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2017-06-22龙兴文
龙兴文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成形,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教师要让学生们对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能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反思的习惯.根据新课标数学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能对数学本身进行反思,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们要引导学生们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中的反思能力.
一、培养学生预习意识,有效培养反思能力
学生如果在上课之前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提前了解教师在第二天要讲的知识点,对于掌握知识有着巨大的好处,提前进行有目的的预习,能让学生对于知识点有大致的了解,对于知识脉络也就更加清晰,从而在上课的时候能紧紧跟随教师的思路,理解新的知识点,起到预热的作用,在学习之前就能针对重点知识进行学习,让学生们在课程进行之前初步地学习知识,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上,数学知识点的结构一般来说都是十分严谨的,能对于知识结构进行了解能让学生在心理上有所准备,预习的反思训练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有着巨大的好处.
比如,教师在讲“全等三角形的证明”的时候,就可以在头一天晚上给学生们留作业,让学生们对于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点进行了解,比如,让学生们在预习时自己总结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都有哪些,并且三角形全等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例子,让学生们在第二天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預习成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鼓励,给学生们预习的信心.教师通过这种给学生们布置作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预习的习惯,从最开始的必须通过教师留作业才预习到后来的自然而然地就对第二天的知识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从而让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中提高反思能力.
二、增强学生自学意识,有效培养反思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的教学中,数学的解决方式是多变的,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所以对于问题的多方向思考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发散性思维方式并不是教师们能教给学生们的,这是一种需要学生自我领悟的思考方式,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让学生们能积极思考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善于发现不同的解决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们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们讨论问题,反思思考问题的多种解决办法,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们自主思考,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思考结果一定要加以鼓励,让学生们认识到自主思考的好处,从而更加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多角度思考,从而在反思中清楚地认识问题,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比如,在学习平行与相交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们开动脑筋,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再告诉学生们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就是平行关系.把平行的概念讲解给学生们之后让学生们小组合作,进行平行关系的判定,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开动脑筋,对于问题进行思考,在小组讨论之后统一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也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多媒体设备看一些图示,判断是不是平行的关系,然后,让学生们根据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举例,“两条电线是平行关系么?”“笔记本上的线是不是平行的?”
三、引导学生分析的意识,有效培养反思能力
通过测验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检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如果学生能把所学知识掌握牢固,就能在测验中游刃有余,从而得到较高的分数,学生们的心理还是十分单纯的,对于高分的喜爱自然是鼓励继续努力的最好途径,如果学生在测验中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就会在测试中展现出来,从而让学生们对于自己的知识储备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也能在错误中受到激励,从而加强对自己数学学习的反思.在出题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问题设置的科学性,进行测验的标准是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有两点要求,第一,对于题目就要求覆盖知识点全面,使测试能反映出学生对于整体知识的把握情况.第二,题目要能准确地考查重点知识.只有满足这两点的测试才能达到引导学生培养反思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买笔记本的时候,学生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售价1元,另一种售价1.5元,分别买了a本和b本”针对这个题目,就可以先设置一个问题,“一共需要多少钱?”这就能简单地考查了学生对于乘法结合的掌握,在此基础下提出“如果给你10元,怎么才能买到最多的笔记本?”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思考更深层的问题,x+1.5y≤10找出其中的最优解.这种不确定答案的问题就更进一步地锻炼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上,初中生们基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进行主观上的思考,要注意对于课堂进行反思,养成对于知识进行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让学生们在学习中结合生活中的事物,勤于思考,从而在生活中也能随时进行反思,把课堂与生活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增强自我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