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2017-06-04潘凤锦
潘凤锦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是一个人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是我们搜集信息、熟悉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学语文的根本。教师该怎样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呢?首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接着,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然后,教给学生行之有效阅读方法;最后,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阅读。让读书伴随学生成长。
【关键词】课外阅读 兴趣 方法 鼓励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不得低于140万字。强调通过平时的阅读活动加强语言材料的积累,要求广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还明确地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该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呢?
一、培养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外阅读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兴趣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待其吸吮其甘甜的乳汁,并滋养其身心时,兴趣才真正建立起来。因此,语文教师要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耐心地引导学生阅读适合他们的读物,以优美的语言、精彩的内容、不同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学生,让其自主地有计划地开展阅读。特别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而言,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作为老师、家长不要小看细节,有时一个个简单、美观的书架,一两个舒适的靠垫,几张精美的图书海报……都能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个和谐、温馨的阅读环境,自然也能让孩子带着愉悦的心境参与阅读活动。
1.在班级内建立“读书角”,并精心布置,张贴读书名言,摆放书籍海报,让“读书角”成为同学们交流读书心得的园地。
2.向学校建议,与图书管理员共同为学生打造校园里的“读书天地”,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里的小天地,学校的回廊、休息区都能成为孩子们快乐阅读的场所。
3.孩子在家庭里与家人共同设计、布置一个读书的角落,让家庭也成为阅读场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4.让学生在家庭内安排好家庭阅读时间,比如:每天饭后一刻钟,每位家庭成员都要放下自己的事,参加家庭阅读活动。
(二)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
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可以开展故事大王评比、佳作欣赏、编辑手抄小报、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推荐优秀读物等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1.故事大王评比
学生最爱读故事、听故事,也爱讲故事,通过举行故事大王的評比活动,让学生把在课外阅读到的精彩内容向大家作介绍,进行交流汇报、开故事会、演讲。孩子们在阅读中获取的知识需要一定形式的表达,参赛孩子讲得滔滔不绝,听的孩子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提高了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佳作欣赏
佳作欣赏就是通过优秀诗文朗诵、竞背、内容分析等形式,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中搜集的优美文章和精彩片段进行赏析交流,这样可以深化阅读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3.编辑手抄小报
编辑手抄小报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知识的梳理、总结。进行手抄小报的评比,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锻炼学生编辑、选材能力,促进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4.读书知识竞赛
从推荐的课外读物中,选取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内容编成知识竞赛题,组织竞赛评比,让学生在竞赛比赛活动中促进知识的内化,巩固阅读效果。竞赛不仅能让学生们收获友谊,而且在整个竞赛活动中还能赋予同学们“阅读”的内涵和乐趣,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5.读书笔记的展览评比
通过读书笔记等读书记录内容的展览评比,对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做得不好的学生提出希望,并加以指导,可以使学生明白怎么做读书记录,增强他们做好读书记录的目的性、自觉性,以认真的态度去完成每一次读书记录,提高阅读积累的实效。
6.推荐优秀读物
师生、学生之间对阅读过的新书、好书进行介绍推荐,可介绍新书中的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也可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
7.定期交流心得
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都是需要同伴的参与的,他们在互动中会主动交流自己感悟、心得,阅读活动也是如此。只要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交流主题,也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他们就会表现出“文学评论家”的架势。例如在一次读书心得交流实践中,先安排小组内交流,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把自己近期内读了什么好书,有什么收获进行了汇报,就连平时不爱讲话的同学也不甘心落后,讲起书中的趣事滔滔不绝。同学们通过心得交流,不仅能高效总结出主要内容,又充分理解书籍所要表达的含义,这样的活动能让孩子分享、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二、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由于受自身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影响,他们独立的分析鉴赏能力还比较差,对自己的课外读物很难全面地去考虑选择。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帮助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防止阅读过程中的“误食”“偏食”。苏联著名教育家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选择课外读物,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思想性。选择一些思想健康、催人奋进的课外读物,这些读物能培养儿童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要抵制荒诞离奇、都市言情、玄幻武侠、凶杀迷信等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二是教育性。所选择的读物能配合学生的课外学习,有助于他们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等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可接受性。选择读物时应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过难和过简的书都应当避免。四是广泛性。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科普、自然、历史、地理,无所不读,这样阅读面广,收获才会更多。
三、指导阅读方法
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要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课堂上,教师应加强阅读方法的示范与指导,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阅读中学会阅读,以便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教学生学会摘录批注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中接受信息是繁多的,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有选择地进行摘抄记载,有重点地进行批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学生的实际阅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词汇积累。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教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把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迁移到小练笔中来,从读中学写、以写促读、以写促悟,使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能得以提升。同时,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多让学生出板报,编小报,写征文。通过系列活动,促进读用结合,深化阅读效果。
学生阅读世界是无限的,每个学生都有交流阅读成果和展示独特发现的需要,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知心人”,采取得当的方法和措施,多创设激励性的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确实感到成功的喜悦,以便使他们进一步增强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好习惯。通过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可以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學习语文更加得心应手。还要让读书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让图书、读书伴随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丽.让孩子读出“自主”和“兴趣”[J].语文教学通讯,2004(3).