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评改存在的弊端和对策
2017-06-23莫凡霄
莫凡霄
【摘要】本文论述了对小学生作文的评价,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一环,教师要转变观念,将“替学生改作文”变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寻找解决弊端的对策上,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关键词】习作 评改 弊端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56-02
习作评改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获得习作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主要渠道。多年来,笔者常常与同事探讨作文评改的问题,与兄弟学校的教师们探讨当前作文评改的现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较为普遍的弊端,并交流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是精批细改,耗时费力。农村学生习作水平较低,错别字病句多,作文结构不完整,教师逐字修改错字、别字,逐句修改病句,给每个段落写上眉批,最后总评,这样的“精批细改”是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具体表现。但不少教师虽然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精批细改”上,但却没有收到效果,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二是学生评改,流于形式。教育专家认为作文评改方式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全程参与,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其评改过程应变教师的主动地位为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自己评改,同学互相评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提出“全班改、轮流改、重点改”的形式。然而,学生们在第一阶段评改中不了解写作的要求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标准,或是没有掌握作文评改的方法,他们在第二阶段根据教师评改的观点和标准尝试作文评改时,往往不知所措,最后在独立自我评价或评价他人作品时,往往简单地打上一个分数,写上“好”“棒”“我喜欢这篇文章”或是“错字太多,下次注意”“写得好乱,我读不懂”“糟糕”等简单的评语应付了事。教师为了全面掌握和评讲学生习作,还得花费大量时间浏览、订正。三是分数制约,兴趣难提。习作不同于语文考试,需要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在长期阅读中积累词语,在习作过程中组织语言表达等。许多教师以成人标准去品读学生的习作,或是像考试评分一样要求60分及格,100分为满分。学生受分数制约,由于得不到兴趣激发和发挥潜能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失去了写好作文的兴趣和自信心。
针对以上情形,笔者在作文评改中做出诸多有益的尝试,现主要阐述以下几点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解放思想,给思维松绑
针对习作中的许多问题,学生都可以自己改正或是在同学的帮助下纠正过来,教师在评改学生习作时,只要把其中的错别字、病句画下来,打个问号,让学生再读一读、想一想,实在不会修改的可以求助同学解决,然后向教师请教,这样比起完全由学生自己改或同学互改更具有目的性和实效性,教师从中可以省去帮助学生修改病句、错别字的时间,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白自己的习作问题所在,再通过前后联系改正过来。如以“美丽的校园”为主题进行习作时,一名学生从师生在不同时间段的不同活动来进行描写,这样写容易偏题,笔者在习作点评中写下:“小作者以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师生的活动,通过师生动作的描写展现校园的美,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创造。但习作是以人的活动为主,场面如此热闹,能否换一个稍动感的题目呢?”几天后,学生告诉笔者:“老师,我想把‘美丽的校园改为‘生机勃勃的校园,行吗?”笔者脱口而出:“行呀,看到题目中的“生机勃勃”就让人联想到校园里的热闹场面。你真行!你是个小作家。”学生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激发了习作兴趣,其习作构思总是独具一格的。教师在作文评改时中解放思想,既给自己“松绑”,又让学生找回习作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二、淡化目标,激发兴趣
现行语文教材中,每个学期都安排了8个不同的训练任务和目标习作,这些目标是教师为学生习作评分的主要依据,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性指导,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总觉得无从下手,往往凭借自己的经验行事,难免导致习作评改的随意性。为此,教师应当淡化习作评改目标,重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在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习作训练中,结合《我敬佩的一个人》的习作任务和目标: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敬佩的人,选择其中一位,通过实例夸夸他们执著追求的精神……要把事情说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笔者鼓励学生自由选材、构思主题,根据兴趣习作。在评改环节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学生习作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求精”,习作能力一般的“求通”,习作能力差的“求写”,并对习作中的好词好句另行加分,附在总分后面,将提高学生习作兴趣放在主位,不断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
三、形式多样,助力引导
习作评改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综合体现的一种检验,对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作文批改的方式应当多种多样,而不局限于教师的精批细改,只有多样化的评改方式,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积累、反思和感悟,写出精彩的作文。笔者认为,作文评改的结果可以通过书面、口头、分数、等级、图案等形式来呈现,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灵活结合抽改、范改、对比改等作文评改方式,有针对性地避开学生的“疲劳点”,保持学生对习作批改内容的兴趣及修改完善作文的热情。例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组综合性习作内容《给老师的一封信》中,笔者采用对比呈现的方法当堂评改习作,先教给学生写信的习作方法和要求,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个方法进行习作训练,第二课时采用“对比改”强化学生对写信类习作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笔者先与学生共同复习写信的格式,做好理论基础准备,接着出示两篇习作(1号习作比较好,2号习作相对比较差),让学生阅读后选出优秀习作。欣赏了习作之后,笔者指导学生分析两篇习作的差异,最后师生评定:“2号习作少了祝福语,署名和写信日期位置颠倒,写信要素没有写完整,正文部分语言较累赘”“1号习作写信格式完整,正文语言流畅,运用了许多好词好句”……通过这样对比分析,灵活评改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掌握了写信的习作方法。
总而言之,作文評改在学生增强写作能力的道路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勇于提出更多的习作评改方式,找到合适的途径帮助学生在不断写、不断评、不断改中,更好、更快地提升习作能力。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