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高策略的再认识之探析
2017-06-22周全生
周全生
【摘要】学校课堂教学效率,其内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渗透,发生了显著、深刻的丰富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坚定执行者和深入实施者,要创新教学理念,深刻认知“有效”内涵,精心实施,科学施教,确保课堂教学科学高效.本文作者从三个方面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策略的运用进行了粗浅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策略运用;认知;探析
效率是人们实施各项实践活动的最终追求和根本愿景,也是深入推进解决难题的动力之源.学校课堂教学效率,其内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渗透,发生了显著、深刻的丰富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效率以教师为中心,将教师的“教”作为其重要衡量标尺,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则是以学生为核心,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小学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坚定执行者和深入实施者,要创新教学理念,深刻认知“有效”内涵,精心实施,科学施教,确保课堂教学科学高效.这里我就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策略运用进行简单论述.
一、教学策略施行要凸显课堂教学双边特性
运动发展主义学说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静止不变的过程,而是运动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着深入的互动、交流、探讨、协作等双边实践活动.学生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得到深入的活动、深度的参与和深刻的实践,能够充分地将课堂教学双边特性予以生动的呈现,有益于教师有序地组织教学、学生深刻地学习探知,切实推进课堂教学进程,提升学教活动效能.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策略方法的使用上,必须抓住课堂教学的双边特性,实施师生互动讨论、师问生答、互助协作、小组合作等具有互动特性的双边活动、集体活动,以此推动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更为深入的互动、更为深刻的交流,实现学与教的高度统一,同步共进.
如,“梯形的面积”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授“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知识点内容时,围绕帮助小学生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内容的要义,利用课堂教学的双边、双向特点,设置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组建学习活动小组,开展学生个体之间的共同学习探知活动,通过共同努力、深入讨论,对该知识点内涵要义有了初步认识,并且为教师进行有效讲解打下了深厚基础.
二、教学策略施行要利于学生主体实践探究
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让学生进步起来,是新时期、新课改、新标准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任务.教育实践学指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进程,也就是学生实践、探究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担负着培养和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素养的重要职责.新课程改革纲要(小学数学)中,明确提出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体学习能力、学习素养的培养.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贯彻和落实新课改提出的学习能力培养这一根本要求,将小学生数学探究活动、思考研析活动等融入和渗透在施行的课堂教学策略之中,促使课堂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与学生探究实践的过程有机统一、结合起来,以此促进小学生深入思维探析,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如,“红星实验小学六(2)班同学们乘车去秋游,每辆车坐36人,15辆车正好把所有同学送走,去秋游一共有多少名同学?”案例教学中,教师抓住小学生能动探知的内生潜能,采用生探为主的探究性教学策略,组织开展此数学案例的教学活动,其过程如下:
小学生感知案例题意,初步获得案例的设计意图:考查小学生对整数的乘法及应用.
小学生根据解题要求,综合所学数学知识点内容,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总人数=每辆车坐的人数×车的辆数,即可解答.
教师予以及时的指点,强调指出:理解和掌握整数乘法的意义,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解答.
小学生对所探解题思路进行反思修正,开展解题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提炼解题策略:抓住乘法的意义,根据总人数=每辆车坐的人数×车的辆数这一关系式进行解答.
三、教学策略施行要助于学生道德情操树立
育人先育德,是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对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的根本要求.在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良好、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良好社会素养.作为以知识傳授和情操培树为要求的学科教学,更应重视学生主体的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创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策略时,要在锤炼小学生数学学习技能的同时,强化小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的培树,通过合作性教学策略、探究性教学策略、评价性教学策略等众多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小学生乐观向上、知难而进、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等良好学习情操,培养起全面发展的社会新人,有效实现“教书育人”终极目标的达成.
总之,教学策略作为制约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使用教学策略时,要紧扣课改要义、围绕教材目标、结合学生实情,科学选择、精心设置、有效施教,定能实现学与教二者之间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赖南燕,方燕妮,谢祎.小学数学教学法案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60-61.
[2]张素霞.关于小学数学自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学课程资源,2008(10):157.
[3]邱少芬,刘德良.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08(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