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玩数学,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2017-06-08陈惠芬
陈惠芬
摘 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成长。从“儿童立场”出发,我们提出了“慧玩数学”的课程理念。本文从当前数学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出发,论述了慧玩数学内涵与依据、建构的依据及价值取向、慧玩数学的操作路径及实践策略等。慧玩数学作为一种课程理念,一种教学策略,一种课程资源,有助于使数学教学与儿童之间有机融合,是儿童本位思想的充分体现。
关键词:慧玩数学;儿童立场;童趣课堂
慧玩是“智慧”和“玩耍”的缩减。“慧玩”,将“学、用、创”用“玩”的黏合剂融合,达到“学玩合一”的至高境界。玩不是简单的形式,直接内涵是学。鉴于此,我们所倡导的“慧玩”,是一种基于儿童立场的快乐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基于儿童核心素养的培养,既是学的起始点,也是学的最佳点。玩中启智,玩中正本,玩出灵动,在玩中健康快乐地享受成长。以玩激趣,做中研学,它更关注儿童的动手动脑,突出儿童的实践、创新能力,更好地达成国家培养目标。
慧玩数学作为课程理念,是学校数学课程开发的理想追求,是数学活动设计的行动指南。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更需要教师从儿童成长的规律出发,结合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不断优化,用儿童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
一、立于儿童精神场,学为本,以“数学好玩”吸引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不“好学”就没有“学好”的可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慧玩数学中的数学游戏、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关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唤醒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
1. 数学游戏
慧玩数学作为学科任务的数学,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尽可能选择充满童趣的材料、创造生动活泼的形式,让数学贴近儿童的实际。因此将数学学习融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可以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以儿童的活动经历为过程,通过启发、点拨引发儿童自主体验感悟,从而联结起数学学习与儿童发展之间的绿色通道。
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是学生后续数学计算的基础,也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前提保证。学生在理解算理后,为了及时跟进练习,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同时避免机械训练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扑克牌及骰子来设计多款趣味游戏,由此进行口算训练,如利用扑克牌设计了:“拖拉机”(凑十练习)、找一找(约定好一个数,每人轮流翻出一张,与对方的要凑成约定的数)、比一比算一算等游戏,投骰子设计成点数相加再加5、10减点数抢结果、做记录找规律等游戏。
再如苏教版三上《多彩的“分数条”》一课,教师安排了“抢1游戏”和“清0游戏”,利用学生对几分之一已有的认识,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得活动的成功体验。游戏的设计迎合了儿童的兴趣,基于课程标准,又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游戏成为学生思维的体操,数学与儿童之间达到了有机融合,是儿童本位思想的充分体现。
2. 数学综合实践
数学家陈省身的题词“数学好玩”,应该不仅仅是指表面的好玩,更重要的是数学知识具有融会贯通的美妙,数学应用有无处不在的巧妙。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能总是依靠外在的表现形式来吸引学生喜欢数学,而是要依靠数学自身的美妙和魅力来驱动孩子学习。
慧玩数学主张开展数学“综合与实践”正是关注了学生兴趣自然觉醒的心理过程,它以问题解决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投合兴趣天性,活化资源,让“综合实践”因生态“活”起来,并趣化实践方式,让“综合实践”因移情“乐”起来,积极投入,自觉思考。
例如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师给出一个先行问题:切割棱长为20的正方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又引导学生从事能够得着而又好玩的“分割棱长是2、3、5的正方体”的活动,每个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自覺投入实践活动,并通过展示作品,根据自身对数学的理解做了个性化的诠释。
二、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巧整合,让学生经历“好吃有营养”的数学学习过程
“核心素养”并非与生俱来的,落实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生产力。慧玩数学通过统整、开发、优化、融合适合学生的课程资源,以解决问题为载体,以探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核心,提升数学素养、实践创新能力为最终教学目标。
1. 优化教学设计,凸显慧玩课堂智趣
