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2016-11-11贾红丽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经济转型期产生的重大问题。由于长期的亲子分离,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亲临的关爱呵护,加上农村经济和教育条件的限制,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多的面临心理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的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问题,也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对其进行干预和介入,进而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使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个案工作
中图分类号:G40-0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40-01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政策:2013年2月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问题,加强生产扶持、社会救助、人文关怀,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和人身安全。以及全国妇联联合中央综治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在全国确定了26个试点市县区,努力创新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探索有效的关爱服务模式。
(二)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教育学、法学、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和医学等等。但是我们却很少看到有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进行剖析的研究情况。所以在社会工作领域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正是我们当前十分需要的。本文将通过个案工作方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介入研究,这既是个案工作理论的应用,也进一步促进了个案工作理论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失去了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平等的成长权利,长时间体会不到父爱和母爱,心理健康状况必定会受损。因此,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可以让他们发现自身出现的心理缺陷,更好地学会宣泄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和他人形成一种良好心理认知,同时改善自己的学习生活,形成更完美的人格,从而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综述
(一)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度的进一步加快,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的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怎么样使留守儿童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已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已引起了更多的社会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二)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必要性。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同的专业和学科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社会学从宏观方面对家长、学校、社会都提出了建议,心理学家从心理学方面发出了自己的专业看法,思想教育者从思想层面对留守儿童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认为应该进行说服教育。但这些建议都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因此采用一门专业的可操作的方法是必要的,而个案工作在这一方面有独特优势。
(三)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可行性。
首先个案工作有相应的理论可以解释案主的行为并对其进行矫正,其次个案工作不仅针对案主本身,还包括案主生活的社会环境,因此可以肯定工作必然是卓有成效的。最后社工在实际工作中与当地政府及教育部门可以得到支持,所以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是可行的。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分析可以看出,单纯的个案工作方法虽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在宏观层面上还是有所不足的。因此社工在介入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第一,农村儿童要转变思想观念,正视留守的现实。转念思想就是要留守儿童理解外出务工的父母。一方面理解父母出务工是无奈之举。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耕地面积的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多,父母为了生活的需要不得不外出务工,是生活所迫,是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更好,而不是有意抛弃自己,所以要学会体谅父母在外务工的无奈与艰辛。另一方面,要理解父母不带自己去务工地的原因。不是父母不想或者不愿意把自己带往务工地学习生活,而是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如户籍制度等的因素。
学校是个人继家庭之后学习生活的第二个主要场所,担负着其他社会机构所不能担负的任务。为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第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第二,要建立完善学校的监护体系。学校应该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本着“家长不能当老师,老师就来当家长”的原则,建立完善学校的监护体系。其次,建立家长及监护人的联系机制。通过建立亲子热线、亲子视频等方式,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的沟通渠道。最后,调整教学内容。学校教育除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增设心理教育、安全教育、道德教育等相关课程。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解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通过开设安全知识教育课,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培养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社会要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具体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社会错误认识观念,引起广泛关注。围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主题,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实际需要,让社会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不仅需要基本生存权利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全面发展需要的满足。同时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政策措施,各地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8]
参考文献:
[1]潘仁娟.浅析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中学课程资源,2013年 第2期
[2]安容瑾.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社会支持网络、应对方式和生活事件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5月1日
[3]曾友谊.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研究——界石镇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的思考.青春岁月,2012年第18期
[4]杨会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2期
[5]洪美华.农村留守少年焦虑抑郁情绪及小组工作介入研究.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6月1日
作者简介:贾红丽(1992-),女,汉族,山西侯马人,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15级msw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