导火线是班上一个嘴碎的男孩子当着同学们的面直接说她皮肤黑黑的,长得不好看,导致她内心所隐藏着的不满、排斥等情感爆发出来,导致她想逃离这个环境,想离开这些她感觉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有距离感的同学。
通过倾听小红的陈述和对她进一步的了解,我总结出小红想转学的原因主要有:
(一)家庭原因。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其对曾经期盼的父爱与母爱深感失望,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长期与姥姥、舅舅一家生活,因姥姥的重男轻女、舅舅关注不到,没能产生亲人之间的浓浓亲情。缺乏爱与安全感使这个好强而又倔强的女孩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渴望以自身优秀的成绩得到他人更多的关注或者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学校原因。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关注是她勤奋学习的动机之一。小学时因为成绩优秀、表现突出使她在师生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与评价。到了初中,除了对成绩的评价,才艺、能力、长相等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同学之间的欣赏、评价的多元性使她不再是班上瞩目的焦点,她产生了较大的失落感。而同学语言上的伤害又刺痛了她敏感而自卑的内心,这是其想转学的直接原因。
(三)自身原因。分析小红个性,其自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既好强倔强又自卑敏感,表现在对父母其实还是很在乎但又表现出对父母迟来的爱的冷漠上;也表现在对其他同学的评价上,有时既瞧不起班上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有时又羡慕他们拥有多项兴趣特长,羡慕他们开心快乐地生活。这种矛盾心理致使她情绪多变,心理起伏较大,有时充满自信,有时又忧虑重重。当出现一些对其不好的评价时,她就想通过换新的环境重新努力,以保持他人对她的高度评价,保持作为一名学优生的优越感。
二、心理辅导,转变观念
(一)运用同理心与小红建立信任关系
我既是小红班上的任课教师,又在学校担任领导职位。尽管平时小红与我关系较为融洽,但她剛来到“心灵港湾”心理咨询室时,戒备心较强。为了打消她的顾虑,我先从其最近的一次检测成绩说起,对她取得的优异成绩予以肯定,然后询问其近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说到这个熟悉的话题,小红放下戒备心理,滔滔不绝地说起自己的学习情况,看来她对自己的学习还是比较满意的。看到小红神情放松了,我话题一转,问她:“听韦老师说,下学期你不想担任学生会干部了,为什么呢?”她一愣,想了想,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转到某某中学。”“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转学吗?”小红犹豫了一下,说:“地理、生物这些学科,我有问题想去问老师时,他们总是不在办公室。”听她这么说,我知道这个不是主要原因。我说:“如果是这个问题的话,不需要通过转学来解决,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呢?或者你是否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我提供帮助吗?”我真诚地向小红表态,如果她真的遇到问题非转学不可,我不仅不会阻拦她,还会想方设法帮助她转学。我的真诚让小红对我产生了信任感,她最终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想转学的真正原因。
(二)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她纠正错误想法
我通过谈话、讨论、质疑等方式,尝试引导小红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因为班上个别同学侮辱讽刺自己,因为自己与同学相处时遇到一些问题就想要逃离,没有想方设法去主动解决问题,那么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到时出现问题了,又往哪里逃离呢?勇敢面对存在的问题,主动去解决问题,倘若解决不了,学会寻求他人帮助去解决,这样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经过几次坦诚交流,小红主动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主动与说自己皮肤黑的那名男同学沟通,请他学会尊重他人。如果解决不了,再寻求班主任的帮助。我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她纠正错误想法,使其最终勇敢面对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而不再逃避问题。
(三)采用“空椅子”疗法,让其放下对父母的怨恨
打消小红想转学的想法后,从咨询中,我发现小红心里一直没能放下对父母的怨恨心理,影响她快乐成长。为此,我与她约好改期再来咨询。然后通过班主任找到她父母的电话,通过电话沟通了解了其父母的情况。
一个星期后,小红找到了我。在辅导过程中,首先,我提出是否需要我拨打电话让她与父母进行电话沟通,她一口回绝了,说:“我已经习惯没有父母的生活,这样迟来的父爱、母爱不要也罢。”我说:“那你肯定有些话想说但是不想直接与他们交流,对吗?”她默认了。于是我决定采用“空椅子”疗法,引导小红将心里话宣泄出来。我在小红对面摆上两张空椅子,让她想象父母就坐在自己的面前,并让她把对父母不满的话都说出来。小红最不理解的是父母为什么不把自己带在身边读书、生活,是不是因为自己是个女孩或者自己不够优秀?不理解父母为什么总是不打电话回家关心自己,在自己伤心难过、孤独无助时不知找谁倾诉。小红越讲越伤心,说出了内心的痛苦与怨恨。在她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之后,我将自己所了解到的她父母在外地谋生的情况告诉她:父母生意不好做,居住环境不理想,不想她跟着受苦。舅舅家环境较好,生活稳定。没能经常打电话回来,是因为觉得平时女儿成绩优秀,表现很让父母放心。得知女儿对父母产生那么大的看法,父母也深感内疚。我引导小红从她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建议她可以在假期去父母身边生活一段时间,既增加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又让她体验父母生活的不易。尽管多年怨恨没能马上放下,但小红已能初步理性地看待自己的父母。
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辅导,小红不再提出转学了,与班上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态度端正、情绪稳定,变得更自信、阳光了。
在寻找学优生小红转学原因的过程中,我禁不住思考我们对学优生的定位。在大部分教师、父母心里,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则“一俊遮百丑”,往往忽视了他们所谓“优秀”背后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如往往嫉妒心强、承受挫折能力差、看问题偏激、好强心背后掩盖着自卑心等,这些问题如果长期被我们所忽视,往往会成为其成长过程中的拦路虎,影响其身心健康。所以,走进学优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优生背后的心理问题,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职责。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