“以玩促学”不是放任学生自由玩耍,究竟怎样的“玩”既能顺应儿童天性,又使学生学得扎实、愉快?于是,我们想到了“为儿童设计学习程序”。它是指教师为学生开展自主、自觉的学习活动而提供的学习步骤,给学生开放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策略、合理的次序和具体的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潜能。就学习内容而言,是贴近儿童实际的;就学习方式而言,强调学生通过质疑、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获得深刻体验,在慧玩数学理念的引领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悄然发生变化,“教”转化成“玩”,“玩”又连接起“学”。以人为本的精神,将学生视为有价值的存在,促使学生不断尝试和探索,将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渗透在课堂上,每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享受着,他们更自信,更快乐,更热爱学习,更喜欢思考,也更懂得尊重他人……这样的课堂,不仅是在播种智慧,也在锻造灵魂。
2. 以课堂为生发点,将课堂向外延伸
“慧玩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更要体现在学生能以课堂为生发点,将自主探索、乐学好奇的积极状态延伸到课外。
慧玩数学学科的整合拓展包括内容和空间的整合拓展。内容的整合有数学知识纵向、横向的整合,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整理、应用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数学与儿童生活的整合,力求让数学回归生活,打破过于注重知识体系和数学化的樊篱,实现数学与生活的整合,引领儿童用数学的方式从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例如在二年级教学完认识厘米、米后,组织学生利用身体上的“尺”去测量周围的物体,在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动态测量,自己建构度量单位知识结构,在活动中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再如“我的一天”、“生活中的百分数”、“电话费里的学问”等主题活动,将生活与数学整合,这样的过程带来了儿童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儿童体验到真问题、真研究、真学习。空间的延伸让数学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的视野更加开阔。例如教学“认识方向”时,学校的小舞台、操场都成了孩子们的课堂,这里的方向测量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及时体会到了数学是有用的。此外数学的拓展还包括数学故事、数学阅读、数学历史等。
3. 跨学科融合,不同学科通过主题走向“共生”
慧玩数学还尝试整合多学科优势,弥补分科教学的不足,开展专题性全方位辐射式探究学习。实现知识应用、文化理解、实践创新等的融合式发展。
在儿童的世界里,渴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因此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像科学家一样研究,会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提升学升的科学素养。我们将数学与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进行整合,开展主题研究、数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发展其个性品质与创新精神,促进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三年級学生结合学校的校本特色课程——小农人课程,开展了《蒜苗长高了》的主题研究,用自然笔记记录蒜苗长高的过程,将变化、增长的数学思想,测量的技能,小数的认识等自然融合,统计表、统计图也成为孩子们的记录方式。教师的问题:有什么条件可以来控制蒜苗的生长?问题的引出又再次激发孩子们继续研究的热情,研究精彩纷呈,从数学视角出发,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研究的魅力。
三、指向儿童的完整发展,淡化应试,让评价成为亲近孩子的教育
课程评价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慧玩数学在学业评价方面探索研究,指向儿童的完整发展,淡化应试,力求让评价成为亲近孩子的教育。
慧玩数学重视学生形成性评价,评价方法主要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记录孩子听讲、交流、质疑、合作等学习状态和行为,及时反馈,予以鼓励、矫正;突出个性化评价,鼓励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尝试给每个孩子建立“数学学习成长档案”,收集孩子的作业、发现的问题、数学日记、小制作等等,让学生、家长等一起来做综合评定,收集评价的过程就是孩子自我反思、展示自我个性,以及同伴共同成长的过程;提倡开放性评价,评价目的不是给学生分等级,而是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连续三个学期末,我们以“七彩慧玩嘉年华”的活动组织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核,注重学以致用,“猜猜多重”“认数小大人”“小小设计师”等项目,实现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灵活性和创新性。这样的考核活动用趣味游戏代替了枯燥的笔试,适合孩子们爱玩的天性,不仅评价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更关注非认知因素,如与人的合作能力、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综上所述,慧玩数学作为一种课程理念,一种教学策略,一种课程资源,有助于使数学教学与儿童之间有机融合,是儿童本位思想的充分体现,它以基于儿童、为了儿童的教育追求诠释了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